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名将黄盖的故事有哪些?黄盖到底是怎么死的?

三国名将黄盖的故事有哪些?黄盖到底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172 更新时间:2024/1/3 1:33:48

黄盖的故事是怎样的?黄盖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黄盖?中国历史故事网这就为你介绍:

黄盖生平简介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

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黄盖的故事

一、侍奉孙氏

本为南阳太守黄子廉后人,但家族分离,黄盖祖父迁到零陵居住。

后来乡亲都死去,黄盖生活艰难,但仍有壮志,虽然贫穷,仍常负薪警戒自己,又自习读书、学兵法。之后担任郡吏,再被考察为孝廉,升任公府。

初平元年(190年),孙坚举义兵,黄盖跟随了他。孙坚南向击败山中草寇,北往击败董卓,于是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战死,黄盖先后追随孙策、孙权,披甲转战南北,冒死攻城略地。

二、安抚山越

山越诸部族不愿归服孙吴,或者有贼寇作乱的县份,总是用黄盖为那里的地方行政长官。

石城县的官吏,特别难以约束管理,黄盖便任命两个掾史,分别主管各部门。

他教导这两个人说:“我这位县令无什么才能,只是凭武功得官,不是做文官而出名。如今贼寇未被平定,我常有军旅任务,把一应公文处理事务全托付你们两位,你们应当监督检查各个部门,纠正揭发他们的错误。你们在本职范围内,办理或应承事情,若有蒙骗奸欺行为,我不管怎样也不加以鞭抽杖击的处罚,你们只是各自尽力尽心,不要给他们带坏了头。”

开始两个掾史畏惧黄盖威严,日日尽恭职守,久而久之,这些吏员以为黄盖不看文书,渐渐荒疏了公务。黄盖也不满他们的松懈懒散,不时有所省察,掌握到他们各有不守法的几个事例,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宴酒肉招待,拿出违法乱纪的事例责问。

两名掾史无话可说,都叩头请罪。黄盖说:“以前已告诫过你们,最终不会以鞭、杖来惩罚你们,绝不是骗你们的。”于是杀死这两个人。全县官吏震惊恐悼栗。

后来他转任春谷县县长、寻阳县县令。他前后任职过的九个县,全都平安稳定。又升任丹杨都尉,抑豪强济贫弱,使山越诚心归附。

三、赤壁献策

建安十三年(208年),北方曹操南下,黄盖跟随周瑜跟曹军于赤壁作战,两军对峙,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为可行。

交战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曹军看见黄盖船只前来而毫无戒备。

黄盖遂令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黄盖在战争途中不幸被流矢所中堕下水中,被救起时,吴军居然认不出是黄盖,将他安置在厕床中。

黄盖惟有自己大叫呼叫韩当,韩当发现他时,流着泪地解开他衣服,才得以保留性命。虽然如此,但仍大败曹操,被受任武锋中郎将。

黄盖是怎么死的?

赤壁之战后,武陵发生蛮族叛乱,进攻城邑,黄盖被调驻为太守,当时郡中只有五百人,黄盖运用战术,大开城门引蛮兵入城,入了一半时,立即发动攻击,斩杀数百人,并收复所失的城邑,斩杀其领袖,放了投降者。以一季的时间,平定所有的乱事,当地的各部落的头目对他以礼相待。

不久,长沙郡的益阳县也受到山贼的侵犯,黄盖再次平定,孙权便升他为偏将军。最后病死于任内,国人都思念他,及至孙权登上帝位,追论他平生功绩,赐予他的儿子黄柄爵位为关内侯。

黄盖的墓址在哪里?

黄盖墓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原黄墓镇),墓围十余米,碑曰“丹阳都尉偏将军黄盖墓。”

黄盖墓重修于清康熙年间(1721年),文革惨遭劫难,亭子被毁,墓碑遗失,旧年逢清明冬至年节,有众多村民前来祭扫。俗习有以桃枝作弓,丝线作弦挂于碑角,祈佑子孙神勇忠达。

如何评价黄盖?

一、总体评价

黄盖外表形象严肃刚毅,善于照顾下属,每次出兵作战,士卒都奋勇争先;处理事情果断,从不拖延,吴国人都怀念他。

二、历代评价

陈寿 :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韦曜 :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馀间,学书疏,讲兵事。

标签: 三国黄盖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何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赤壁之战,三国

    赤壁之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时期影响最深远的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是曹袁争雄战役,曹操取得了全面胜利,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是曹操与孙刘联盟间的博弈,孙刘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三足鼎立态势的形成;夷陵之战是孙刘

  • 黄盖是什么结局?为何之后很少露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黄盖,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黄盖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到黄盖,我们就能想到他的苦肉计,如果没有他,赤壁之战即使诸葛亮再有智慧,周瑜的本领再大,那也是万万不能和曹操抗衡的。赤壁之战是个转折点,过后就正是确立了三国鼎力的局面。而黄盖的主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东吴的主人孙权,他能够不到弱冠之年

  • 历史上黄盖有没有使用过苦肉计 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黄盖,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黄盖苦肉计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周瑜和黄盖用苦肉计,黄盖诈降曹操,火烧曹营战船,此战让黄盖名扬后世。但这是演义内容,和真实历史有些差别。在正史之中,黄盖有没有用过苦肉计呢?曹操又为何会相信黄盖是真的投降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剧照

  • 黄盖的生平如何?他对赤壁之战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黄盖

    黄盖,吴国著名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能征善战,有谋有勇,擅长使铁鞭,作战极为勇猛,一生立过无数战功。最初任乡间小官,后被推荐为“孝廉”,追随孙坚打天下;孙坚死后,便追随孙策;孙策死后,便追随孙权。赤壁大战时,建议用火攻,配合周瑜,行使苦肉计,并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 历史上周瑜打黄盖是真实存在的吗?还原真实的赤壁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周瑜,三国

    历史上周瑜打黄盖是真实存在的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以五万抵抗七万兵力,人们普遍认为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属实,但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曹操南征荆州

  • 黄盖在赤壁之战后是什么结局?他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黄盖,三国

    黄盖在赤壁之战后是什么结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经典桥段就是黄盖在赤壁之战献“苦肉计”,我们耳熟能详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今属湖南省)人。“孙坚举义兵,盖从之。”黄盖在孙坚起兵时就跟

  • 他是火烧赤壁的大功臣,黄盖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三国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一句十分经典的歇后语,这个典故中出现的两个人物,就是“火烧赤壁”最大的功臣。为了火烧赤壁,其中为此付出更多代价的毫无疑问是黄盖,为求真实,以此来获得曹操的信任,黄盖不惜

  • 击败曹魏三员名将的朱然,最后结局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然,三国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朱然,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一、孙权的同学朱然原本不姓朱,而是姓施,他的母亲是东吴老臣朱治的姐姐。由于朱治没有儿子,于是他向孙策请求,将当时年仅十三岁的朱然收为嗣子。孙策同意了朱治的要求,还送了一份厚礼。朱然出生于182年,与孙权同岁,他来到东吴后

  • 朱然:生前因为擒获关羽而获得军功,死后为后世留下国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然,吴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然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由于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读者把蜀国奉为汉朝正朔,魏国和晋国都是通过篡位而来,不管怎么粉饰,魏晋开创了篡位夺得政权的一个小高潮,也给了后世一个效仿的模板,尤其是在改朝换代的禅让上,后世的篡位跟魏晋如出一辙。三国中,

  • 西凉大将马腾和汉骠将军马超竟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将

    马腾,东汉末年大将军,割据西凉一带的军阀,汉骠将军马超的父亲。马腾有八尺长,身体魁梧,性格善良忠厚,被当时很多人所尊崇。因为讨贼立了功,被封为军司马,后来又封为将军。传说马腾是伏波大将军马援的后代,马腾在年轻的时候生活非常贫困,也没有什么产业,常常在彰山砍了树木背到城里去卖掉以此来补贴自己的家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