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613 更新时间:2024/2/1 14:51:37

古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年代:唐

作者: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作品赏析

【注解】:

1、墟里:村落;

2、孤烟:炊烟。

2、接舆:这里北裴迪

【韵译】: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

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

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

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

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评析】:

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

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

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

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

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

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

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

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

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简析】:

这首诗写出了闲居生活的从容潇洒,以及对世事的忘情。

《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这首诗即与裴迪相酬为乐之作。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那么,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请看颔联: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不是有几分相似吗?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这位先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吗?

更多文章

  • 王维《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王维

    古诗《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年代:唐作者王维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 封常清为什么遭人陷害?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封常清,唐朝

    封常清的一生战功赫赫,却因一次轻敌失手,被奸人诬陷谋害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封常清,唐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生年不详,卒于天宝十四年(755年),他是唐玄宗时著名边将,先后任伊西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封常清少孤贫,与外祖父相依为命,后来外祖父犯罪流放安西(治所在今新疆库

  • 封常清是什么样的人?不仅有才,还以铁腕治军著称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封常清,唐朝

    本色丑星封常清,他不仅有才,还以铁腕治军著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当本色丑星封常清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大家的那种惊诧更是具有无以复加的喜感,果然是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以斗量,如此奇丑之人也是奇才,最重要的是高仙芝不仅不嫌弃还重用了他,眼光独到

  •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三人为什么打不过安禄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史之乱,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安史之乱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安史之乱前,哥舒翰、安禄山、高仙芝、封常清堪称大唐四大名将。然而安史乱起,封常清、高仙芝因败于安禄山而先后被斩,哥舒翰潼关一战战败被俘,之后被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杀。为何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三人均不是安禄山的对手,真的只是因为

  • 高仙芝封常清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为何唐玄宗要临阵杀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高仙芝,封常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唐玄宗要临阵杀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临阵杀将自古就是兵家大忌,即便不通兵法的人,稍加思索,也能明白其中的肯綮。大战在即,将士们最需要鼓舞士气,而临阵杀将,则动摇了军心。历史上因此而惨败的,比比皆是。然而,安史之乱甫一开始,唐玄宗便犯了此忌,杀得还不是普通的将军

  •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为何没在潼关挡住安禄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玄宗,唐朝

    你们知道唐玄宗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假如唐玄宗不“骚操作”,那么安史之乱很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中就被平定,唐朝可以不会就此走向衰落,甚至中国历史都可能被改写。公元755年,唐朝北疆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叛乱,率领近二十万精锐南下。河北中原各地因为长期没有战争,军备废弛

  • 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封常清是如何成名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封常清,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封常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个世界上,有才能的人大有人在,但是真的能出人头地者少之有少,有的人可能缺少机会,有的人可能太在乎脸面,于是乎只能“田野埋麒麟”,离成功越来越远。在唐玄宗年间,有一位悍将,名为封常清,这位将领精明强干、勇武可嘉,曾为大

  • 霍国公主的不幸一生 身不由己,令人惋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霍国公主,安史之乱

    霍国公主,唐睿宗李旦的女儿,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霍国公主自幼聪慧,知书达理,到了适婚的年龄,下嫁裴虚己为妻。裴虚己出身于当时的名门望族河东裴氏,家世显赫,迎娶霍国公主之后,官拜驸马都尉、光禄少卿。两人成婚以后,夫妻恩爱,和谐美满。可惜裴虚己虽然身处官场之中,但是头脑简单,完全不懂政治。“与岐王范游宴

  • 霍国公主虽生在帝王家身份尊贵,却一生身不由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霍国公主,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虽生在帝王家,大唐这位公主却一生身不由己,晚年被叛军残害,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个人的命运好坏并非全赖于她出身之高贵和低贱,先天的优势固然很重要但后天的造化同样不容忽视。同是生在帝王家,有的人却能够借此高贵出身逍遥一世,而有的人却只能身不由己孤独终老。公主在今天人们

  • 霍国公主的生平怎么样?她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霍国公主,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公主14岁嫁人,15岁被迫离婚,为此守身36年,51岁却惨遭挖心祭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大家的眼里,古代的女子大都身份卑微但除了皇家的公主外。以至于现今公主都称作养尊处优的女生代名词。但是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锦衣玉食的公主只是大多数,还有一些公主的命运甚是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