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末年文学家:阮瑀生平简介 为建安七子之一

东汉末年文学家:阮瑀生平简介 为建安七子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35 更新时间:2024/1/3 3:10:25

阮瑀,生于东汉末年,字元瑜,今尉氏人,世代为官,家学深厚,又拜一代经师蔡邕为师,精通儒学、书法与音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几次欲召他做官,他都拒绝,后躲进山中,曹操放火烧山,他才为官。为谢曹操之恩,他勤奋为政。文学创作成就颇大,其文被赞为“书记翩翩”“自由通脱”。其子阮籍、孙阮咸均为“竹林七贤”中人物。阮氏一族,是东汉末及曹魏、西晋时期一道亮丽的风景。

师从蔡邕

阮瑀比较幸运,在学业上没有走多少弯路,一开始便当了蔡邕的学生,跟着大师,如影随形,如沐春风。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通才。“因经藉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频误后学”,为

此,他向皇帝报告,请求将《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鲁诗》《仪礼》《论语》等,书在石碑上,立于太学门前。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蔡邕是隶书大师,于是承担此重任。用时年余,将字写在石碑上,精工雕刻,共立碑四十六通,此为中国之最。碑成,前往观赏学习者络绎不绝,“车马盈门,达数月之久”。阮瑀是其中之一。

阮瑀曾三次求蔡邕为师,蔡邕深为感动,于是认真教阮瑀钻研经典,学习书法及音律,其间,阮瑀也有出色的表现,连蔡邕也称他为”奇人”,因而声名大振。

被迫出仕

相传曹操闻听阮瑀有才,为搜罗人才,召他做官,阮瑀不应,后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见,匆忙中阮瑀逃进深山,拒不赴任。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烧山,山火熊熊,阮瑀实在无处可藏,只得下山,勉强应召。随士兵到许昌,听凭曹操处置。

知恩图报

曹操见到来,十分高兴,但觉得此人太傲,必须挫其傲气,可加以任用。

一日,曹操大宴宾客,场面宏大,客人众多。如此宴会,必须有乐队演奏。古代所谓“钟鸣鼎食之家”,即指有乐队演奏,才显得阔气,有风采。而乐队中人,属于演员一类,列入”下九流”。曹操此时命阮瑀到乐队中,弹琴助兴。

阮瑀精通音律,即兴抚弦而歌:"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一方面歌颂了曹操的事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愿为曹操效忠的思想。

曹操听完,大为高兴,请他做司空军谋祭酒官。从此以后,曹操军中檄文多出于他和陈琳之手。

建安十六年,阮瑀随军西征关中,曹操请他代笔写一封书信。他骑在马上沉吟片刻,挥毫点就,呈给曹操。曹操提笔想作些修改,竟不能增损半字。

心向曹丕

阮瑀同曹丕关系密切。曹操本来打算立曹植为太子,但曹植任性随意并多有过失,令曹操失望。阮瑀也曾多次劝曹操立曹丕,说:“曹植是一个纯文人,不太干预政事,国家的兴盛必须交给曹丕这样的人。”

曹丕工于心计,有司马懿等支持,势力雄厚,最终,曹操决意立丕为太子。

出身名门的阮瑀,一直游走于归隐与入仕之间。他既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也有着隐逸出尘的向往。在出世与入仕之间,他也倍受心灵的煎熬。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随曹操四处征战的阮瑀染上了瘟疫,撒手人寰。阮瑀死时,儿子阮籍才4岁。曹氏念及阮瑀生前的功业,保留了阮瑀遗孀与其子的待遇,阮氏一门得以安适地生活,终至高人辈出,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曹丕还特意上阮家看望生前好友的遗孤,写了一篇《寡妇赋》,赠给这母子俩。

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七子并非文学社团,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七个人,这些人因诗文出色而得此名称。

阮瑀的文学成就无法与曹氏父子相提并论,但作为建安时代的著名人物,他以出众的才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在阮氏家族的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标签: 东汉阮瑀

更多文章

  • 东汉时期名臣蔡邕: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授业之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蔡邕,阮瑀

    阮瑀比较幸运,在学业上没有走多少弯路,一开始便当了蔡邕的学生,跟着大师,如影随形,如沐春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蔡邕是东汉末年的通才。“因经藉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频误后学”,为此,他向皇帝报告,请求将《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鲁诗》《仪礼》

  • 建安七子阮瑀与竹林七贤阮籍和阮咸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阮瑀,阮籍,阮咸

    公元三世纪前后,在华夏文坛,活跃着两个文学偶像天团,分别是“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前者以建安风骨著称于世,后者凭借名士风度流传千古。其中阮家占据了三个名额,分别是建安七子中的阮瑀以及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阮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阮籍是阮瑀的儿子,阮咸是阮瑀的

  • “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桢,东汉

    在历史长河中,刘桢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众所周知,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创作风格被曹丕形容为“壮而不密”。也被现代人做出如下评价:”刘桢的诗纯以气势取胜,无论是抒情还是咏物,无论是写山水还是状禽鸟,都显示出其目无千古、踔厉奋发的气概。”分享一首

  • 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汉,刘桢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

  • 魏晋诗文赏析之赠从弟·其二,刘桢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形式?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晋,赠从弟·其二

    赠从弟·其二,两汉刘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这首诗看似咏

  • 三国孟达是被谁杀死的?孟达死后葬在了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孟达,刘备,曹丕,司马懿

    孟达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的一生也是多舛的,但是也都是他自己做的选择。孟达字子度,他本来是字子敬的,但是他跟着刘备以后,发现刘备的叔父名字就叫做刘子敬。他后来改了名字之后一直在刘备的账下做事,那么他究竟在三国中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孟达是跟黄权有点相似,因为他一开始也是跟着刘璋做事,那个时候的刘璋非常自

  • 刘备义子刘封与倒戈将军孟达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封

    刘封是谁刘备大业晚成,在其入主荆州后,仍未有子嗣继承其大业,在三国混战时期,各藩君主常常征战在外,没有继承人坐镇稳定军心是对集团扩张极为不利的,当时刘备选择继承人便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刘封动漫形象刘封是东汉末年人,他原来姓寇,是罗侯寇氏的儿子,后来跟随着刘备,当时刘备还在荆州刘表那儿,而阿斗也还没

  • 解读孟达为何不救关羽 诸葛亮为什么不救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孟达,关羽,诸葛亮

    诸葛亮为什么不救关羽依本人拙见:关羽是成也义气,败也义气。他最后“兵败身死”的下场并不是没有预兆的,且听我来慢慢分析。最初,关羽追随刘备,有兄弟义气,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了心中大义重振汉室,在历史上留个好名声。诸葛亮剧照这点咱们有迹可循:当初关羽被曹操俘获后,曹操惜才,特地派了张辽作为说客来劝降关羽。一

  • 诸葛亮为何宁舍弃三郡要地也要致孟达于死地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

    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刘备所属上庸守将孟达绝刘降曹,致使东三郡为曹魏所占,孟达以新城太守之职坐镇曹魏西南边陲数年。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孟达欲叛魏归蜀,于次年初为司马懿所破。加之此前孟达曾背刘璋而归刘备,因此在史书上留下了“反覆”之名,后人多认定其最终败亡实属咎由自取。笔者以为,

  • 三国中最没政治节操的人是谁?墙头草孟达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孟达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后来逐渐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在三国中有很多能人政客,当来其中不乏唯利是图毫无原则之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位三国中最没政治节操的人,他叫孟达。孟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墙头草似人物,他一生命运多舛,但也都是他自己造成的。网络配图孟达字子度,原本是字子敬,但投靠刘备后,因为刘备的叔父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