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禄山反唐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安禄山反唐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33 更新时间:2024/2/19 18:21:25

安禄山反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公元955年十一月初九,唐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就此拉开序幕。

许多人在解读这段历史事件的时候,往往心中也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安禄山为什么反唐?有人认为这自然是安禄山欲壑难填,狼子野心,妄图吞下大唐江山,让自己来做皇帝。这种观点看上去似乎言之凿凿,但仔细一想却经不起推敲。要知道安禄山当时虽然是三个藩镇的节度使,手中握有十几万雄兵,但这与整个大唐帝国相比,孰强孰弱不言自明。安禄山既然决定要干“蛇吞象”的事情,仅仅用“野心”两个字来形容,显然不太合理。那么安禄山反唐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第一个导致安禄山反唐的原因是右相(中书令)李林甫的去世。后世的史学家们往往将李林甫描述成是一个排斥贤才,口蜜腹剑的大奸臣。然而平心而论,李林甫虽然擅长玩弄权术,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在他执掌宰相大权的十九年时间里,完成了许多重大而有价值的制度设计与改革。唐朝在外交和军事上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李林甫提倡让安禄山、哥舒翰等外族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因为他认为这些将领在朝廷中没有根基,不会牵扯到朝廷内部的政治风波之中。同时,他又通过制度设计、人事安排等手段,有效地牵制住了藩镇节度使手中的权力,使主动权始终掌控在朝廷手中。因此李林甫在世时,安禄山对这位右相大人一直是非常畏惧的。然而随着李林甫的去世以及死后不久又遭到清算,他原先用来牵制藩镇节度使的制度设计和人事安排迅速瓦解,套在安禄山等节度使头上的“紧箍咒”突然消失,这才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导致安禄山反唐的原因是继任右相之位的杨国忠(杨贵妃族兄)步步紧逼。李林甫死后,杨国忠大权独揽。在“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最后几年,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甚至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杨国忠屡次向唐玄宗进言说安禄山会造反,并想方设法给安禄山“穿小鞋”。他一方面让皇帝召安禄山进京以测试他的忠诚;另一方面又派人搜查安禄山在京师的府邸,想要在那里找出安禄山计划叛乱的证据。

我们无从得知安禄山究竟是什么时候决定起兵反唐,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杨国忠的步步紧逼之下,安禄山肯定是惶惶不可终日。他心里必然非常清楚,只要杨国忠时不时在唐玄宗面前磨嘴皮子,总有一天他这个三镇节度使将会难以善终。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击。这是每个稍有常识的人都会做出的选择,安禄山自然不会例外。

第三个导致安禄山反唐的原因是唐玄宗的纵容。唐玄宗一生在处理人事问题上非常果断,不少位高权重的大臣只要让他产生丝毫怀疑,那往往就是严惩不贷,即便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至少也要给个贬官流放的处罚。然而也不知道唐玄宗究竟是什么缘故,他对安禄山却特别宽宏大量。安禄山在与北方契丹的战斗中曾有多次败绩,按照正常流程,至少也得来个降职处分,可是唐玄宗却每次都对安禄山网开一面。甚至朝廷里有人说安禄山坏话时,唐玄宗还会因此大发雷霆。

753年冬,安禄山奉诏进京。他的这一行动立即让杨国忠等断言安禄山打算造反不敢进京的人大失所望。唐玄宗为了表彰安禄山的忠心,授予他兼任尚书省仆射、闲厩使、陇右群牧使等职务。安禄山利用这一新职务从哥舒翰控制的藩镇(陇右)中挑选走了数千匹一流战马,大大加强了其军队的战斗力。

在此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唐玄宗一直对安禄山信任有加。安禄山请求在他的军队中提拔一批外族将领来取代汉族将领,唐玄宗也欣然应允,这就相当于为安禄山解除了最后的枷锁。

755年秋,唐玄宗派使者前往范阳询问安禄山向朝廷进贡马匹的事宜。可是安禄山以极其傲慢的态度接待了使者,并将其打发回长安。此时所有人才明白,安禄山造反只是时间问题了,然而为时晚矣。就在使者回到长安后不久,安禄山率领三镇官兵以及同罗、契丹、室韦等游牧部落组成的军队浩浩荡荡向长安杀来,“安史之乱”就这样爆发了。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标签: 安禄山唐朝

更多文章

  • 安禄山为什么会死于非命?杀害安禄山的背后凶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安禄山,史思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安禄山为什么会死于非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相信不少网友都知道,唐朝历史上有一场巨大的灾难,那便是安史之乱。这场动乱持续了多年,虽然最终被平息,但最后还是给唐朝造成了严重摧残,唐朝步入了难以逆转的衰退阶段。安史之乱中叛军一方主要指挥官是安禄山和史思明等人,安禄山这个

  • “安史之乱”是安禄山赌出来的,放手一搏不成功便成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安禄山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安禄山如何成功作乱?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大唐天宝年间,玄宗一朝达到鼎盛,正当所有人都在享受盛世太平的同时,超过15万边境骑兵突然杀奔长安——安禄山反了!有关安史之乱的起因,各种研究汗牛充栋,有人说是“玄宗昏庸无道”,也有人说是“宰相杨国忠弄权”,但不管后世如何解读,

  • 安禄山只是一个胡人 安禄山为什么胆敢在盛世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安禄山

    还不知道:安禄山造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这场历时八年,席卷半壁江山的战火不仅成为唐朝的转折点,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不过,还有许多不太懂历史的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清楚安史之乱到底

  • 唐玄宗为什么不制约安禄山而是重用 唐玄宗为何打不过一个胡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玄宗,安禄山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玄宗和安禄山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编作为一个唐朝历史爱好者,曾对于那场改变唐朝国运的“安史之乱”,发出过自己的灵魂三问:李隆基为啥非要重用安禄山?用了安禄山,为啥又让他野蛮生长,不去制约?等到“安史之乱”爆发后,为啥又打不过安禄山?带着这样的问题,小编看

  • 唐玄宗为什么要把国库珍宝全留给安禄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玄宗,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唐玄宗为什么要把国库珍宝全留给安禄山,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755年,安禄山悍然造反于范阳,掀起了持续8年的安史之乱,将正处于盛世中的唐朝碾个粉碎。而安史之乱之所以会发生,唐玄宗是难辞其咎的。安禄山原本只是河北藩镇的一位偏将,因战功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之后,安禄山

  • 唐玄宗为什么要把国库留给安禄山?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玄宗,唐朝

    对唐玄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玄宗做了几十年的太平天子,自己把国家治理得很不错,他也开始渐渐飘了,对待政务越来越不上心,这也导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差点就把江山给葬送了。由于唐朝国内很长时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内地的军防是相当糟糕的,安禄山起兵之后,叛军从河

  • 大腹便便的安禄山是如何能得到唐玄宗的信任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安禄山

    唐玄宗晚年有多昏庸?看安禄山起兵之前怎么邀宠的就能明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率所部及一些少数民族军队10余万人,号称20万人,由范阳(今北京)急速南征。大军所到之处,绝大多数州县望风瓦解,或降或逃或被杀,

  • 盘点安禄山手下谋臣猛将 他们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安禄山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安禄山手下猛将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起点,而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就是安禄山,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安禄山手底下的那些谋臣武将。安禄山手下的谋士诸如严庄、阿史那承庆、高尚三人。其中严庄和高尚是安禄山的左右臂,而阿史那承庆则为安禄山的亲

  • 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军队为什么七年就被打败了?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禄山,唐朝

    说到安史之乱,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安史之乱的双方决策层感觉就是菜鸡互啄,明明都有很多机会消灭对方,但是彼此都在接连犯低级错误,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绝佳战机,让这场本无悬念的战役变得如此丰富有料。安史之乱是唐朝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一次重大交锋,最终朝廷虽然平息了此次叛乱,但是也元气大伤,成为唐朝由盛

  • 安禄山是什么出身?为什么会有人愿意跟随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禄山,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安禄山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众所周知,自唐朝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短短八年时间,就让唐朝的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更是为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情形埋下了一个伏笔。这场战乱也因此而被现代史学家称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可问题是《旧唐书》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安禄山,营州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