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房玄龄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房玄龄生平简介

房玄龄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房玄龄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854 更新时间:2024/2/18 10:14:48

出身官宦

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房熊,字子,释褐州主簿。父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间的山东学者。

年少有为

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

乱世投主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

辅助唐王

房玄龄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

在击破王世充后,玄龄认为张亮“倜傥有智谋”,遂推荐给李世民,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委以心膂”。其他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聪明识达,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经房玄龄举荐以后才受到李世民重用的,后都位至卿相。

运筹帷幄

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

高祖李渊也对房玄龄深加叹赏,对侍臣讲:“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后来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属,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并被驱斥于外任。

安定社稷

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帮助李世民谋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太宗论功行赏,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功为一等,进爵邢国公。

精诚奉国

房玄龄追随唐太宗平定天下,出入生死,备尝创国立业之艰辛。他时刻不忘创业之难,警钟长鸣,力戒骄奢淫逸,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贞观元年,房玄龄重视吏治,认为吏治问题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国之要道。在选举官吏的问题上,唐太宗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现在应当审查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忠实地贯彻了他这一思想,大力简政,并省官吏,“于是所配置的文武官员总六百四十员”。

房玄龄精减官吏的做法,对经隋末大乱、人口锐减的唐初来说,既裁去冗官滥职,避免十羊九牧,提高朝廷各部门办事效率,同时也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

房玄龄精通典制政令。贞观初年,时值天下初定,朝章国典还很不完备,他与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规模以及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他们二人所制定,在当时获得美誉。

在修定律令方面,房玄龄秉持“审查并确定法律和命令,将宽厚平和(的风格)做为宗旨”的思想,简化律令,又除去了隋朝的苛酷刑法。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以后有唐一代都没有发生过多大变动。

贞观三年(629年)二月,房玄龄改封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房玄龄尽心竭诚,早起晚睡。加之他明达吏事,法令宽平,任人惟贤,不分卑贱,人们都称他为良相。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房玄龄护高祖山陵制度,以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封梁国公。与杜如晦、魏征等同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股肱之臣。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加太子少师。他留守京师。他任宰相十五年,女为韩王妃,儿子房遗爱尚高阳公主,显贵至极,但常常深自卑损,不敢炫人傲物。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辽东高丽,命房玄龄留守京城。

与世长辞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重,太宗派名医为其医治,每日供给御膳,并亲临探望。临终之时,房玄龄对诸子说:“当今天下清平,只是陛下东讨高丽不止,正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我知而不言,就会含恨而死啊。”于是抗表进谏,请求太宗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征讨高丽。太宗看见奏表,感动地对房玄龄儿媳高阳公主说:“此人病危将死,还能忧我国家,真是太难得了。”临终之际,李世民亲至其病床前握手诀别,立授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时能看见二子显贵。

七月,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太宗为之废朝三日,赠太尉,谥曰文昭,陪葬昭陵。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

标签: 房玄龄唐朝

更多文章

  • 贤相房玄龄主要为唐太宗做什么事?他有几个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房玄龄,长孙皇后

    房玄龄又名房乔,齐州人。房玄龄少时聪明,不仅博览经史,书法、写文也是样样好。房玄龄不仅聪慧,还十分有孝心。隋末,李渊入关,房玄龄投身到李世民门下,跟从亲王出征。跟随李世民时,房玄龄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房玄龄和杜如晦,合成房谋杜断,二人十分投机,齐心为国家效力。正是这位极人臣的房玄龄

  • 唐朝名相房玄龄是怎么死的?房玄龄葬在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唐朝,房玄龄,贞观之治

    房玄龄又名房乔,齐州人。房玄龄少时聪明,不仅博览经史,书法、写文也是样样好。房玄龄不仅聪慧,还十分有孝心。隋末,李渊入关,房玄龄投身到李世民门下,跟从亲王出征。跟随李世民时,房玄龄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房玄龄和杜如晦,合成房谋杜断,二人十分投机,齐心为国家效力。正是这位极人臣的房玄龄

  • 比较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房玄龄与长孙无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世人常拿两人做比较。要我说,两个没有可比性,因为他们两人跟李世民的关系不同。亲属远近与才能高低,孰轻孰重真的很难说。长孙皇后在死时曾说不要重用长孙无忌,要保护房玄龄,李世民答应了后者却没有做到前者。长孙无忌剧照房玄龄是李世民的谋士,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房玄龄和杜

  • 高士廉与长孙无忌的关系 房玄龄高士廉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士廉

    高士廉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早期曾为隋朝官员,后归顺唐朝,成为唐太宗时期有名的大臣。而更令他被世人所知的除了他本身的才华与功绩之外,应该就是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这两位历史上的名人了。那么,他们几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电视剧《贞观之治》高士廉剧照高士廉有一个妹妹嫁给了长孙晟。婚后,两人便生下了长孙无忌

  • 唐朝宰相房玄龄真是被长孙无忌气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房玄龄

    房玄龄又名房乔,齐州人。房玄龄少时聪明,不仅博览经史,书法、写文也是样样好。房玄龄不仅聪慧,还十分有孝心。隋末,李渊入关,房玄龄投身到李世民门下,跟从亲王出征。跟随李世民时,房玄龄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房玄龄和杜如晦,合成房谋杜断,二人十分投机,齐心为国家效力。房玄龄剧照正是这位极人

  • 房玄龄世孙谈老祖宗:房夫人挖眼决心不改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房玄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吃醋”成了忌妒的代名词,特别是在男女关系上,“吃醋”一词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受冷落者那种微妙的心理。有人引经据典,考证出“吃醋”的鼻祖是大唐名相房玄龄的夫人。于是,“醋坛子”的名头,这位房夫人一顶就是1400年。近日,房玄龄的68世孙房哲生和69世孙房渊钊联合出书《大唐名相房玄龄乱

  • 宰相房玄龄位极人臣竟然以怕老婆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宰相房玄龄

    房玄龄又名房乔,齐州人。房玄龄少时聪明,不仅博览经史,书法、写文也是样样好。房玄龄不仅聪慧,还十分有孝心。隋末,李渊入关,房玄龄投身到李世民门下,跟从亲王出征。跟随李世民时,房玄龄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房玄龄和杜如晦,合成房谋杜断,二人十分投机,齐心为国家效力。正是这位极人臣的房玄龄

  • 房玄龄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李世民的“第一秘书”?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房玄龄

    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说房玄龄是李世民的秘书可能过于狭隘了。但如果从秘书的本质含义来看,在李世民当皇帝之前,房玄龄还真可以说是李世民的秘书。秘书是什么?秘书是辅佐领导出谋划策、撰拟文字、沟通上下、内外协调的参谋助手。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房玄龄成了宰相,是制定政策、执行诏令的人,是行政者而不是参

  • 吃醋的由来:千古名相房玄龄为什么怕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房玄龄

    唐朝宰相房玄龄是太宗李世民的智囊,在很多重要的国家大事上总是给李世民出了不少好主意,杜如晦则善于决断,他们二人是唐太宗的左膀右臂,合称“房谋杜断”。房玄龄虽然官至宰相,位高权重,但在家里却是全由夫人说了算,惧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怕老婆,妻管严!有一次太宗李世民与杜如晦说起,觉得房玄龄怕老婆怕成这样

  • 房玄龄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李世民的第一秘书?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房玄龄

    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说房玄龄是李世民的秘书可能过于狭隘了。但如果从秘书的本质含义来看,在李世民当皇帝之前,房玄龄还真可以说是李世民的秘书。秘书是什么?秘书是辅佐领导出谋划策、撰拟文字、沟通上下、内外协调的参谋助手。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房玄龄成了宰相,是制定政策、执行诏令的人,是行政者而不是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