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诗歌之凯歌六首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岑参什么感情?

唐代诗歌之凯歌六首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岑参什么感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63 更新时间:2024/1/17 0:24:40

凯歌六首【唐代】岑参,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这组诗由六首七言绝句组成,是岑参在清幕府供职时为封所作的颂歌之一。“封大夫”即封常清,他瘦瘠跛足,入伍后凭借谋略战功,迅速升迁,曾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兼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瀚海军使,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冬,他率军大破播仙,此诗所记就是破播仙之战。《破播仙凯歌》前四首写凯旋,后两首则追叙战斗情形。“蕃军遥见汉家营”一首最具个性特色,是边塞诗中少有的慓悍之作。

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及组诗其二的“营幕傍临月窟寒”,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从组诗末首的“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满谷连山遍哭声”则是夜袭时的实况:蕃兵从睡梦中惊起,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对垒句后,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而夺志比夺帅,更是兵家之大忌。唐军决胜,已唾手可得了。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二句采用放笔直干的写法,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万箭千刀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厮杀的残酷无情。“一夜”可见战斗持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但就整个战役而言又可谓速决,最后,是一个令人发怵的诗句:“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雨水相渗和,红成一片。但在“一夜杀”三字后,推出“流血浸空城”的“镜头”,就产生了一种怵目惊心的感觉。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怖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暮雨旌旗湿未干”一首在写法上,较接近盛唐人普遍的时代风貌。它采取了“正面不写写旁面”的办法,通过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主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战斗的激烈,显得含蓄蕴藉。“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标签: 唐代凯歌六首

更多文章

  • 唐代岑参之逢入京使赏析,该诗的诗人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代,逢入京使

    逢入京使,唐代岑参,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一首传诵很广的名作。它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是写得自然、本 色。岑参这次西行的目的,他自己曾作过这样的说明: “万里奉王事,一身 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

  • 唐诗寄左省杜拾遗如何赏析,岑参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诗,寄左省杜拾遗

    寄左省杜拾遗,唐代岑参,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年(至德二年)至758年(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

  • 唐诗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如何鉴赏,岑参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诗,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唐代岑参,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 一作:走;似 一作:如)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馆

  • 唐诗送杨氏女如何理解,韦应物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送杨氏女

    送杨氏女,唐代韦应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

  • 唐诗长安遇冯著如何理解,韦应物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长安遇冯著

    长安遇冯著,唐代韦应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诗人与朋友别后重逢,对朋友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予以慰勉。全诗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既情意深长,又生动活泼,

  • 唐诗夕次盱眙县如何理解,韦应物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夕次盱眙县

    夕次盱眙县,唐代韦应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这首诗写旅途中的客思。诗人因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一

  • 唐诗东郊如何理解,韦应物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东郊

    东郊,唐代韦应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韦应物晚年对陶渊明极为向往,不但作诗“效陶体”,而且生活上也“慕陶”“等陶”。

  • 唐诗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如何理解,韦应物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唐代韦应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

  • 唐诗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如何理解,韦应物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代韦应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诗人与元大的感情很深,他在还能望见广陵城外的树和还能听到寺庙钟声的时候,就想

  • 唐诗寄全椒山中道士如何理解,韦应物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寄全椒山中道士

    寄全椒山中道士,唐代韦应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此诗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