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上官婉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少有的女宰相

上官婉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少有的女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198 更新时间:2024/1/25 6:03:14

初唐历史被学者蒙曼称为“红妆时代”,因为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活跃政坛的女性,武后、韦后、太平公主城阳公主、安乐公主……贵族女性前后相继与男性竞争,拨弄权力;朝堂内外女官迭出,甚至比男性官员更靠近权力中心,真真是史无前例。

公元664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母亲虚弱地看着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想起怀孕之时,她的那个梦。

梦中一个高耸入云的巨人,拿着一杆秤,指着她的肚子说,这个孩子将“称量天下”。

谁都没想到这宰相之才竟是位女子,更令人意外的是,她后来确实成为一代“巾帼宰相”。

她,就是上官婉儿

公元664年,时任宰相的上官仪向唐高宗建议废黜武后,一向铁腕的武则天自然不会容忍。一连串的阴谋构陷后,上官家族男丁全部伏诛,女眷没入掖庭为奴。

上官婉儿便是宰相上官仪的孙女,因此变故,当时一岁不到的她从堂堂宰相府的千金堕入奴隶。而她与武则天的灭族之仇也自此结下。

一夜之间,上官婉儿从堂堂宰相府的千金,堕入奴隶深渊,那时她一岁不到。

这是上官婉儿和武则天的第一次交手。

此后十多年,上官婉儿跟随母亲郑氏在暗无天日的掖庭里长大,因为罪人之身,她们常被其他人欺负,不仅吃残羹冷炙,还被安排干最苦最累的活。但是坚强且聪慧的母亲十分注重对上官婉儿的培养,每天都悉心教导女儿诗书文史。天赋加上勤奋,上官婉儿的才华很快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十多年后,武则天晋升“天后”,但她已不满足仅为皇帝的皇后,她想要更多。武则天组建为她服务的男性智囊团“北门学士”,同时,她还在后宫培养一个私人秘书性质的女官组织。

武则天广撒英雄帖,动员有文采的女性前来应召。

上官婉儿是其中之一。

史传上官打动天后的是一首咏牡丹的诗,流传下来的只剩两句,又称《题咏双头牡丹残句》。

势如连璧友,心似嗅兰人。

素来爱才的武则天当即免去上官婉儿的女奴身份,并把她留在自己身边做一名机要秘书。

成为了武则天的贴身秘书,上官婉儿的复仇又进了一步。

但事情却并不简单,武则天纵然爱才,却也深知上官家族与她的仇恨,因此并未真正信任婉儿,而是始终有所提防。

对婉儿来说,她不要牺牲自己只为复仇的玉石俱焚,她要的是成功复仇,全身而退。

所以,要报仇,还需等待时机,徐徐图之。

因为才情过人,武后让上官婉儿参与政事,为她拟写文件。这三十年,是上官从少女步入中年的时间,也是一个政治家逐步成熟的时段,终武周一朝,上官的行止一直掩藏在武则天的身后。

跟随武后身边几年,上官婉儿愈发受武后器重。

她的权力上升到一个高峰点,开始负责批阅奏章,任何奏折都要在她那儿过一遍,武后才会看,此外,武后还让她起草召令,参议军国大事。

嗣圣元年二月,武后废中宗为庐陵王,自己称帝,号武曌。

除了伺机复仇,上官婉儿作为一个心志高远的参政女官,也认认真真做了许多实事,她谏言武帝应重视科举,兴诗社,鼓励文人志士创作……诸多建议武帝一一通过并施行。

天下在武帝的治理下一派兴盛。

上官婉儿自然明白于国家与百姓而言武帝是当之无愧的明君,如果暂时搁置家仇,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对武则天的敬佩与日俱增。

但是,伴君如伴虎,尽管婉儿如履薄冰,但还是险象环生。

原来,武皇后有个男宠叫张昌宗,女皇帝因为视婉儿为心腹,因此,她与男宠在一起时并不避讳她。

婉儿年轻秀美,又经常见面,轻佻的张宗昌偶尔会趁武则天不在时,戏谑婉儿。

有一次,恰巧被武则天撞见,武则天大怒,不问青红皂白就要杀婉儿。但是,武则天毕竟是武则天,冷静下来后,她权衡利弊:没了上官婉儿,等于自断了自己的臂膀。

所以,她赦免了上官婉儿,只作了黥面惩处。上官婉儿的额头,有了难看的印痕。

但是聪明的上官婉儿,为了遮盖难看的伤痕,便在伤疤处画了一朵红梅。没想到这让她看上去更加妩媚动人。

宫女们发现后,竞相效仿,后来还演变出了各种各样的花形,宫中红梅妆风靡一时。

虽然躲过一劫,但是此后,婉儿改变了很多,更加懂得如何在权力的夹缝里顽强生存,学会千方百计讨武则天的欢心,治事才干也日出成熟。

不久,武则天开始放手让婉儿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朝廷事务。群臣奏章莫不经过她手批阅,法令、诏书、甚至官员任免等莫不经过她的手下达。

此时的上官婉儿,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无冕女宰相。

武周末年,武则天行将就木,对朝廷、对身边人的控制力日益下降,也是在这个时候,上官婉儿逐渐崛起。

神龙元年(705),上官婉儿和狄仁杰生前指派的李唐旧臣合作,里应外合,一举铲除武则天的势力日益壮大的男宠,并逼迫女皇退位,让天下顺利回归李唐宗室。

这是上官与武则天最后一次交手。尽管迟到41年,她终于也报了家族之仇。

政变之后,作为复国功臣,上官婉儿仕途坐上了云霄飞车,唐中宗李显先封其为三品婕妤,后来又升为二品昭容,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巾帼宰相。她不仅成功为祖父上官仪平反,还让母亲郑氏也被拜为沛国夫人。

中宗一朝,是上官婉儿真正辉煌的时期。

上官婉儿凭一己之力,总揽中宗朝的制诏工作,批复四方奏折,草拟朝廷诏令。

《旧唐书•职官志》记录了从武德、贞观到武周朝所有负责制诏工作的外庭官员的名单。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魏征、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在内,人数多达二十人。唯独中宗一朝,上官昭容“独当书诏之任”。

上官婉儿成为新一任修文馆的馆主。

唐代修文馆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初步为高祖重视。随着李世民称帝,四海平定,进入偃武修文时期,修文馆才渐受重视,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便在此工作过。

依《唐六典》载,修文馆的主要职责是授教生徒,藏书储贤,有参议权,但政治地位不高。因文化在当时还是个冷门行当,待遇减薄,馆内工作效率低下,人员流动性强。

上官婉儿对修文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一,馆内增设大学士一职,延请三品以上朝廷官员担任,通过此途径,提高修文馆的政治地位。

第二,首倡设立学士和直学士的编制,提升待遇,让修文馆成为从业人员“来了就不想走”的部门。

第三,更改选聘标准。从前有人想进修文馆,得“皆妙简贤良为学士”,也即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得是身家背景清楚。许是因为自己的掖庭出身,上官婉儿对此颇不以为然,她将标准改为“征攻文之士以充之”。她只看重“攻文”这一项,其余的,性情暴烈也好人品差也好作奸犯科也罢,皆不在修文馆管辖中。

上官婉儿因此也起用了一批历史上颇有争议的才子,如宋之问、沈徵期等。这些人当初媚附武则天的男宠,神龙政变后被贬谪岭南,经过人生挫折的淘洗,诗风大变,也为中宗朝的诗坛输入了新鲜血液。

上官的种种举措,使修文馆成为天下英才荟萃的机构。读书人以进修文馆为荣,因也激发了民间的读书热潮,为唐诗的发展为盛唐气象的到来,铺下了基石。

除了修文馆的种种举措,在当时诗坛上,上官婉儿亦倡导诗风的改革。

初唐诗歌,流行体例以上官婉儿祖父上官仪创造的“上官体”为主,这类诗歌精于雕琢,精致有余,气象不足。

上官婉儿评判诗歌的标准是“健举”,意即气象气魄,一扫宫廷诗的婉媚、阴柔。

在自己的应制诗中,上官婉儿诗风雄丽,意境阔大,具有同时代男性诗人也少见的气度。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

公元708年重阳节,上官陪同中宗游历慈恩寺内的大雁塔。上官奉命献诗。九九重阳日,菊花绽放,秋色长天。上官的诗作,格局阔大,不仅颂赞皇家仪仗的豪华,还勾勒出西北秋日晴空的高远,和那辽远视野中大雁塔顶天立地的雄姿。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三冬》

上官婉儿倡议的“健举”被公认开盛唐气象的先声。因历史的种种错过,上官存诗仅三十余首,难以窥其全貌,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上官婉儿虽有称量天下之才,最终仍躲不过成为皇权斗争的牺牲品。

公元710年,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不幸被李隆基斩杀于旗下,年仅47岁。

待大势稳定,爱才的李隆基授意手下,将上官婉儿的文章编纂成集。虽然现在二十卷文集已无法找到,但是一代女相上官婉儿的才情依旧被世人所铭记。

时任宰相张说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描述上官婉儿的工作状态为“两朝专美,一日万机”,并称赞上官婉儿集诗才、政才于一身,汉朝班婕妤等著名才女也无法与之比肩。

纵观上官婉儿的一生,犹如一叶扁舟,被历史的长河裹挟着前进。但她靠着自己的努力,在这万千洪流中激起了一朵小小的浪花。

标签: 唐朝上官婉儿

更多文章

  • 大唐狄阁老:狄仁杰是怎么一步步搞垮武则天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狄仁杰,武则天

    古往今来,有关大唐一代名相狄仁杰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如清代时候就有《狄公案》,这可能是最早描写狄仁杰神手破案的文学作品;再如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方汉学大师高罗佩也编写了一部《大唐狄公案》,还列入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必读书目。现代的文学作品就更多了,如电影《血溅画屏》、电视剧《盛世仁杰》、《武朝迷案》、

  • 解密:女皇武则天为狄仁杰痛哭背后的复杂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女皇,武则天,狄仁杰,

    武则天治理天下,一用贤臣,二用酷吏。其中她和贤相狄仁杰的故事,各种影视作品里都有介绍,在中国基本没有人会不知道。狄仁杰在武周时期两次出任宰相,政绩卓著,被武则天尊称为“国老”。她不但在政治上倚重狄仁杰,还在生活上关心他。狄仁杰常陪武则天到郊外游览,一天遇上大风,狄仁杰头巾落地,坐骑受惊,狂奔不止,女

  • 大唐名相狄仁杰用怎样惊人手段搞垮武则天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狄仁杰,武则天

    本内容来自中天飞鸿的博客,我们爱历史经作者授权发布古往今来,有关大唐一代名相狄仁杰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如清代时候就有《狄公案》,这可能是最早描写狄仁杰神手破案的文学作品;再如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方汉学大师高罗佩也编写了一部《大唐狄公案》,还列入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必读书目。现代的文学作品就更多了,如电

  • 唐朝也有同窗投毒案 狄仁杰破获元凶竟是银环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投毒案,狄仁杰

    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因罪犯被执行死刑,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因为生活琐事对同窗黄洋不满,逐渐怀恨在心,于两年前将剧毒化合物投入饮水机毒杀之。唐朝也曾发生过类似的同窗投毒案,最后被断案高手狄仁杰破获,揪出真正的元凶。1新媳妇七窍流血暴毙,家人告同窗投毒狄仁杰(630年-700年),唐

  • 狄仁杰曾是再造唐室大功臣!且断案速度惊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狄仁杰

    “神探”是狄仁杰在很多人脑海中的印象,但这距离真实的狄仁杰有不少差距。在史籍中,他是知人善任、能力超群的政治家,是再造唐室的大功臣。根据史料记载,狄仁杰由明经科中第,从此踏上仕途。按照唐代规定,明经科上来的人,根据考试成绩,授予不同品级的官职。狄仁杰被派到汴州担任判佐,是个从七品下的官。汴州就是今河

  • 武则天长期重用狄仁杰真实意图:狄阁老的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狄仁杰,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武媚娘当上皇帝后,为了治理贪官,她设立了举报箱,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长期重用狄仁杰、魏元忠等人,大力整顿官员队伍——隋唐时期,科举制开始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士子入仕的主要途径。武则天当政后,在推行科举制的同时,又大开

  • 大唐宰相狄仁杰到底是怎么死的?被仇人杀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宰相,狄仁杰

    他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出任大理寺(最高法院)官员。在武则天天授二年(691),转任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当上了宰相,位极人臣。但福兮祸之所伏,短命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搭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拘捕下狱。“未几,为来俊臣诬构下狱。时一问即承者例得减死,来

  • 还原一个真实的狄仁杰 中国的福尔摩斯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狄仁杰,唐朝

    提到狄仁杰,大家一定会想起《神探狄仁杰》里的狄仁杰神机妙算、睿智机敏的形象。徐克的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狄仁杰也被塑造成一个能文能武、风流倜傥的中国古代版福尔摩斯。但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真的是那样吗?今天我来为大家揭秘狄仁杰的真实面目。历史上的清官有很多,为何狄仁杰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 解密:盛唐名相狄仁杰是怎么点中武则天的软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狄仁杰,武则天,名臣,

    狄仁杰,字怀英,汉族,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的宰相。武则天以阴谋手段夺得了天下,当了十多年皇帝之后,碰到了最棘手的难题,就是让谁当继承人的问题。起初,武则天并不想考虑这个问题。可是,到了晚年,这个问题是非考虑不可了。按照武则天的意思,她是想立自己的娘家侄儿武承嗣或武三思为继承人,但这两人都

  • 解密:《神探狄仁杰》中是如何描述东硖石谷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东峡石谷,神探狄仁杰,王孝杰,

    唐武则天年间,契丹犯边,烽火重燃。武则天命营州都督赵文翙、崇州右威卫大将军王孝杰出关迎战。不久军中塘报传来,大将军王孝杰已率兵将契丹主力压迫在东峡石谷,就等赵文翙借道突厥包抄敌后,便东西夹击大破契丹。武则天读了塘报志在必胜,将庆功大宴定在了元夕当天。到那时既贺佳节又奏凯旋,岂不是双喜盛事。但狄仁杰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