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法正是谁?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法正?

法正是谁?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法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82 更新时间:2024/2/13 8:24:25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的完美程度。

但是,诸葛亮不是一个真正执法如山的执法者,因为所谓无恶不惩,那只是对于普通人罢了,而一旦遇到硬茬,诸葛亮是绝对不敢去碰的,非但不敢碰硬,反而还要不遗余力的为这个硬茬辩护。诸葛亮遇到的这个人就是法正!

法正是谁?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

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刘备攻占益州后,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按照诸葛亮的说法,那就是法正的功劳大,对于功劳大的人,是可以让他随心所欲的犯法杀人的。在这个时候,所谓无恶不惩,不过是一句空话。更何况法正还是制定蜀国法律的人呢?

公元214年, 法正与诸葛亮、伊籍刘巴、李严等五个人共同制订了《蜀科》。之所以法正敢于以身试法,诸葛亮之所以百般庇护,只不过在他们看来,法律仅仅是为他们服务的工具而已,怎么可能去制裁自己人呢?

对于这件事情,孙盛曾经这样评价说:“夫威福自下,亡家害国之道,刑纵于宠,毁政乱理之源,安可以功臣而极其陵肆,嬖幸而籍其国柄者哉?故颠吉页虽勤,不免违命之刑,杨干虽亲,犹加乱刑之戮,夫岂不爱,王宪故也。诸葛氏之言,于是乎失政刑矣。”可以说孙盛对于诸葛亮的批评是一针见血毫不留情,也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可能会有人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是事实吧,小编说那不过是诸葛亮在作秀罢了,处罚不处罚要完全看要被处罚的人是谁,也就是说诸葛亮大丞相不过是看人下菜碟罢了。小编这么说可能伤害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诸葛丞相由衷的崇敬之情,因为诸葛亮无疑是中国五千年来忠君报国的典型、智慧的化身,但是小编很抱歉,因为真实的历史往往就是这么无情。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敢处罚法正呢?小编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法正功劳太大、地位太高,智谋过人,诸葛亮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实力。从公元208年法正与张松定计到公元214年刘备攻取益州,法正辅佐刘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刘备集团实力大增,因为刘备名义上占领荆州七个郡,实际上除了曹操战领的一部分外,只有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个郡属于刘备,后来还迫于形势将长沙桂阳零陵三个郡又归还东吴孙权,而刘备在攻取益州的十个郡后,地盘和兵员都迅速扩大。在这六年中,法正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所以刘备在夺取成都后,封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军区司令员兼北京市委书记而且还兼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而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地位不比法正高,功劳没有法正大。217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219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相当于国务院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明年(220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赐子邈爵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裴注】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评曰: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由此可见法正智谋深远,胆识过人,可以与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郭嘉相媲美,诸葛亮自叹不如,其实根本没有实力、没有能力处罚法正,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根本不是法正的对手。

第二、法正是原益州刘璋部下投靠刘备的领军人物,代表原来益州旧有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在刘备刚刚夺取益州立足未稳的情况下,需要团结以法正为代表的李严、刘巴、黄权吴懿孟达等新近归降的旧势力,为刘备集团效力,以共同对付曹操和孙权,刘备之所以接受法正的建议娶吴懿的女儿为夫人(后被封为皇后),就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搞好统一战线。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就连刘备也不敢轻易对法正下手,诸葛亮又怎么敢与法正为敌呢?

第三、法正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倚重。三国志载:“亮又知先主雅信正,故言如此。”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老板对法正非常的信任倚重感激,诸葛亮不过是给刘备打工的而已,老板不发话,诸葛亮自然也不愿意与法正为敌,自讨没趣。

综合以上因素,小编认为诸葛亮之所以不敢惹法正实在是有着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才不能不敢不愿处罚法正,因为法律也罢、军事也罢、战争也罢,都必须服务于联吴抗曹、夺取天下、兴复汉室的政治大局。诸葛亮首先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因此他的做法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诸葛亮不是不想收拾法正,只是力量不足,形势不允许,时机不成熟罢了!以法正飞扬跋扈、睚眦必报的性格和所作所为,刘备最终不可能托孤给他,甚至在其生前必然会除掉法正,因为他必须为扶不起的性格懦弱的刘禅扫除一切障碍。只是法正在220年就死去了,享年45岁,第二年221年刘备才称帝,所以诸葛亮才没有机会与法正争夺蜀汉的最高统治权,否则鹿死谁手还真是尚未可知!

标签: 法正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是法正而非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法正,诸葛亮,三国

    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人。汉末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第一谋士。初为刘璋部下,刘备入蜀时归于刘备帐下,屡献奇策,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

  • 三国时期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三国,刘备,法正

    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人。东汉末年名士,本为刘璋部下,刘备入蜀时归于刘备帐下。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连哭泣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法正深受刘备信任,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

  • 诸葛亮在蜀国唯一不敢惹的一个人:入蜀功臣法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法正,诸葛亮,蜀国,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的完美程度。但是,诸葛亮不是一个真正执法如

  • 蜀汉谋臣法正:让诸葛亮平步青云又咬牙切齿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诸葛亮,法正,

    诸葛亮出山之初,曾经让刘备大喜过望。两人亲密无间的劲头让关羽张飞都有点吃醋了。刘备则声称自己和诸葛亮的组合是“如鱼得水。”但如鱼得水的日子随着法正的到来就结束了。自从伐蜀之后,法正就成了刘备手下的头号红人。此消彼长,诸葛亮多少要感受到一些冷落了。也就是说,法正的日子过得越红火,诸葛亮的日子就越黑暗。

  • 法正擅杀已经投降的愁人是刘备批准诸葛亮默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法正,刘备,诸葛亮,

    在取得益州之后,法正作为首功之臣,受到刘备无上尊崇。可是法正不知节制,竟然擅自杀害自己的私仇,引起官场轰动。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当时益州的大局是稳定人心,让刘备的统治迅速稳固下来。法正的行为看似是破坏和益州的和谐氛围,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推进刘备的统治。也就是说,法正擅杀很可能是刘备批准,诸葛亮

  • 刘备占据蜀地的功臣法正:虽足智多谋但锱铢必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法正,刘备,谋士,

    法正何许人也?此乃当年竭诚尽智、鼎力相助刘备集团,迫降刘璋占据益州,与魏、吴形成鼎足之势的关键人物。刘备对其格外赏识和器重——法正被封为蜀郡(成都)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其位之高其权之重,大有盖过诸葛亮的势头。然而,我思来想去,总觉得法正那些年的所作所为不是那么地道那么对劲儿。你想啊,

  • 法正的谋略如何?历史上是如何评价法正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法正,刘备,诸葛亮,三国

    法正是当时顶尖的谋士,他才能出众,在军事上更是遍数天下也是顶尖的人,虽然法正在性格上有点小小的缺点,对于仇怨过于看重,因为私怨杀了几个人,但是这种缺陷,在那个时代并不是严重的过失,所以法正依旧算得上是一个功勋卓著的贤臣,后来随着法正的病逝,刘备也少了一个能够劝阻他的军事,导致了好多次战役的失败。法正

  • 功臣法正:诸葛亮唯一一个不敢惹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法正,诸葛亮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

  • 法正:刘备入蜀的最大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

    导读:都说诸葛亮乃旷世奇才,得到就能得天下,殊不知,他画下的隆中对那一块充饥的大饼,还是法正实现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法正,刘备的蜀国能否建立还是一个谜。隆中对,是诸葛亮一生最出彩的地方。想想,一个毛头小子,还未走出茅庐,就摇着一把破羽毛扇,把天下当成锅盔,切成了三大块道,“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

  • 功臣法正:连诸葛亮都不敢惹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法正

    导读:学者根据史实对诸葛亮作出这样的评价:“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这样的完美程度。看起来好像诸葛亮是一个真正执法如山的执法者。可那只是对于普通人罢了,在三国时期,有一个人是诸葛亮绝对不敢招惹的,这个人就是法正。网络配图法正是谁?法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