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柬之藏在墓穴中的秘密是什么?真相是什么

张柬之藏在墓穴中的秘密是什么?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685 更新时间:2024/2/15 21:41:4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张柬之藏在墓穴中的秘密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年轻时补为大学生,他广泛地涉猎经史书籍,尤其喜欢《三礼》之学。国子祭酒令狐德棻考校课业,知其有才,非常看重他。张柬之进士及第后,曾任许王府仓曹参军。许王李素节的母亲萧淑妃当年与武则天争斗非常厉害,等到武则天成为皇后,萧妃终被幽杀,素节也被出为申州(今河南信阳南)刺史乾封(666-667年)初,高宗又下旨不许素节入朝。

素节作《忠孝论》以自明,作为许王府僚的张束之就上书将这篇文章奏明高宗。武则天看后更加不悦,诬称素节受赃贿,遂贬之为鄙阳郡王,安置袁州(今江西宜春)。捅了篓子的张束之,大概也不得已地回到了襄阳老家,与几个弟弟校雠经史,自得为乐。张柬之兄弟六人,也都不喜竟躁,专心儒业以述作为平生追求。然而好景不长。

咸享四年(673年)的七月到十二月,不过半载景之等三个弟弟先后故去,不久只剩下了张柬之与幼弟晦之侍奉孤母这一下,对张柬之打击不小,而且子侄多人,都要依赖他一个人,生活颇为清苦。就这样过了二十年,之前的事件渐渐地被人遗忘掉了。垂拱三年(67年),63岁的张束之才参加了吏部铨选,授为清源县(今山西徐)丞。县丞,芝麻大点儿的前程,完全不足以让张柬之施展才华。

两年的工夫,他便等不及任满迁官了,迫不及待地想找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武则天这次大开制举,可以说是为他打开了方便之门。制举对应试者并没有特殊要求,无论是白身士人,还是前资官都可以参加。甚至连现任官,都可以应试,只要确有真才实学。在唐代前期,唯一的要求是要有品官推荐保举,这是早期察举制在它身上的一个残留正好,张束之的父亲有一位故友李行廉,在朝为地官郎中(即户部郎中),他便请行廉帮忙,推荐他来参加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的制举考试。

这一年应制举的有千余人,其中既有翩少年,又有张束之这样的喜年战士。武则天大为高兴,美对左右而说:"当年太宗皇帝看见举人络绎而出,说道:天下英雄,尽人我假中。想来也不过今日之盛!"谁知考试结束,张束之却听说自己竟落入下第,心灰意冷,叹道:"这真是合啊!"于是便收拾行囊,准备回襄阳。

这时又传出消息,说武则天看到中第人数很少,认为其中必有遗漏便令凤阁舍人(即中书舍人)刘允济重新试策。不想张束之竟借此东风,自下第被判人甲第,天下第一。武则天更加高兴,遂授监察御史。不过武则天说什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六十五岁的老头,日后竟会与自己有莫大的关系。日后的事,又有谁能预先一一料到呢?不过张束之却在武则天热火朝天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活动中,隐隐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使命。很快,冬至就到了,武则下诏大赦天下,改用周。

以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随后又造出十二个新字,颁行天下。革唐命,正式称帝,已按照武则天的设计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载初元年九月九日,武则天正式下制改国号为周,以载初元年为天授元年(690年),十二日,遂接受了"圣神皇帝的尊号,降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顺理成章地将圣母神皇的帽子换成了新的圣神皇帝。

为了完成这个角色的转换,她花了多少心血,处死了多少人,没有人能说得清。但是,她知道,会有更多的人反对自己。对付他们,她只有更加强硬;会有更多的官职空缺,会有更多的事情等待她去处理,她只有提拔更多的人才。在这场博奔中,武则天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她永远不可能知道所有人全部的心思。虽然有告密者、知匦使,也是不可能的。形势异常的复杂。载初元年七月,许王李素节也被武则天缢杀而死不过,张柬之仍然在朝中平静地度过了两年监察御史的生活。

毕竟他已是将近七十之人了,没有人会太多在意他:他能有什么作为?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张柬之母亲丘氏病故于家,所以他就守制在家。不过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虽然这件事在当时并没有被人所知。丘氏既终,张柬之便与其弟弟晦之一起营护母亲丧事,将父母合袱而葬,并将诸弟改葬于新置的家族墓地。兄弟二人又请地官郎中李行廉为父母合葬墓撰写铭文,而志文与几个弟弟的墓志铭则由张束之自己捉刀。

然而,正是这几篇志文很值得玩味。张柬之在给父母写的这篇墓志中,称母亲丘氏"以永昌三年九月三日终于私第",又称"府君友人司元大夫李行廉撰铭,张柬之等不敢改易,谨刊李铭。"司元大夫,即户部郎中,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易官名时所改,到咸享元年(670年)即复旧,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则又改之为地官郎中。为何张束之不直书武则天所定的新官名?当然唐人确有这种沿用旧有官名的习惯,我们不可以过分地阐释发挥。但更让人起疑的是"永昌三年"这个纪年。

如前所述,永昌仅用不及一年,便已改元,永昌三年实是天授二年。为何不书天授而沿用永昌年号?大概就是因为永昌是最后一个行用唐朝正朔的年号。奉行正朔,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大问题,张束之竟然如此大胆表明心迹,可能是因为墓志铭很快就会被埋入墓中,外人无从得知。不过,他在次年正月为诸弟所作的志铭却又清一色地书作:"大周天投之三年正月大日"改葬。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变化。至于李行廉的态度我们不得知。张束之只是表示他对铭文"不敢改易,道刊李铭,以存不朽"。

当时,张柬之立即就将那块墓志石埋在父母墓中,因而没有被别人知道,逃过一劫。只是千余年后,襄樊张氏家族墓地被发掘,这几块墓志才又重见天日。我们这才隐隐约约感受到了张柬之的思想变化,他已张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但似乎又在竭力掩盖着什么。

标签: 张柬之唐朝

更多文章

  • 张柬之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为何却没发生大规模的冲突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张柬之

    武则天是历史上公认的唯一女帝,她从后宫走到前朝,辅佐皇帝处理政务,而后夺取政权,坐上帝位,凭借一人之力面对忠心于李家的群臣,铁血手腕,雷厉风行,她为国家和朝堂上所创下的功绩丝毫不输于一般男皇帝。但最终还是无法彻底坐稳李家江山,也是,仅凭她一介女流,如何与当时流传了千年的男权社会抗衡呢?公元705年,

  • 张柬之是一个什么样的 他为什么在八十岁推翻武则天的统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张柬之

    对唐朝张柬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唐宰相张柬之在民间的知名度并不高,但他却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便是以八十岁高龄推翻武则天的统治,恢复大唐江山。这件事的传奇性,简直堪比姜太公八十岁辅佐武王兴周伐纣。那么,张柬之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能以八十岁高龄推翻

  • 骨力劲健见长的字体,字如其人的柳公权都有哪些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柳公权

    大唐文化名人辈出,很多是身兼多才,像柳公权、贺知章、王维等人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状元,学问好的不行,而且工诗擅赋、能书会画,称得上是文化艺术大家。中晚唐书法家柳公权其中,柳公权是中晚唐书坛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承继了初唐虞世南、褚遂良,盛唐颜真卿、怀素等人缔造的书坛盛世,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

  •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生平简介,其书法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代,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柳公权幼年好学,善辞赋,懂韵律。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后柳

  •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他在书法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柳公权,唐朝

    大唐的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是一座高峰,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书法家,柳公权就是唐朝时期楷书的代表人物之一。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祖父是柳正礼,曾担任邠州士曹参军;父亲是刘子温,曾担任丹州刺史;兄长是中唐名臣柳公绰。柳公权性格内向,从小就非常喜欢学习,对文学作品很感兴趣,经

  • 靠着一首《风》而扬名的李峤到底是什么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李峤

    这个唐朝宰相人品欠佳,写下20字短诗,全诗无一风字却处处有风。人品欠佳却因一首诗扬名,全诗无一风字却处处有风,小小生都会背!风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说其无形,是因为风是看不见的空气流动,说其有形,是因为物随风动,能让人感知风的劲吹。唐代诗人李峤就以《风》为题,写下了一首20字的五言绝句,全诗无一风字

  • 宰相李峤公然顶撞皇帝,为何还被升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峤,唐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李峤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唐朝在历史上是非常强盛的,这离不开统治者对但是局面分析,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人民有利的政策。也离不开大臣们洁身自好,为官清廉,例如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断案如神敢为民伸冤的狄仁杰,还有两朝元老李峤。在武则天当政期间,因为狄仁杰没有听从莱俊

  • 赏析李峤的《风》,全诗没有一个风字却都在写风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峤,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赏析李峤的诗词吧!李峤的这首《风》,全诗没有一个风字,却句句都在写风,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风,作者通过对风的描写让人体会到了风的狂疾,大自然也因为有风的存在才显得多姿多彩。《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代诗人李峤早年便进士及第,初出茅

  • 孟浩然《从张丞相游纪南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从张丞相游纪南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

    古诗《从张丞相游纪南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年代:唐作者:孟浩然从禽非吾乐,不好云梦田。岁暮登城望,偏令相思悬。②公卿有几几,车骑何翩翩。②世禄金张贵,官曹幕府贤。③顺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④十里届宾馆,徵声匝妓筵。⑥高标回落日,平楚散芳烟。⑦何意狂歌客,从公亦在旃。⑧作品赏析【注解】:① 纪南城:在今

  • 王维《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王维

    古诗《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年代:唐作者:王维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