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愈和刘禹锡本来是好友,后来怎么不来往了?

韩愈和刘禹锡本来是好友,后来怎么不来往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47 更新时间:2023/12/5 21:08:09

你们知道韩愈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代,唐诗宋词是文化艺术宝库的明珠,伟大杰出的文人更是如同井喷般爆发。明朝人将这时期的八位文人,合称“唐宋八大家”,这可谓是顶尖的赞誉。要知道,从唐到宋也就八百年历史,相当于100年评一人,难度远胜过诺贝尔文学奖。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具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称的韩愈,尽管苏轼的名气更大,但他排在第一,似乎也无可争议。然而,流芳百世的韩愈,成名之路却异常艰辛。

学而优则仕,换句话来说,要想证明自己的实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科举考试,扬名立万。否则,就只能做一个落第秀才,地位大大下降。韩愈的科举之路相当坎坷,连续考了三次,才中进士,这与那些一举中第的天才选手相比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而且,当时进士不能直接当官,必须要通过朝廷的选官考试,这一下韩愈又考了三次。

直到29岁,他才当上微末小吏,35岁时终于上调京城。此时,他结交了同时入京的柳宗元刘禹锡。此二人更年轻,少年得志,才气逼人,他们结为好友,互相唱和,关系十分融洽。韩愈特意在《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的长诗中提到:

同官尽才俊,偏善刘与柳。

可见,当时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三人的关系有多么好。可是,就是在这两句诗之后,他却偏偏加上了另外四句,让这段友谊蒙上了阴影:

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仇。

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

这是什么意思,它说的是韩愈认为自己现在遭遇了人生的困境,可能是因为有人将他对朝政的言论泄露出去了。他没有实锤证据,但他却怀疑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所为,他二人肯定有问题。

原来,在贞元十九年时,韩愈担任监察御史。这个职位就是检举官员,向皇帝提意见,正好对韩愈的胃口。我们知道,晚年的韩愈尚且为唐宪宗迎佛骨劳民伤财还上谏,差点掉了脑袋,年轻的时候他是何等意气风发,嫉恶如仇。

当时,他发现长安地区发生旱灾,颗粒无收,然而官府却照常收税,闹得民怨沸腾,所以向唐德宗进献了《论天旱人饥状》的奏疏。可是,这就得罪了管理长安的京兆尹李实。李实倒打一耙,在皇帝面前反诬韩愈,将他贬到连州阳山县令。阳山县在今天的广东省清远市,与京城相隔千里,这是韩愈在政治上第一次重大打击。

环海沉浮,本不是什么稀奇事。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就算唐德宗驾崩,李实被贬,韩愈也没有得到回京的命令,只不过是改在江陵为官。他发现不对劲,所以写了上面所提到的《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这三学士分别是王涯、李建、李程,也是不得意之人。

韩愈认为,当年他与李实交恶,柳宗元和刘禹锡就没有站在他这一边。原因很简单,柳宗元担任过渭南主簿,刘禹锡做过蓝田县尉,两人当时都归京兆尹李实所辖,所以自然偏袒老上级。韩愈怀疑就是这二人将背后捣鬼,将他对朝廷的不满告诉李实,这样才会被李实精准打击,贬至天涯海角。

更重要的是,唐德宗驾崩后,唐顺宗信任王叔文,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柳宗元和刘禹锡都是改革派的主力干将,他们却不带韩愈一起玩。即便是改革派力量单薄,却没有拉拢韩愈,将他调入京城,这种态度当然让韩愈更为怀疑。

所以,后来韩愈对永贞革新的评价很低。而且朝廷变化很快,唐宪宗继位后,就将新法废除,“二王八司马”都被贬出长安,其中就包括了柳宗元和刘禹锡。韩愈这才迎来了出头之日,他被召回长安,担任国子博士。

此后,虽然韩愈表面上既往不咎,并与柳宗元继续推动了“古文运动”。但是,他却在心里对二人极度冷淡。即便刘禹锡漂泊为官那么多年,却始终没有伸出援手,可见成见非常深。

标签: 韩愈唐朝

更多文章

  • 刘禹锡和柳宗元到底多有缘?人生路线完全一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刘禹锡,柳宗元

    宦官擅权始于唐玄宗朝的高力士,后来肃宗时的李辅国,代宗时的程元振、鱼朝恩,以宦官身份执掌兵符,权力更大。到了唐德宗晚年,宦官窦文场、霍仙鸣担任神策中尉,掌管了守卫京师的精锐部队神策军,而且把宦官主管禁军制度化。这样一来,宦官军权在握,更加无所顾忌,专权跋扈,使得朝政更加腐败。公元805年一月,对宦官

  • 刘禹锡有哪些诗词?刘禹锡为什么叫诗豪?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禹锡,诗豪

    刘禹锡有哪些诗词?刘禹锡为什么叫诗豪?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刘禹锡的诗词。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

  • 刘禹锡笔下的《陋室铭》里的陋室到底在哪个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刘禹锡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作者刘禹锡。全文如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笔下的“陋室”所在地——秦制历阳,古

  • “大唐铁三角”:揭秘韩愈与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愈,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韩愈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贞元十九年(803年),饱经仕途坎坷的韩愈终于时来运转,升任监察御史,与刘禹锡、柳宗元成了同事。三位文豪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常在公务之余饮酒赋诗,堪称“大唐铁三角”。尤其在韩愈揭开“古文运动”的序幕后,

  • 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诗歌是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剪影,也是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幅画卷。无论是朗朗上口的韵律,还是丰富饱满的情感,亦或是深刻入微的哲理,都使得诗歌经久不衰。以哲理诗为例,不仅揭示了广阔的生活规律和普遍的人生体验,还含有理性与

  •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陋室铭》,唐朝

    刘禹锡《陋室铭》。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及注释译文山

  •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创作背景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陋室铭》,唐朝

    刘禹锡《陋室铭》。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创作背景《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

  •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经典诗句赏析及写作技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陋室铭》,唐朝

    刘禹锡《陋室铭》。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经典诗句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A正面写:可以调素

  • 柳宗元和刘禹锡之间是什么关系?关于两人的友情有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柳宗元,刘禹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代文学家、散文家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至深友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柳宗元和刘禹锡一起参加一个革命失败以后,都被贬官。而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永州是一个很贫穷荒芜的地方。他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心里很是苦闷。就给刘禹锡写书信倾诉自己现在的生活并不舒心。从

  • 刘禹锡的文采到底有多好?上司对皇帝的奏章,很多都出自刘禹锡的笔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刘禹锡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刘禹锡是古代大文豪,很多人写文章只能写一种,但是刘禹锡不同,他的诗文,每个人都能读出不同的味道,对政治感兴趣的人,能从中读出刘禹锡参与宫廷争斗的惊心动魄;对文辞感兴趣的人,则能读出他的激昂文采;对教育感兴趣的人,对他奖掖后进极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