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曾让曹操低头认错的崔琰最后到底怎么死的?

揭秘:曾让曹操低头认错的崔琰最后到底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48 更新时间:2024/1/25 8:04:28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崔琰的故事。

曹丕曹植的世子之争,是曹操集团中除战争和瘟疫之外“减员”最严重的一次风波。众所周知,曹丕曹植各有“羽翼”,另外他们各自又有一批支持者或拥护者。当然,这些拥护者可能最初目的并非为自己的未来投资,而是秉持自己公正的想法而支持。在曹丕阵营中,就有一位刚正不阿的名士——崔琰。

崔琰之死因为有多种说法,且因为在《三国志》中死因没有“长线”线索,这就给我们探究崔琰之死增加了一些难度。另外,崔琰是支持曹丕的,而陈群更属于曹丕的党羽。在崔琰去世的十多年后,为何陈群对崔琰的评价不高?这都让崔琰真实的死因扑朔迷离。

崔琰字季珪,是清河东武城人。他年少喜好习武,直到二十三岁成为正式士兵后开始研读了《论语》和《韩诗》。二十九岁时,崔琰在郑玄门下学习,只可惜还没有坚持学习一年,徐州的黄巾军就攻破了北海,导致郑玄和他的弟子们不得不到山里躲避。时间一长,郑玄及其学生的口粮成为问题,无奈下郑玄解散学生,而崔琰就在解散名单中。当时崔琰为了躲避贼乱,只得周旋青州、徐州、兖州和豫州的郊野地区。他曾东至寿春,南到洞庭湖。在外漂泊四年后,崔琰才安全回家,在家中他以弹琴读书为乐。

袁绍获得冀州之地后,听说崔琰的故事后主动征辟他来自己手下打工。崔琰就职后,对袁绍提出了整顿军纪的建议。在曹袁两家大战一触即发之后,崔琰主张以守为主。袁绍去世后,他的儿子袁谭袁尚争夺权力,且二人都希望获得崔琰的支持。崔琰看到二子相争,就称病回绝,因此惹恼了袁尚被关在牢房中,最终多亏阴夔和陈琳的鼎力相助才免于牢狱之灾。

疑点一:怒怼曹操

曹操攻破袁尚领冀州牧之后,征辟崔琰为别驾从事。在一次公开场合沟通中,曹操表示:“昨天自己看户籍本,感觉冀州地区可以提供三十万兵源,这正是大州的规模!”崔琰听后指出:“现如今天下分崩离析,袁家兄弟兵戈相见,冀州地区百姓的白骨露于原野。(百姓们)看到您来到此处,却没有听闻王师以仁待人、了解风俗、挽救生灵,却光顾着计较士兵,这不是冀州百姓期望的样子。”

曹操在众多宾客的注目下,主动向崔琰表示歉意。看到曹操对崔琰如此诚恳地致歉,在座其他人士都表现出大惊失色的状态。

自觉“站向”曹丕

建安十一年,曹操讨伐并州,后方安排崔琰在邺城辅佐曹丕。当时的曹丕还是一个“活泼青年”,常常穿上戎装出门打猎。崔琰看到此事之后就写信劝谏曹丕不要沉迷于打猎,在信中,崔琰主要指出以下三点。

1:袁绍对袁家公子放纵,徒有兵马地盘最终只能覆败。

2:曹操尚亲征在外,你作为世子要规规矩矩做正确的治国理政之事。

3:你沉迷打猎就是忘记“社稷之重”。

曹丕看信之后,第二天给崔琰回信表示感谢,并指出自己已经将猎具尽皆烧毁,还期望崔琰之后能够多多批评指正。

疑点二:公开支持曹丕

建安十八年,曹操被封为魏公,随即开国。曹操开国之后起初还没有设立太子,而当时曹植非常受曹操所喜爱。但曹操也是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于是向各位大臣秘密发出信函咨询对于曹丕曹植的看法。时任尚书的崔琰和各位大臣一样,都在曹操的秘密问询范围内。

一段时间后,所有大臣陆续将密信封口送回后,曹操发现只有崔琰交回的“密信”没有封口的痕迹。崔琰在信中指出:“自古应立长子,再加上曹丕仁孝聪明,适合做您的接班人。我崔琰愿以死为他守护。”

早些时间,崔琰的哥哥的闺女嫁给了曹植,而崔琰却坚决支持曹丕,曹操崔琰的公正诚信深有感慨。

迫害崔琰的幕后推手

崔琰这个人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很是威重。朝中大臣对他都比较敬重,甚至曹操也对其有所敬畏。崔琰在工作中,推荐了很多能人贤才,让魏国政治环境逐渐清朗公平。话说崔琰当时推荐了钜鹿人杨训,推荐理由是虽然才学有所不足,但却清廉贞洁、为人正直。而崔琰去世的导火索,正是这位杨训引燃的。

曹操称王后,所有人都在称赞曹操,作为崔琰推荐的杨训也不例外。但正是这样一个当时几乎没有影响力的杨训,却有人指责杨训对曹操的赞美很浮夸,进而指责崔琰推举不当。崔琰得知此事后看了杨训称赞曹操的奏表后给杨训写信表示“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这句话的本意,崔琰是为了讥讽那些没事儿找事儿瞎起哄的大臣。却被有心人捏造成崔琰“傲慢”且多对社会多有怨言,这个有心人在曹操面前添油加醋一番。曹操大怒表示,“耳”是一个不好的字,崔琰这封信是出言不逊,处罚崔琰去做劳役。我们都能看出,曹操这个借口,实在是牵强的不得了。但我们不妨思考,到底是谁添油加醋?曹操为什么这么大火气?

推手:种种迹象表明,崔琰之死和毛玠下狱有一个共同的幕后推手,那就是“曹植党”中的丁仪。

曹操为何大怒?我们不乏返回事件本身,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曹操受封为王时仍有无数反对之声,这让曹操气急败坏且忧心忡忡。在错误理解崔琰的意思后,难免在谗言下有所“当局者迷”。

致人死地的最后一击

说法1:崔琰被罚做劳役后,曹操特意找人代替自己去看望他。崔琰在面对曹操使者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屈服的意思。使者回去向曹操汇报后,曹操决定赐死崔琰。曹操在赐死崔琰的公文中指出:“崔琰受刑之时却和宾客往来且门庭若市,在接待访客的时候胡须卷曲且目光直视,好像有所怨恨。”曹操就是想杀崔琰了,已经不需要任何符合逻辑的借口了。

说法2:崔琰自己有一些文集,每次崔琰携带这些文集的时候十分隐蔽并用布包裹。一些与崔琰有过节的人看到这个场景,就到曹操面前诬告崔琰的文章中嘲讽朝政,因此文集内容不能公布于众。曹操听后非常生气,将崔琰剃光头发关入大牢。关入牢中之后曹操派人暗示崔琰三日内自杀,但崔琰并未理解。曹操得知后盛怒让使者明示崔琰,崔琰得知后在狱中自杀。

到底是什么杀了崔琰?

1:参考从建安十九年始曹植在受到重视后的所作所为,笔者个人认为,因崔琰参与立储结党之事而受到曹操记恨,可能性较小。

2:有学者说因早年间崔琰怒怼曹操,多年后被曹操报复的说法,还需要更多史料支持。

3:很多人将崔琰的死因概括成曹操掀起“文字狱”,但崔琰之事具有特殊性,文字狱只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一种表象而已,肯定在文字狱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因素。

4:结合上述所有资料,汇总采纳最大概率,结合其他史料后,笔者个人认为崔琰的死,是在政敌(曹植党嫌疑最大)的污蔑下,曹操因怀疑崔琰对自己“称王行为及政令不满”或“崔琰结交繁杂可能与反对派达成某种一致”而处死崔琰。

标签: 崔琰三国

更多文章

  • 他是曹操的得力谋士,崔琰最后到底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琰,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崔琰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崔琰,字季珪,他是冀州清河郡东武成县人,现在是河北省故城县。崔琰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名士,崔琰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是从小学文,后期习武,而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习武,学习剑术,后来才学文,这个人很聪明,不管是剑术还是

  • 王平:被曹操遗弃的一个小兵,后来与曹魏势均力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平,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平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王平出身一般,在年少的时候随自己的父亲迁都到洛阳,因为身体强壮,有胆识在曹操的心中代理校尉,当时曹操的势力非常的大,王平因为出身不好,所以不受重视。在刘备和曹操的汉中之战中曹操战败,王平被遗弃在战场上,也就是这时候他投靠

  • 王平本是魏国将领,他为什么背弃曹操投靠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王平

    王平本是魏国将领,他为什么背弃曹操投靠刘备?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王平是蜀汉后期一员大将,虽然他的名声不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但他率军的本领放在蜀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不过王平原本是曹操手下的将领,为什么他会弃魏投蜀呢?在一般人看来,没理由会选择离开一个强国,转身加入一个弱国。实

  • 王平为什么要弃魏投蜀 王平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平,蜀汉

    还不知道:王平的结局是什么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平是蜀汉后期一员大将,虽然他的名声不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但他率军的本领放在蜀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不过王平原本是曹操手下的将领,为什么他会弃魏投蜀呢?在一般人看来,没理由会选择离开一个强国,转身加入一个弱国

  • 王平在蜀国是什么职位?被刘备发掘,后被诸葛亮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平,三国

    蜀汉不知名的大将王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只有发现人才,合理运用人才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足发展。而乱世出英雄,英雄想要成就一番霸业也需要人才的辅助。三国时期的刘备创业之初,手下文臣武将数不胜数,然而到了蜀汉立

  • 王平只是个小兵,为什么会让刘备视若珍宝,诸葛亮也敬他三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平,三国

    王平只是个小兵,为什么会让刘备视若珍宝,诸葛亮也敬他三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和刘备对待人才有一点不同,两人都十分爱才惜才,曹操发布招贤令广纳贤才,而刘备是不论谁的手下只要是人才照单全收,不过有一点两人有区别,那就是刘备称人才要德才兼备,他要通过看人识别德

  • 历史上的王平为人如何 他是怎么拥有一席之地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汉,王平

    对蜀汉王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分三国,乱世武将的明争暗斗,完全不输给童年金曲排行榜上的歌手对决。有些人,有如流星般短暂,但是璀璨;也有些人,虽然一开始没有耀眼的成绩,却能够长时间盘踞榜单,低调拥有一席之地。今天要介绍的这个王平,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诸葛亮为什么不用王平为主将镇守街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平,蜀汉

    你了解王平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能力全面的名将更是不多,不过王平却是其中难得的大将之才:王平是街亭之战后唯一得以升迁之人,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王平守南围,张郃久攻不下都奈何不了他,他是魏延和吴懿之后的第三任汉中都督,兴势之战以不足三万兵马大破曹爽十万大军,

  • 王平:曹操手下的平凡人物,在刘备手下却迸发出光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平,三国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王平的故事。魏、蜀、吴三国的征战,比的不仅仅是领土的大小,兵力多少,更多是的人才和财力的比拼,魏国之所以最强,因为他占据了富庶的中原及北方地区,人才济济,彼时的江南还未开发,蜀国虽然是天府之国,

  • 揭秘:诸葛亮为什么不用王平为主将镇守街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平,蜀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王平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能力全面的名将更是不多,不过王平却是其中难得的大将之才:王平是街亭之战后唯一得以升迁之人,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王平守南围,张郃久攻不下都奈何不了他,他是魏延和吴懿之后的第三任汉中都督,兴势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