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柬之当初帮助李显登基后 张柬之最后为什么会被清洗

张柬之当初帮助李显登基后 张柬之最后为什么会被清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685 更新时间:2024/2/15 21:40:4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张柬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张柬之的人生曲线,画出来让人瞠目结舌。他年轻的时候入太学,就以出众的才华,被认为是宰执之才。后来以进士之身,出任清源县丞。

县丞是县令的助理,八九品,起点虽然低了点,但毕竟是刚入仕,也不算意外。真正意外的是,进士出身的张柬之,竟然在基层“钉住了”,一直混到年近六十四岁,依然是个芝麻官,划了一道人生的平行线。如果不是因为长寿基因,这条平行线直接把他带进棺材了。

永昌元年,满头白发的张柬之,混在一千多名年轻人中,参加了贤良对策。贤良对策是汉朝遗留下来的人才招聘方式,即皇帝对各地推荐上来的人才,当廷问策(内容是时事政治),应聘者当场书面答题,叫“对策”,类似于后来的殿试。

结果,这次对策张柬之一炮走红,他以第一名的身份,被授予监察御史。按殿试规则,张柬之就是状元郎。监察御史品级虽然不高(八品或从七品),但好歹除掉了地方芝麻官“钉子户”的“恶名”。不久,他被提拔为凤阁(中书省)舍人,进入决策枢要机构。

后来由于两次进言得罪武则天,张柬之又被调任地方,任刺史、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这一晃又是十余年,人生的曲线稍稍仰了个头,又归于平行线。武周长安年中,张柬之拳拳腰板,再有两年,他就八十周岁了,这个年龄还在四处漂泊为官,翻翻史书,几千年有几个?看起来,所谓宰执之才,只能留着辅佐阎罗王了。

姜太公八十拜相是神话传说,西汉公孙弘七十出仕,七十六岁出任丞相是真事。张柬之复制了公孙弘的奇迹,他的人生曲线,就从这一刻开始,直接坐上了“神舟六号”。两个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他们就是张柬之的推进器。

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狄仁杰,他比张柬之小五岁。狄仁杰向武则天推荐张柬之说:“陛下如果想要治世之才,非张柬之莫属。”于是武则天任命张柬之为洛州司马。

过几天武则天又让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说,我向你推荐了张柬之,你不用。武则天说,我已经提拔他了。狄仁杰说,我推荐的是宰相,你却任命他为司马。武则天说,那好吧,到中央来试试吧,任秋官侍郎(刑部侍郎,刑部尚书的副职,三品)。

第二位贵人现身,他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名相姚崇,比张柬之整整小二十六岁,时为宰相。姚崇对武则天说:“张柬之这个人沉稳有谋,能决大事。如果陛下要用他就赶快,他已经太老了。”

武则天在狄仁杰和姚崇不断地劝谏下,终于授予张柬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晋升凤阁侍郎。鸾台即门下省,凤阁即中书省,同平章事就是与两省一把手等同,位列宰相,兼任中书侍郎。

终于没把一身才华留给阎王爷!画了一辈子平行线,收官阶段直接向天开炮。张柬之的“非典型”职场生涯,还没有画上句号,神龙元年,八十岁的张柬之,发动了震惊历史的“神龙政变”,把不可一世的女皇武则天拉下马,李唐光复。

神龙政变后,中宗李显复位,张柬之因功被任命为天官(吏部)尚书,同鸾台凤阁三品,封汉阳郡王。骨干分子崔玄暐桓彦范敬晖、袁恕同时被封王,所以神龙政变亦称“五王政变”。

可是不到半年,张柬之就被授“特进”,罢知政事。特进,地位等同于三公,不过只是荣誉称号,手上的实权被罢夺了,像泥菩萨一样被高高供起。

罢职就罢职吧,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也该退养了,于是张柬之请求回老家襄州养病。李显下旨任命张柬之为襄州刺史,为他祭路神,百官出定鼎门相送。

别以为这是一次正常的退休程序,如果你看到其他四王的经历,就会不寒而栗。与张柬之同时,崔玄暐、桓彦范、敬晖、袁恕己都被罢职,改任地方刺史。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对政变功臣的一次集体清洗!

原来,李显登基后,朝局迅速进入新一轮的政治斗争,在这一次斗争中,以张柬之为首的功臣们,遭受了新势力的打击。这场斗争由三个矛盾引起,并因张柬之的决策,导致功臣派失利。

第一个矛盾:功臣势力与后族势力的矛盾

随着李显的登基,有一派势力迅速崛起,他们的核心骨干分子,包括韦皇后、武三思和安乐公主,我们姑且称之为后族势力。

韦皇后跟着李显提心吊胆生活了一辈子,不过这个女人不一般,野心勃勃,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学习婆婆好榜样”。

安乐公主是李显的女儿,武三思的儿媳。这个妮子也不知道哪来的胆气,居然跟老爹理直气壮地提出要求:废掉太子,我要当皇太女!太子李重俊不是嫡出,因此安乐公主与韦后一个鼻孔出气,都想干掉李重俊。

武三思本来跟李家不对付,由于武则天确定还政于李唐后,一心撮合李武两家和平相处,所以令两家相互结亲。就是在这个机缘下,武三思与韦后成了亲家。

武三思眼见失去了成为皇储的机会,见风使舵,一头扎进了后族势力。《新唐书》还给武三思与韦后的亲密合作,备足了理由:这二人发展成了情人关系,甚至说李显睁一眼闭一眼。

李显熬了半辈子,终于解放了,后族势力当然不甘心,将朝政大权“旁落”于张柬之他们手中。由此爆发了双方一系列矛盾。

为了搞倒功臣派,武三思炮制了两起冤案,加在“五王”头上:

第一起,王同皎谋反案。王同皎是李显的女婿,也是神龙政变的功臣,由于不满韦后、武三思的夺权,计划发动政变干掉武三思。结果被大诗人宋之问兄弟告密,失败了。崔玄暐等人被武三思以参与谋划的罪名,被流放外地,后惨遭杀戮。

第二起,韦后与武三思奸情案。武三思四处散布自己与韦后的奸情,并将这个罪名强加到“五王”头上。张柬之后来就是因为这个罪名,被流放泷州。

第二个矛盾:功臣势力与皇权的矛盾

史书中的李显很不堪,其实那是刻意丑化了他。张柬之等人与后族势力的矛盾,本质上是功臣与皇权的矛盾,是李显故意扶植后族势力,对付功臣派。

神龙政变居然瞒过玩了一辈子鹰的武则天,请问哪位皇帝不害怕?上台之前李显是获利者,上台之后,他就是跟老妈一样,受到张柬之等人威胁。

政变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张柬之通过敬晖、袁恕己、李多祚、李湛等人,掌控了禁军。禁军本来是保卫皇帝的,反过来威胁皇权,李显怎么可能纵容?

所以,李显必须将他们连根拔起,换做自己的心腹。韦后他们本来就没有势力,可以说,他们是在李显的支持下,新培养起来专门对付功臣势力的。

禁军是北衙军,南衙军也不在李显手上,而是在李旦手上,这就导致第三个矛盾的产生。

第三个矛盾:皇族势力内部的矛盾

从史书表面看,张柬之是神龙政变的老大,其实那都是假象,只能说张柬之是台前总指挥,幕后老大另有其人——相王李旦。

限于篇幅,不能详细列举证据,只说几个简单的结论。当初狄仁杰和姚崇,之所以竭力推荐张柬之出任宰执,其实那时候就已经在为政变做准备,这些人大多都曾经在相王府任职。张柬之就是李旦、太平公主的幕后老大,姚崇是中间串联人,张柬之是行动总指挥。

张柬之利用宰相身份,及太平公主的暗中支持,将敬晖等人安插进禁军。同时另一支武装,南衙军就在李旦手中,袁恕己就是奉李旦之命,率南衙军配合张柬之行动。

所以,张柬之与皇权及后族的矛盾,本质上是皇族内部的政治斗争,远比我们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得多。

由此,我们就明白了,李显之所以迫不及待地干掉“五王”,不能单纯从道德层面,批判李显忘恩负义,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砍断李旦和太平公主的爪牙,保证皇权的安全,所以下手格外地狠。

在李显发展后族势力的时候,曾有人向张柬之建议,除掉武三思。但是张柬之拒绝了,说想让李显自己看出危害,自己动手,而不是由臣子胁迫君主。

其实这话言不由衷。首先武三思本来就是李显用来对付李旦、张柬之的,其次除掉武三思,就代表李旦、张柬之与皇帝撕破了脸,风险太大。

作为一名靠政变走向顶峰的臣子,张柬之恐怕早就知道自己的下场不会好,他本来就是皇族内部斗争的棋子,哪有他自主行动的空间?“五王”李旦能保则保,保不住只能让他们当牺牲品。

由此,包括张柬之在内,“五王”的下场已经注定。

神龙二年,被流放到泷州(《旧唐书》作新州)后,在忧愤交加中病故,享年八十一周岁。相对于张柬之,其他“四王”等人就惨了,崔玄暐病逝于流放途中;桓彦范受尽酷刑后惨死;敬晖被凌迟处死;袁恕己被灌毒,十指磨光后被击杀。

当然除了他们,还有一批神龙政变功臣先后遇难!

两年后,由太子李重俊联合李多祚等人,发动了景隆政变,干掉了武三思,逃过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又三年后,由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导演的唐隆政变爆发,这一次韦后与安乐公主余党,被全部剿灭,相王李旦登基,总算替张柬之等人报了仇。

标签: 唐朝张柬之

更多文章

  • 张柬之是怎么逼迫武则天让位的?他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柬之,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柬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一代女皇武则天素来工于心计,又心狠手辣,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风,在她的强权统治下,群臣无不生畏。面对如此一位帝王,很少人敢忤逆龙鳞,更不要说做出以下犯上的事!但有一个人不怕死,并且成功逼迫武则天退位,而这个人就是宰相张柬之。张柬之,

  • 八十岁的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柬之,唐朝

    你们知道张柬之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神龙元年,在张柬之等人的支持下,实现皇太子李显成功复位,李唐实现复辟。而张柬之作为功臣被封为南阳郡王,那么张柬之最后的人生结局是什么呢?很不幸,张柬之在神龙政变一年后就气愤而死。李显复位后,对于张柬之等五人给予封王,这个封王待遇是非常高了,自

  • 一生大起大落的张柬之是什么结局?异常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柬之,唐朝

    唐朝宰相张柬之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唐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强大的一个朝代,也是非常著名的一个朝代,至今我们的唐朝在世界上还有着非常大的声誉,而唐朝的强盛除了有着非常多高明君主的存在之外和很多大臣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而在这些大臣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属主要官员了。一

  • 发动神龙政变推翻了武则天统治的张柬之,为何会被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柬之,唐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张柬之的故事。公元705年2月,时任宰相的张柬之与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等大臣一起,率领约五百禁军,诛杀了女皇武则天极得宠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并以此为契机,逼宫武则天,令其退位,传位于太子

  • 张柬之是谁?被武则天亲手提拔起来,后忧愤病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柬之,唐朝

    还不知道张柬之是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一般人都奉行男尊女卑,所以当皇帝和重要官职的一般是男人,当然其中也有个例,就比如说武则天,她当初当皇帝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反对,觉得女人上不了朝堂。即使是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人也对武则天有意见。我们今天的这位主人

  • 张柬之藏在墓穴中的秘密是什么?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柬之,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张柬之藏在墓穴中的秘密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年轻时补为大学生,他广泛地涉猎经史书籍,尤其喜欢《三礼》之学。国子祭酒令狐德棻考校课业,知其有才,非常看重他。张柬之进士及第后,曾任许王府仓曹参军。许王李素节的母亲萧淑妃当年

  • 张柬之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为何却没发生大规模的冲突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张柬之

    武则天是历史上公认的唯一女帝,她从后宫走到前朝,辅佐皇帝处理政务,而后夺取政权,坐上帝位,凭借一人之力面对忠心于李家的群臣,铁血手腕,雷厉风行,她为国家和朝堂上所创下的功绩丝毫不输于一般男皇帝。但最终还是无法彻底坐稳李家江山,也是,仅凭她一介女流,如何与当时流传了千年的男权社会抗衡呢?公元705年,

  • 张柬之是一个什么样的 他为什么在八十岁推翻武则天的统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张柬之

    对唐朝张柬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唐宰相张柬之在民间的知名度并不高,但他却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便是以八十岁高龄推翻武则天的统治,恢复大唐江山。这件事的传奇性,简直堪比姜太公八十岁辅佐武王兴周伐纣。那么,张柬之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能以八十岁高龄推翻

  • 骨力劲健见长的字体,字如其人的柳公权都有哪些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柳公权

    大唐文化名人辈出,很多是身兼多才,像柳公权、贺知章、王维等人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状元,学问好的不行,而且工诗擅赋、能书会画,称得上是文化艺术大家。中晚唐书法家柳公权其中,柳公权是中晚唐书坛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承继了初唐虞世南、褚遂良,盛唐颜真卿、怀素等人缔造的书坛盛世,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

  •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生平简介,其书法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代,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柳公权幼年好学,善辞赋,懂韵律。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后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