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建安七子——阮瑀的生平简介,阮瑀的一些人物事迹

建安七子——阮瑀的生平简介,阮瑀的一些人物事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35 更新时间:2024/1/3 3:10:07

阮瑀,字元瑜,东汉末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邺中七子之一。年轻时曾拜蔡邕为师。因得名师指点,文章写得十分精炼,闻名于当时。相传曹操闻听阮瑀有才,为搜罗人才,召他做官,阮瑀不应,后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见,匆忙中阮瑀逃进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烧山,这才逼出阮瑀,勉强应召。由于阮瑀多次辞官不做,曹操在一次大宴宾客时,把他安排在乐队之中,想煞一下他的傲气,不想阮瑀精通音律,即兴抚弦而歌:"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一方面歌颂了曹操的事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愿为曹操效忠的思想。曹操听完,大为高兴,请他做司空军谋祭酒官。从此以后,曹操军中檄文多出于他和陈琳之手。建安十六年,阮瑀随军西征关中,曹操请他代笔写一封书信。他骑在马上沉吟片刻,挥毫点就,呈给曹操。曹操提笔想作些修改,竟不能增损半字。

阮禹的诗存十二首,有《阮元禹集》辑本一卷。诗歌《驾出北郭门行》是其生活在邺城时期,学习乐府民歌自制新辞有感而为:"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抑折枯杨枝。顾闻丘林中,叫叫有悲啼。借问啼者谁:'何为乃如斯?''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亲母何可见,泗下声正嘶。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资?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作品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通过一个孤儿受到后母虐待和遗弃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家庭关系的冷酷无情,反映作者对当时社会上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的关切以及对受害者不幸命运的无限同情。

瑀少受学於蔡邕。建安中都护曹洪欲使掌书记,瑀终不为屈。太祖并以琳、瑀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文士传曰:太祖雅闻瑀名,辟之,不应,连见逼促,乃逃入山中。太祖使人焚山,得瑀,送至,召入。太祖时征长安,大延宾客,怒瑀不与语,使就技人列。瑀善解音,能鼓琴,遂抚弦而歌,因造歌曲曰:“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玩。恩义苟敷畅,他人焉能乱?”为曲既捷,音声殊妙,当时冠坐,太祖大悦。臣松之案鱼氏典略、挚虞文章志并云瑀建安初辞疾避役,不为曹洪屈。得太祖召,即投杖而起。不得有逃入山中,焚之乃出之事也。又典略载太祖初征荆州,使瑀作书与刘备,及征马超,又使瑀作书与韩遂,此二书今具存。至长安之前,遂等破走,太祖始以十六年得入关耳。而张骘云初得瑀时太祖在长安,此又乖戾。瑀以十七年卒,太祖十八年策为魏公,而云瑀歌舞辞称“大魏应期运”,愈知甚妄。又其辞云“他人焉能乱”,了不成语。瑀之吐属,必不如此。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典略曰: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太祖尝使瑀作书与韩遂,时太祖适近出,瑀随从,因於马上具草,书成呈之。太祖揽笔欲有所定,而竟不能增损。琳徙门下督,瑀为仓曹掾属。

方志记载

阮瑀(192年-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年少时,受学蔡邕,文思敏捷很受赏识。懂音律,能鼓琴。初魏祖雅闻瑀名,辟之不应连见逼促,逃入山中。因焚山得瑀,为记室。尝使瑀作书与韩遂。时魏祖适近出,瑀随从,于马上具草,书成,呈之魏祖,揽笔欲有所定,而竟不能增损。论曰:“琳、瑀之表章书记,今之俊也”。《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是他的名作。也颇好文学。

标签: 三国,建安七子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年文学家:阮瑀生平简介 为建安七子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汉,阮瑀

    阮瑀,生于东汉末年,字元瑜,今尉氏人,世代为官,家学深厚,又拜一代经师蔡邕为师,精通儒学、书法与音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几次欲召他做官,他都拒绝,后躲进山中,曹操放火烧山,他才为官。为谢曹操之恩,他勤奋为政。文学创作成就颇大,其文被赞为“书记翩翩”“自由

  • 东汉时期名臣蔡邕: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授业之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蔡邕,阮瑀

    阮瑀比较幸运,在学业上没有走多少弯路,一开始便当了蔡邕的学生,跟着大师,如影随形,如沐春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蔡邕是东汉末年的通才。“因经藉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频误后学”,为此,他向皇帝报告,请求将《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鲁诗》《仪礼》

  • 建安七子阮瑀与竹林七贤阮籍和阮咸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阮瑀,阮籍,阮咸

    公元三世纪前后,在华夏文坛,活跃着两个文学偶像天团,分别是“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前者以建安风骨著称于世,后者凭借名士风度流传千古。其中阮家占据了三个名额,分别是建安七子中的阮瑀以及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阮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阮籍是阮瑀的儿子,阮咸是阮瑀的

  • “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桢,东汉

    在历史长河中,刘桢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众所周知,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创作风格被曹丕形容为“壮而不密”。也被现代人做出如下评价:”刘桢的诗纯以气势取胜,无论是抒情还是咏物,无论是写山水还是状禽鸟,都显示出其目无千古、踔厉奋发的气概。”分享一首

  • 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汉,刘桢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

  • 魏晋诗文赏析之赠从弟·其二,刘桢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形式?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晋,赠从弟·其二

    赠从弟·其二,两汉刘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这首诗看似咏

  • 三国孟达是被谁杀死的?孟达死后葬在了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孟达,刘备,曹丕,司马懿

    孟达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的一生也是多舛的,但是也都是他自己做的选择。孟达字子度,他本来是字子敬的,但是他跟着刘备以后,发现刘备的叔父名字就叫做刘子敬。他后来改了名字之后一直在刘备的账下做事,那么他究竟在三国中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孟达是跟黄权有点相似,因为他一开始也是跟着刘璋做事,那个时候的刘璋非常自

  • 刘备义子刘封与倒戈将军孟达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封

    刘封是谁刘备大业晚成,在其入主荆州后,仍未有子嗣继承其大业,在三国混战时期,各藩君主常常征战在外,没有继承人坐镇稳定军心是对集团扩张极为不利的,当时刘备选择继承人便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刘封动漫形象刘封是东汉末年人,他原来姓寇,是罗侯寇氏的儿子,后来跟随着刘备,当时刘备还在荆州刘表那儿,而阿斗也还没

  • 解读孟达为何不救关羽 诸葛亮为什么不救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孟达,关羽,诸葛亮

    诸葛亮为什么不救关羽依本人拙见:关羽是成也义气,败也义气。他最后“兵败身死”的下场并不是没有预兆的,且听我来慢慢分析。最初,关羽追随刘备,有兄弟义气,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了心中大义重振汉室,在历史上留个好名声。诸葛亮剧照这点咱们有迹可循:当初关羽被曹操俘获后,曹操惜才,特地派了张辽作为说客来劝降关羽。一

  • 诸葛亮为何宁舍弃三郡要地也要致孟达于死地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

    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刘备所属上庸守将孟达绝刘降曹,致使东三郡为曹魏所占,孟达以新城太守之职坐镇曹魏西南边陲数年。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孟达欲叛魏归蜀,于次年初为司马懿所破。加之此前孟达曾背刘璋而归刘备,因此在史书上留下了“反覆”之名,后人多认定其最终败亡实属咎由自取。笔者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