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仓之战中,郝昭有多厉害?他为什么能抵挡住诸葛亮的数万大军?

陈仓之战中,郝昭有多厉害?他为什么能抵挡住诸葛亮的数万大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615 更新时间:2024/1/27 2:48:15

郝昭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曹魏的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曹魏五子良将。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安远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曹操)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三国时期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曹魏的名将,显然不止张辽、张郃、于禁、乐进、徐晃等人。其中,就笔者要说的郝昭,就是曹魏被忽略的一位名将。郝昭(生卒年不详),字伯道,太原人,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将领。郝昭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后受曹真的推荐镇守陈仓(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是司马懿推荐),防御蜀汉。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为郝昭所阻,劝降不成,昼夜相攻二十余日后被迫退军。魏明帝因此封其为关内侯。不久因染疾而病逝。

具体来说,郝昭(生卒年不详),字伯道,太原人,也即出自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在汉末三国时期,今太原市一带往北就是北方的游牧边境,也即是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在此基础上,该地区的人们也具有尚武的特点。所以,郝昭为人雄壮,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杂号将军,又称列将军。古代武职官衔的一种统称,始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唐以后逐渐衰微。自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为重号将军,为皇帝的最高级武官。在重号将军之外,就是众多的杂号将军。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都曾担任过杂号将军。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东汉末年,郝昭只是一位比较普通的将领。延康元年(220年)五月,曹操去世后,曹丕篡汉自立。在这一年,西平郡的麴演勾结附近几郡发动叛乱,抗拒邹岐;张掖郡的张进把太守杜通抓了起来,酒泉郡的黄华则拒绝太守辛机赴郡就任,他们都自称太守响应麴演。武威郡的三个部落也再度反叛。武威太守毌丘兴,向金城太守、护羌校尉扶风人苏则告急,苏则要率兵相救,郡中官吏认为叛军的势力正盛,救援武威郡需要大批军队。当时将军郝昭、魏平,原来即驻扎在金城,但奉令不得西渡。苏则召集郡中主要官员以及郝昭等人商议对策。

在此背景下,郝昭等人调集军队救援武威郡,三个部落被降服了。苏则、郝昭等人又和毌丘兴一起进攻张掖郡的张进。麴演听说这一消息,率领步、骑兵三千人来迎苏则,声称前来助战,实际上是准备发动突然袭击,苏则借机引诱麴演会面,将其斩首,并把尸体拖出来展示给他的部属,麴演的党羽便都散走了。于是,苏则率兵和各路军队包围了张掖,攻克张掖城,杀了张进。黄华感到恐惧,请求设降。河西各郡全部平定了。

之后,郝昭镇守河以西地区十余年,当地将士和百姓都服从他。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郝昭当时虽然没能和蜀汉、东吴交手,但是,因为帮助曹魏平定了凉州等地的叛乱,所以同样立下了赫赫战功。太和元年(227年),麴英叛乱,杀临羌县和西都县的县令,郝昭与鹿磐前往讨伐,斩杀麴英。太和二年(228年)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起了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战役。都吃,张郃在街亭之战中获胜与此同时曹真与郭淮率军在箕谷打败赵云、邓芝的偏师,蜀汉丞相诸葛亮撤军后,曹真认为诸葛亮不久必进攻陈仓,于是派郝昭和王双守陈仓,并修筑陈仓城。

公元229年,和曹真当初预料的情况,蜀汉丞相果然发动了第二次北伐中原的战役。此战,诸葛亮率领大军从散关出发,包围陈仓,没能攻下。对于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中原的战役,也被称之为陈仓之战。众所周知,陈仓是古代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也即诸葛亮希望夺取陈仓,以此进一步蚕食曹魏的疆域。据《魏略》记载,诸葛亮本来就听说过陈仓坚固,等到了之后,看陈仓早已有准备,又听说郝昭就在城中,大为吃惊。在此背景下,诸葛亮素闻郝昭在河西时的威名,考虑到难以攻下,便让郝昭同乡人靳详在城外远远地劝降,郝昭在城楼上对靳详说:“你不必多说,只有一死而已。你回去告诉诸葛亮,就来攻打吧。”靳详只好返回。

虽然诸葛亮想要攻心为上,不过,面对宁死不降的郝昭,诸葛亮只能攻城为下了。在陈仓之战中,蜀汉丞相诸葛亮自以为几万兵马,而郝昭才有一千多兵众,又估计东来的救兵未必就能赶到,于是进军攻打郝昭。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这是一场兵力悬殊极大的战役了,诸葛亮一方的兵力,是郝昭兵力的数十倍之多。但是,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也即昼夜攻守相持了几天,诸葛亮仍无法攻下,此时曹真派遣费曜领援军到来,诸葛亮唯有退军。

最后,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陈仓之战中,郝昭仅仅用1000兵马,就抵挡诸葛亮的数万大军,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古代历史上,攻城一方想要成功,本来就需要兵力上的优势,换而言之,守城一方因为城池和器具的帮助,可以以少胜多。另一方面,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曹魏大将军曹真就已经预料到诸葛亮下一次会攻打陈仓了,所以让郝昭提前做好了守城的准备。对于曹魏将士来说,面对诸葛亮的数万大军,并没有因此而慌乱,况且,曹魏整体实力强于蜀汉,后续可以派出源源不断的大军,这让诸葛亮不敢长期围攻陈仓这座城池,在不能速取之后,诸葛亮果断选择撤军。

在陈仓之战后,魏明帝曹叡自然十分高兴,于是下诏褒奖郝昭善于守城,并赐爵关内侯,回到洛阳后,魏明帝亲自接见了他,对中书令孙资说:“你的乡里居然有这般豪爽的人,为将如此,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更打算重用他。但郝昭不久病重,魏明帝曹叡甚为忧虑,下诏减损大官肴馔,司马懿上书劝谏。最终,差不多在公元229年的时候,郝昭这位名将就去世了。所以,诸葛亮后续的几次北伐中原,我们自然无法见到郝昭的身影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郝昭的名气。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郝昭曹魏

更多文章

  • 解密:杨仪在除掉魏延后为什么未得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仪,魏延,三国,

    魏延是后主刘禅时期的蜀汉国大将,在诸葛亮死后因为作乱被杀。在事发过程中,魏延和杨仪都上书朝廷,说对方造反。后主刘禅拿不定注意,讯问侍中董允,留(丞相)府长史蒋琬,他们两人都保证杨仪不会叛变,对魏延却持怀疑态度。根据这种判断,蒋琬得知魏延率军抢先南撤,还率领留守成都的各营禁卫军北上,赶赴汉中,去阻截魏

  • 揭秘:杨仪杀魏延有功为什么得不到奖赏?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杨仪,魏延

    魏延是后主刘禅时期的蜀汉国大将,在诸葛亮死后因为作乱被杀。在事发过程中,魏延和杨仪都上书朝廷,说对方造反。后主刘禅拿不定注意,讯问侍中董允,留(丞相)府长史蒋琬,他们两人都保证杨仪不会叛变,对魏延却持怀疑态度。根据这种判断,蒋琬得知魏延率军抢先南撤,还率领留守成都的各营禁卫军北上,赶赴汉中,去阻截魏

  • 杨仪死因:诸葛亮身边的红人杨仪为何自杀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仪,诸葛亮,红人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期,杰出的人物灿如星河,数不胜数。不过到了三国后期,人才逐渐凋落。其中在蜀汉集团中有个人物叫杨仪,在三国时代此人不算是一流人物,却适时脱颖而出,成了蜀汉集团的柱石诸葛亮手下的红人,甚至在诸葛亮死后他也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之一。但这位蜀汉政坛冉冉升起的新星随后却被闲置冷落,最终落得自杀身

  • 解析魏延和杨仪悲情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延,杨仪

    易中天先生在著作《品三国》中认为,魏延的死是和杨仪的私愤有关,笔者也赞成这种观点,《三国志·魏延传》中有记载,魏延据南谷口,攻击杨仪的部队时,派大将王平抵挡,王平说:“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就是说丞相病故了,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这样呢?王平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啊,诸葛亮刚刚死,你们就要起内

  • 揭秘三国魏延和杨仪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延,杨仪

    魏延和杨仪是什么关系三国时期,蜀国当中有数不尽的军士将领,而魏延与杨仪就是其中十分出名的两个将领。魏延原本是湖南长沙市攸县的军官,但是之后却成为了刘备的手下。杨仪动画形象原因就是刘备与孙权联合,共同抵抗曹操的入侵,最终大败曹操,刘备成功入主荆州,而在入主荆州的同时,还进攻湖南长沙市攸县。魏延作为攸县

  • 杨仪杀魏延有功劳为什么曹操不给予他奖赏?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仪

    魏延是后主刘禅时期的蜀汉国大将,在诸葛亮死后因为作乱被杀。在事发过程中,魏延和杨仪都上书朝廷,说对方造反。后主刘禅拿不定注意,讯问侍中董允,留(丞相)府长史蒋琬,他们两人都保证杨仪不会叛变,对魏延却持怀疑态度。根据这种判断,蒋琬得知魏延率军抢先南撤,还率领留守成都的各营禁卫军北上,赶赴汉中,去阻截魏

  • 心胸狭隘的杨仪:诸葛亮临终托付大事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临终前为何要托付大事与杨仪呢?网络配图诸葛亮去世前安排了后事,他让杨仪带领大军撤退回蜀汉境内,让魏延、姜维负责断后任务。不幸的是,杨仪、魏延二人一向不和,魏延不甘心受杨仪的调遣,于是烧毁了杨仪大军返回所要经过的栈道。杨仪先后派遣王平、马岱来抵御、追杀魏延,最终魏延被杀死在汉中

  • 魏延到底被谁所杀?不是诸葛亮也不是杨仪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延

    魏延是蜀国后期的一名大将,关于魏延的死有很多谜团。有说是被诸葛亮所杀的,也有说是被杨仪所杀。历史真的如此吗?我们来一探究竟。魏延对诸葛亮不满,这是事实。原因众所周知,兵出子午谷计策不被采纳;仰仗资历老对杨仪对着干。这些的确是魏延致命的弱点,最终被杨仪所杀,也是无话可说。不过,对于魏延的缺点和毛病,诸

  • 三国谋臣杨仪的死是因为自己作茧自缚?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谋臣杨仪

    杨仪,字威公,是襄阳人士。在建安年间,他就进入官场,替荆州刺史傅群担任主簿一职,之后,背离簿群投奔到关羽帐下。关羽觉得他是个人才,就任命他为功曹,让他作为信使,去见身处蜀地的刘备。刘备见到杨仪之后,跟他谈论起国家大事来,杨仪议论其政治那可是头头是道,引得刘备的喜欢,于是任他为曹掾,直到日后刘备当了汉

  • 三国诸葛亮器重的杨仪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仪,诸葛亮

    记得有一位企业家在讲述他的用人之道时说:“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在三国这个人才的大舞台上,能够一展身手的多少都是有点才干的人。而对于用人的标准,古往今来都差不多,在领导眼里,有时宁可用一个有才无德之人,也不愿用有德无才的。当然对于有才无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