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诗寄左省杜拾遗如何赏析,岑参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唐诗寄左省杜拾遗如何赏析,岑参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63 更新时间:2023/12/10 2:42:11

寄左省杜拾遗,唐代岑参,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年(至德二年)至758年(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诗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一代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标签: 唐诗寄左省杜拾遗

更多文章

  • 唐诗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如何鉴赏,岑参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诗,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唐代岑参,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 一作:走;似 一作:如)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馆

  • 唐诗送杨氏女如何理解,韦应物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送杨氏女

    送杨氏女,唐代韦应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

  • 唐诗长安遇冯著如何理解,韦应物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长安遇冯著

    长安遇冯著,唐代韦应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诗人与朋友别后重逢,对朋友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予以慰勉。全诗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既情意深长,又生动活泼,

  • 唐诗夕次盱眙县如何理解,韦应物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夕次盱眙县

    夕次盱眙县,唐代韦应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这首诗写旅途中的客思。诗人因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一

  • 唐诗东郊如何理解,韦应物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东郊

    东郊,唐代韦应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韦应物晚年对陶渊明极为向往,不但作诗“效陶体”,而且生活上也“慕陶”“等陶”。

  • 唐诗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如何理解,韦应物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唐代韦应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

  • 唐诗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如何理解,韦应物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代韦应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诗人与元大的感情很深,他在还能望见广陵城外的树和还能听到寺庙钟声的时候,就想

  • 唐诗寄全椒山中道士如何理解,韦应物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寄全椒山中道士

    寄全椒山中道士,唐代韦应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此诗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读者

  • 传贾岛为“推敲”骑驴苦思 韩愈出巡遇见给出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诗人,贾岛,韩愈,

    贾岛是唐朝著名苦吟派诗人。苦吟派诗人的特点是,常常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儿,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不惜花费大量心血和工夫。贾岛初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期间,一次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当时他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反复复想了半天也没有最后确定下来,于是就在驴背上反复吟

  •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 称皇帝唐宣宗不懂诗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宣宗,诗人,贾岛,

    唐会昌三年(843)他被朝廷升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身先卒,葬于四川安岳县城南郊的安泉山半山腰,有一座墓冢,至今近1200年。很少有人知道,这就是被称为“诗奴”的唐代苦吟诗人贾岛的墓葬。贾岛(公元779-843),字浪仙,亦作阆仙,范阳(今北京房山)人。有《长江集》10卷,录诗370余首。贾岛的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