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征敢犯颜直谏,唐太宗为什么不杀魏征?

魏征敢犯颜直谏,唐太宗为什么不杀魏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147 更新时间:2023/12/19 14:49:03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魏征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是我国历史上一对君臣合作的典范,唐太宗善用人,在历史上是一个从谏如流的明君,而魏征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

在我们的印象中,唐太宗与魏征的和睦关系,大概堪比三国时期刘备诸葛亮一样完美,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准确的说,魏征作为昔日太子李建成的属官,面对新君唐太宗,敢于直言进谏,并获得唐太宗的赏识后,辅佐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盛世,堪称是一代名相。

但是,笔者今天提出了标题上的三个问题,欢迎读者读后共同探究一下这三个答案。

一、唐太宗为何不杀魏征?

当玄武门之变爆发后,太子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被射杀后,唐太宗赦免了太子一党的大部分人,当初积极劝说李建成对李世民先下手的魏征也在赦免之列。

唐太宗继位后,还专门把魏征带到面前质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

李世民见魏徵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于是赦免魏征,并让魏征当了个詹事主簿,这个职位也仅仅是一个七品官职,之后才又逐渐提拔的魏征。

其实唐太宗这样做并非是宽宏大量,关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唐太宗怕追究太子余党,打击面太广,不利于自己刚刚登基称帝的政局稳定;

2、魏征虽然是太子属官,但同样也是李渊的臣子,唐太宗多少也得给自己父皇留点面子;

3、唐太宗让这些原太子属官继续任职,但又不给其执掌实权,这样做既无危害,又有利于分化太子旧部,还能为自己留下个好名声,可谓是一举三得。

二、魏征为何敢犯颜直谏?

魏征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谏官,屡次对唐太宗犯颜直谏,最后还都安然无恙,让这一对君臣在历史上互相都留下了美名,那么,魏征为何敢于这样做呢?

其实,魏征之所以敢于面对唐太宗进行直谏,恰恰是魏征转守为攻,以求自保的韬晦之计。

魏征知道,自己之前一直是唐太宗的政敌,他在新政权中势力孤单,很容易遭受其他大臣的谗言和不测。

后来,魏征看到唐太宗有做明君的想法,故而越是在人多的场合,魏征就越敢给唐太宗提意见,力图以犯颜直谏而名垂青史。

魏征也确实向唐太宗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比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居安思危,慎终如始”等等。

在贞观十三年(639年),魏征还向唐太宗提出了批评,说他不像贞观初年那样能坚持勤俭朴素,那样体恤百姓,那样虚心听取意见了。而唐太宗听后也明确地表示接受魏征的批评。

三、历史上这一对有名的君臣果真同心同德吗?

唐太宗虽然成全了魏征“犯颜直谏”的美名,也为自己留下了“从谏如流”的好名声,可是,唐太宗一旦有机会,还是要给魏征一点颜色看看。

由于魏征的刚正,有人诬陷魏征“阿党亲戚”,唐太宗马上就派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处,结果自然是子虚乌有。

但是,温彦博却做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征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

唐太宗得到这个结论,不仅不为魏征主持公道,反而支持了温彦博的做法,这不得不说,在唐太宗的心里,对魏征多少还是有点小心思的。

当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虽然当着众臣的面进行了一番感慨,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可是,在魏征死后不久,因他生前推荐的两个人犯了事,唐太宗竟然迁怒于魏征,不仅派人毁掉了自己为魏征写的碑文,还取消了衡山公主(后来又被封为新城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

看完这些,这一对君臣,在世时真的是同心同德吗?

最后,来看看清代文学批评家袁枚(1716-1798年)对唐太宗与魏征作出的一番评论:

“才智之士,非贤臣也。...太宗有故纵魏征之心,博纳谏之名。魏征有挟制太宗之意,彰能谏之直。...知其说之可以行,即不行亦无害,则谏。知其说之必不行,而又犯上所忌,则不谏。其谏太宗之心,即其谏建成之心矣。女之四嫁,而以克家称者也,谥之曰贞,愧矣!”

标签: 魏征唐朝

更多文章

  • 房玄龄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房玄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房玄龄,唐朝

    出身官宦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房熊,字子,释褐州主簿。父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间的山东学者。年少有为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18岁时本州举进

  • 贤相房玄龄主要为唐太宗做什么事?他有几个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房玄龄,长孙皇后

    房玄龄又名房乔,齐州人。房玄龄少时聪明,不仅博览经史,书法、写文也是样样好。房玄龄不仅聪慧,还十分有孝心。隋末,李渊入关,房玄龄投身到李世民门下,跟从亲王出征。跟随李世民时,房玄龄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房玄龄和杜如晦,合成房谋杜断,二人十分投机,齐心为国家效力。正是这位极人臣的房玄龄

  • 唐朝名相房玄龄是怎么死的?房玄龄葬在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唐朝,房玄龄,贞观之治

    房玄龄又名房乔,齐州人。房玄龄少时聪明,不仅博览经史,书法、写文也是样样好。房玄龄不仅聪慧,还十分有孝心。隋末,李渊入关,房玄龄投身到李世民门下,跟从亲王出征。跟随李世民时,房玄龄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房玄龄和杜如晦,合成房谋杜断,二人十分投机,齐心为国家效力。正是这位极人臣的房玄龄

  • 比较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房玄龄与长孙无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世人常拿两人做比较。要我说,两个没有可比性,因为他们两人跟李世民的关系不同。亲属远近与才能高低,孰轻孰重真的很难说。长孙皇后在死时曾说不要重用长孙无忌,要保护房玄龄,李世民答应了后者却没有做到前者。长孙无忌剧照房玄龄是李世民的谋士,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房玄龄和杜

  • 高士廉与长孙无忌的关系 房玄龄高士廉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士廉

    高士廉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早期曾为隋朝官员,后归顺唐朝,成为唐太宗时期有名的大臣。而更令他被世人所知的除了他本身的才华与功绩之外,应该就是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这两位历史上的名人了。那么,他们几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电视剧《贞观之治》高士廉剧照高士廉有一个妹妹嫁给了长孙晟。婚后,两人便生下了长孙无忌

  • 唐朝宰相房玄龄真是被长孙无忌气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房玄龄

    房玄龄又名房乔,齐州人。房玄龄少时聪明,不仅博览经史,书法、写文也是样样好。房玄龄不仅聪慧,还十分有孝心。隋末,李渊入关,房玄龄投身到李世民门下,跟从亲王出征。跟随李世民时,房玄龄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房玄龄和杜如晦,合成房谋杜断,二人十分投机,齐心为国家效力。房玄龄剧照正是这位极人

  • 房玄龄世孙谈老祖宗:房夫人挖眼决心不改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房玄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吃醋”成了忌妒的代名词,特别是在男女关系上,“吃醋”一词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受冷落者那种微妙的心理。有人引经据典,考证出“吃醋”的鼻祖是大唐名相房玄龄的夫人。于是,“醋坛子”的名头,这位房夫人一顶就是1400年。近日,房玄龄的68世孙房哲生和69世孙房渊钊联合出书《大唐名相房玄龄乱

  • 宰相房玄龄位极人臣竟然以怕老婆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宰相房玄龄

    房玄龄又名房乔,齐州人。房玄龄少时聪明,不仅博览经史,书法、写文也是样样好。房玄龄不仅聪慧,还十分有孝心。隋末,李渊入关,房玄龄投身到李世民门下,跟从亲王出征。跟随李世民时,房玄龄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房玄龄和杜如晦,合成房谋杜断,二人十分投机,齐心为国家效力。正是这位极人臣的房玄龄

  • 房玄龄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李世民的“第一秘书”?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房玄龄

    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说房玄龄是李世民的秘书可能过于狭隘了。但如果从秘书的本质含义来看,在李世民当皇帝之前,房玄龄还真可以说是李世民的秘书。秘书是什么?秘书是辅佐领导出谋划策、撰拟文字、沟通上下、内外协调的参谋助手。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房玄龄成了宰相,是制定政策、执行诏令的人,是行政者而不是参

  • 吃醋的由来:千古名相房玄龄为什么怕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房玄龄

    唐朝宰相房玄龄是太宗李世民的智囊,在很多重要的国家大事上总是给李世民出了不少好主意,杜如晦则善于决断,他们二人是唐太宗的左膀右臂,合称“房谋杜断”。房玄龄虽然官至宰相,位高权重,但在家里却是全由夫人说了算,惧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怕老婆,妻管严!有一次太宗李世民与杜如晦说起,觉得房玄龄怕老婆怕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