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遭遇蝗灾时,宰相姚崇建议坚决灭蝗,为何唐玄宗会犹豫不决?

遭遇蝗灾时,宰相姚崇建议坚决灭蝗,为何唐玄宗会犹豫不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208 更新时间:2023/12/15 11:38:04

姚崇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假如某个地区爆发了严重的蝗灾,应该怎么办?今天的人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消灭蝗虫。但是,如果时间上推到唐朝玄宗年间,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

蝗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灾害之一。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而蝗灾破坏的就是农作物。大规模的蝗灾,让粮食颗粒无收,老百姓只能忍饥挨饿。在中国古人的思维里,天人感应思想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国家有灾难,必是统治者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才导致上天降下灾难。在这种思维之下,治理蝗灾就遇上了困难。治理蝗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蝗虫杀灭了,但是这样一来,就违背了"上天的旨意",因为蝗虫是上天派来的,不可杀。但是如果不杀,蝗灾必然会越演越烈,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抉择,考验的就是执政者的魄力了。

开元四年(

716年),刚刚继位不久的唐玄宗就遇上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山东地区爆发了严重的蝗灾。在"天命论"思想的影响下,当地地方官只能焚香磕头,大兴祭祀,乞求上天开恩。民众在官府的带动下,也纷纷烧纸磕头,天天跪拜。但是倒腾了半天,山东地区的蝗灾丝毫不见缓解。这下可把地方官急坏了,急忙报告朝廷。

唐玄宗接到报告后,令大臣议论治蝗方案。

李唐立国之初,一度以道教为国教。武则天时期,又大力提倡佛教。崇佛思想日渐成风。在"天命论"和崇佛思想的双重影响下,没有哪个大臣敢提出捕杀蝗虫的建议。

这时期的宰相是姚崇。满朝文武,只有他提出治蝗的根本在灭蝗。他对玄宗说:"《诗经》上说'秉彼蟊贼,付畀炎火',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也曾下诏说要积极消灭蝗虫,劝督农桑,让老百姓衣食丰足。消灭蝗虫就只治蝗的最好办法,古人都能灭蝗,为何我们现在却不能呢?("

《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

具体该怎么灭蝗呢?姚崇说:"蝗虫生性胆小,见人就飞,很容易驱散。而且田地都有主人,目前要尽快发动天主人到各自的田地里灭蝗。

蝗虫在夜间有趋光习性, 利用蝗虫的这一习性, 夜间设置灯火, 在灯火边挖好大坑, 将蝗虫引来,

捕到后即烧死并埋于坑中。用不了多久,蝗灾可除。"("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他还建议,由朝廷派出御史,名为"捕蝗使",分头督促指导各地灭蝗。

姚崇的建议提出后,就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他们众口一词,蝗虫乃是天降灾害,不宜捕。

焦头烂额的唐玄宗举棋不定。

姚崇有"救时宰相"之称,就相当于现在的"救火队长"。姚崇在武则天朝就官居高位,官至宰相。他为官正直,很有作为,曾极力反对武则天任用酷吏。唐睿宗时间,姚崇被贬为申州刺史。李隆基称帝后,又将姚崇从地方上请回中央,担任宰相。正是在他的辅佐下,李隆基得以快速稳定政局,坐稳皇帝宝座。而在姚崇的建议下,唐玄宗施行轻徭薄赋、重视农桑的政策,国家很快恢复了繁荣。开元能成盛世,姚崇功劳甚大。

在蝗虫泛滥之时,姚崇力排众议,坚决灭蝗,他对犹豫不决的唐玄宗说:"很多大臣只会教条地按照儒家的文章办事,不懂得变通。现在山东蝗虫成灾,其严重程度世所罕见,假如除之不尽,犹胜养以成灾。"("庸儒执文,不识通变。凡事有违经而合道者,亦有反道而适权者。昔魏时山东有蝗伤稼,缘小忍不除,致使苗稼总尽,人至相食;后秦时有蝗,禾稼及草木俱尽,牛马至相噉毛。今山东蝗虫所在流满,仍极繁息,实所稀闻。河北、河南,无多贮积,倘不收获,岂免流离,事系安危,不可胶柱。纵使除之不尽,犹胜养以成灾。")

姚崇见玄宗仍然不能下决心,就说:"陛下好生恶杀,此事不劳烦陛下下令,先让臣下发命令进行处置。若是没有效果,您就削掉我的官爵。"

玄宗又说:"蝗虫是天灾,乃是由不德而致。你现在主动请求捕蝗,难道不担心会违背天意吗?"

姚崇丝毫没有畏惧之意,他针锋相对地回答说:"捕蝗之术,古人行之于前,陛下用之于后,古人行之,所以安农,陛下行之,所以除害。臣闻安农,非伤义也,农安则物丰,除害则人丰乐,兴农去害,有国之大事也,幸陛下熟思之。"

玄宗这才下了决心,下令说:"吾与贤相讨论,已定捕蝗之事,敢议者死!"

地方官在朝廷政令的逼迫下,才开始积极灭蝗。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地方上的很多官员仍旧抱着"蝗是天灾,岂可制以人事?"的观念,对朝廷政策阴奉阳违。

当时,汴州刺史倪若水在皇帝下诏灭蝗后,仍旧坚持不同意灭蝗。他的观点是,蝗虫不可灭,对付蝗虫最好的的办法是加强道德修养。他还举例说十六国时期的汉赵皇帝刘聪曾下令灭蝗,结果蝗虫未除,为害却更大。姚崇听后大怒,狠狠地训了倪若水一番,他说:刘聪是个伪主,所以德不胜妖。但当今圣上宽厚仁慈,因此妖不胜德。他又反问倪若水:如今,在你的治下爆发了蝗灾,你看到蝗虫啃吃庄稼而坐视不管,将来老百姓没有吃的,你安心么?你还是赶快动手灭蝗吧,免得将来悔之不及!

倪若水见自己的话没能引起皇帝的注意,又惹怒了宰相,便不敢再违抗,只得安心捕杀蝗虫。而其他地方官也再没有谁站出来反对捕杀蝗虫。

在姚崇的主导下,捕蝗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仅汴州一州,就捕蝗十四万石,投入汴渠顺流而下者不可胜数。把蝗灾减少到最低限度。于是,虽然开元年间山东连年发生蝗灾,但是并没有造成很大的饥荒。

姚崇忧国忧民,他的治蝗行动受到人们钦佩,当时就有人评价说:"姚元崇为相,忧国如家,爱民如子。"

标签: 唐朝唐玄宗姚崇

更多文章

  • 姚崇为官如此成功,他到底有什么心法呢?他坚守的四个心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姚崇,唐朝

    姚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姚崇是唐代著名宰相,从武则天朝到唐玄宗朝,姚崇一直官居高位,长期担任兵部尚书、宰相等重要职位。虽然武周末期、睿宗时期朝廷都爆发过政变,但是不管谁来当皇帝,姚崇始终隆恩日盛,有“救时宰相”之称,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 在大家都相信天人感应不敢杀虫的时代,姚崇是如何灭蝗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姚崇,唐朝

    姚崇是如何治理蝗灾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时至今日,蝗灾仍是人类社会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蝗虫繁殖迅速,能大量吞食农作物,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某些地区甚至会因为粮食短缺引发饥荒。在唐代,蝗灾也时有发生,但其中却有一位灭蝗高手,此人就是被誉为唐朝四大贤相之一的姚

  • 宰相姚崇是如何不顾反对,坚决灭蝗平息蝗灾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姚崇,唐朝

    姚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唐中宗复位以后,让他的妻子韦后掌握政权,重用武三思,把朝政弄得混乱不堪。公元710年,中宗死后,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了韦后,拥戴睿宗复位。过了两年,睿宗把皇位让给李隆基。这就是唐玄宗。二十多岁的唐玄宗刚即位的时候,一心想恢复唐太宗

  • 武后退位后,满朝文武大臣为什么只有姚崇痛哭一个人在哭?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后,唐朝

    武后退位后,满朝文武大臣为什么只有姚崇痛哭一个人在哭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不仅是男性皇帝“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女皇帝武则天也有沉溺男色的一天。晚年时期的武则天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不理朝政就算了,还纵容他们指点江山,在他们的挑拨下逼儿子李显杀掉

  • 姚崇为什么能三次担任宰相的职务?他为唐朝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姚崇,唐朝

    你知道姚崇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初唐时期涌现出了非常多的人才,文武双全的大臣姚崇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他经历了多位皇帝,在唐朝有着重要的地位。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721年,原本的名字叫元崇,字元之,是陕州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氏。他是我国唐代初期的一位能臣

  • 张柬之是谁?张柬之与狄仁杰有着怎样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柬之,狄仁杰,唐朝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早年的官做得并不大,直到70多岁了,才在一次朝廷举办的贤良科目考试中,一举夺冠,官至监察御史。但是屁股还没坐热乎就出了一件事情,突厥首领想让女儿和亲,武则天就想让武延秀娶了她,但是,张柬之却谏言道:“自古从无天子娶异

  • 解析为何张柬之竟到80岁才当上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柬之

    《张柬之传》一文选自《新唐书》,作者是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这四位人物。《新唐书》是他们四人合撰的一步关于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其中内容的记载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功劳。而在《张柬之传》这个小节中,主要讲述了张柬之的人物事迹,大多事情都是围绕张柬之这一人物生平展开描述。张柬之影视剧照(网络图

  • 如果没有宰相张柬之:唐朝可能就只有70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柬之

    大唐是我国史上的黄金时代,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大唐享国290年,但这其中有过一段插曲,那就是武则天的武周。唐朝如不是武则天归政很有可能只有70年的历史。网络配图一、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经过唐太宗李世民的东征西讨,到唐高宗时,唐朝的势力达到鼎盛,实现了对整个漠北和中亚的控制,这是前所

  • 唐朝著名诗人张柬之竟到80岁才当上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朝著名诗人张柬之

    《张柬之传》一文选自《新唐书》,作者是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这四位人物。《新唐书》是他们四人合撰的一步关于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其中内容的记载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功劳。而在《张柬之传》这个小节中,主要讲述了张柬之的人物事迹,大多事情都是围绕张柬之这一人物生平展开描述。张柬之,字孟将,是唐朝

  • 张柬之当初帮助李显登基后 张柬之最后为什么会被清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张柬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张柬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张柬之的人生曲线,画出来让人瞠目结舌。他年轻的时候入太学,就以出众的才华,被认为是宰执之才。后来以进士之身,出任清源县丞。县丞是县令的助理,八九品,起点虽然低了点,但毕竟是刚入仕,也不算意外。真正意外的是,进士出身的张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