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超的从弟马岱,为何只有斩杀魏延这一件大事被记录?

马超的从弟马岱,为何只有斩杀魏延这一件大事被记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670 更新时间:2024/2/13 9:36:39

马岱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魏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众皆骇然。斩魏延者,乃马岱也。——《三国演义》

魏延的一生近乎是一场悲剧,能力与野心难以把控平衡,最终只能成为牺牲品。当然,我们今天不谈魏延,而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魏延的死,都离不开这位西凉将军——马岱。

一斩成名

马岱是在刘备入主益州前随其兄长马超共投蜀汉,而历史上从这以后直到刘备死前都不在有关于他的任何记载。唯有演义中刘备兴兵伐吴时提及一句“骠骑将军马超并弟马岱,助镇北将军魏延守汉中,以当魏兵”。

因此,马岱的主要贡献皆在后期孔明的南征北伐之中。后期的蜀汉人才凋零,但胜在孔明谨慎,用将亦是如此,除马谡魏延这两位不确定因素外,有孔明居中调度,任用的将领皆甚少出现战略上的失误,马岱便在此列。

而最使马岱成名的则是《三国演义》中,孔明归天,魏延反叛,两军阵前魏延狂妄大叫“谁敢杀我”后,他的手起刀落。

演义中马岱于阵前斩魏延,多是占了出其不意的优势。因马超兄弟在蜀汉其实并未得到重用,因此魏延以己度人,对马岱的跟随并不怀疑,但马岱并无魏延的野心。而魏延其人虽可为将,却并不谙统兵之道,尤其当《三国志》中杨仪让何平在阵前以孔明相问:“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时,魏延之败便已成定局。

《三国演义》中是孔明神算,《三国志》中是杨仪安排,无论是哪种记载,一代猛将魏延最终的归宿都是马岱“斩之”,这件使他在后世最为出名的壮举,在当时马岱做来却似乎只是一件平平常常的事。

“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骞马岱追斩之…”——《三国志》

斩了魏延后的马岱再次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中,似乎只为斩魏延而来。在魏延死后,姜维继续完成诸葛亮遗志进行北伐时,军中便只有廖化当先锋了,而史料中既没有记录他的死,也没有记录他的去向。

马岱最后出现是在《晋书宣帝纪》中:"蜀将马岱入寇,帝(司马懿)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既然已被称为蜀将,又无记载被杀或被俘,马岱大抵是不在这“千余级”中。

马岱最终去了哪里已是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其实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马超马孟起之从弟马岱,他的表字是什么,似乎一直都没有提到,难道——

马岱无字?

古人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还有号,比如“卧龙”、“凤雏”。表字是指其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延伸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便不直呼其名,而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如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马超之父马腾字“寿成”。唯独马岱,在历史记载中只有寥寥数语称为“马超从弟岱”,并无表字相关记载。关于马岱的表字,如今为众人所传的大抵有如下几种:

德山

根据《北堂书钞》引用谢承《后汉书》记载,马岱字德山,后经证实此为《北堂书钞》误将冯岱 之名抄错为马岱,因此德山可排除。

仲华

马岱字仲华一说,是出现于民国时期,大概是小说《反三国演义》中作者周大荒为马岱起的字,并未有出处说明。

伯瞻

马岱字伯瞻一说,是由日本的三国研究者在中国的地方志《陕西省扶风县乡土志》发现有“马岱字伯瞻腾之从子蜀汉拜平北将军封陈仓侯谥曰武侯”的记载而来。

其依据为《江都县志》中有“马岱字伯瞻成化丙戌进士。”及《甘泉县志》中有“马岱字伯瞻江都人成化丙戌进士”,而两书的年代又似乎要早于《扶风乡土志》,因此也有说扶风县乡土志一书将此马岱误认为三国时的马岱而记载有误。

由于古时的“伯仲叔季”之说,通常伯为大,仲为二,如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由于马岱为马超从弟,因此有人更倾向于“仲华”说,但此伯仲通常仅在自家所用,很少会排到族内。且据《山西通志》记载,马岱曾于避难时改名黄岩,后来和马超相认才还名为马岱,因此马岱之表字至今仍然成谜。

胜于命大

马岱自出场起便是跟在伯父马腾军中,后马腾与二子被曹操所害,唯马岱一人逃回西凉报信,此后他便跟随堂兄马超东征西战,共图报仇。

马超天生神力,少年成名,人称“锦马超”,马腾死后他统帅西凉羌兵,《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言道,羌人尊其为“神威天将军”。

纵观整个蜀汉,甚至三国,马超的条件都似乎都是少见的,从家世出身到形貌武功,无懈可击的一位将军,像极了别人家的孩子。

相比之下,马岱就暗淡许多。未投蜀汉前,马岱随马超辗转投张鲁帐下,于葭萌关对战刘备。此时刘备军中对马超已是久闻其名,张飞闻马超前来便立即扬言“辞了哥哥,去战马超”,待到两军阵前,魏延误将马岱当做马超,为争头功也是紧追不舍。

但当得知马岱非马超后,张飞都不愿一战,只道“令马超亲自前来”,直激的马岱大怒“汝安敢小觑我!”。但事实上,马岱无论是能力上还是武艺上,都确是逊色于马超。马超承父爵可为一方诸侯,而马岱则更适合为一名将军。

投蜀汉之后,马岱更是一直默默的跟在马超身后。对于一心想报仇的马超,刘备并未给予过多的信任和权力,更不用说马岱了。马超与马岱作为马腾等名阀士族的代表成为了蜀汉的一块高级的背景板。

直到刘备兵败夷陵,孔明南平孟获时,马岱才终于作为一位统兵将领被孔明起用,而根据后来北伐时诸葛亮之言,马超于平南之后病故,可以推想,此时的马超大抵已在病中。

马岱的能力和威望都不如马超,前半生几乎都活在马超的阴影之下,直到马超死后,他才渐渐摆脱了身上世族的标签,跟随诸葛亮四处征战。

无论是当初乔装从曹操手下逃生,还是后期在孔明帐下为将,除了自身的能力,马岱最大的优势大概就是命不该绝。不同于马超,马岱的能力便在于为将,因此不必有马超的诸多烦恼,最后终于在诸葛丞相的多次北伐之中留下了姓名。

马岱一生成名于斩魏延,其在历史上的相关记载也大多在此前后,似乎只为斩这一将而来。而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历史上的魏延确是被马岱所斩,是因为其能力平平不足以载入《三国志》,还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为了丰富蜀汉将领而扩充其参战资格?

标签: 蜀汉马岱

更多文章

  • 马岱斩杀了魏延后,他到底去了哪里又有怎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蜀汉,马岱

    马岱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马岱是马超的从弟(相当于堂弟不同父亲)演义中,马超是刘备的“五虎上将”马超原为西凉霸主,后因不肯归降曹操,连累包括马边父亲在内的全家三百多口被曹操灭了门,马超想对抗曹操,无奈势单力薄,只能带领着自己的一干人等,暂时投靠了张鲁。张鲁

  • 揭秘三国黄盖发起火烧赤壁是在几更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盖

    黄盖,东汉末年孙吴名将。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先后辅佐东吴孙坚、孙策、孙权三位掌权者。最初只是乡间小官,后被举荐为孝廉,追随孙坚打天下;孙坚死后,便追随孙策;孙策死后,便追随孙权。黄盖剧照黄盖喜好学问,从小爱读书。年少时家境贫寒,便倚靠卖柴维持生计,生活困苦,因此他更加努力的读书,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

  • 赤壁之战中东吴黄盖火烧赤壁全过程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盖,赤壁之战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句歇后语陪伴了我们很多年,那么到底周瑜打黄盖是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这两个三国时期的名将又为何要演一出这样的戏?而这个苦肉计最终成功又是谁的功劳呢。黄盖剧照赤壁之战,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当时曹操带着他的百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歼灭蜀吴联军,刘备和周瑜知道,自己区

  • 揭秘三国赤壁之战中黄盖是如何使用苦肉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赤壁之战,黄盖

    赤壁之战使用黄盖苦肉计,曹操大军南下后,先占领了新野,大胜了刘备军队,使得刘备军队只能仓促的往南方逃走。途中众人商议如何才能摆脱曹操大军的追赶,最后得出只能联合东吴一起对抗曹操大军。于是刘备派出诸葛亮去游说孙权。黄盖剧照诸葛亮不负刘备所托,说服了孙权同意与刘备大军一起对抗曹操大军。但是刘备与孙权联合

  • 赤壁之战:功臣黄盖负伤后被置于厕所不给救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赤壁之战,黄盖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

  • 赤壁之战第一功臣黄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黄盖

    黄盖,东汉末年孙吴名将。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先后辅佐东吴孙坚、孙策、孙权三位掌权者。最初只是乡间小官,后被举荐为孝廉,追随孙坚打天下;孙坚死后,便追随孙策;孙策死后,便追随孙权。黄盖剧照(网络图)黄盖喜好学问,从小爱读书。年少时家境贫寒,便倚靠卖柴维持生计,生活困苦,因此他更加努力的读书,希望自己有

  • 揭秘东吴老将黄盖竟险些冻死在厕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黄盖

    黄盖和程普一样,也是三朝元勋,但黄盖不仅是猛将,治理地方也很不错。黄盖少年丧父,日子特别不好,但黄盖有豪情壮志在胸,虽然生活贫困,却不像凡人庸碌,常常背柴之余学习兵法。网络配图佐命孙氏 抚平山越黄盖先跟孙坚,又跟随孙策、孙权,南征北讨,攻城略地,亲冒矢石。山越常有部落不愿归附孙吴,有时候贼寇侵略郡县

  • 三国最牛神箭手黄盖 曾在战场射杀1000余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黄盖

    核心提示:赤壁之战后不久,吴国武陵境内上万蛮夷叛乱,黄盖临危受命,来到武陵时,正赶上叛军围攻,城中只有军士五百,寡不敌众。网络配图一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句歇后语典出自《三国演义》。黄盖是后汉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人,到他父亲一代,已是家道中落。加之父亲早逝,黄盖从小过着非常贫寒的生活。但

  • 三国东吴老臣黄盖的传奇人生故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吴老臣黄盖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句歇后语陪伴了我们很多年,那么到底周瑜打黄盖是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这两个三国时期的名将又为何要演一出这样的戏?而这个苦肉计最终成功又是谁的功劳呢。赤壁之战,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当时曹操带着他的百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歼灭蜀吴联军,刘备和周瑜知道,自己区区五万兵

  • 解析三国老将黄盖究竟为什么要用苦肉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老将黄盖

    曹操大军南下后,先占领了新野,大胜了刘备军队,使得刘备军队只能仓促的往南方逃走。途中众人商议如何才能摆脱曹操大军的追赶,最后得出只能联合东吴一起对抗曹操大军。于是刘备派出诸葛亮去游说孙权。诸葛亮不负刘备所托,说服了孙权同意与刘备大军一起对抗曹操大军。但是刘备与孙权联合后,能出来对抗曹操大军的兵力也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