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经典诗句赏析及写作技法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经典诗句赏析及写作技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38 更新时间:2024/2/2 20:46:08

刘禹锡《陋室铭》。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经典诗句

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从日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A正面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反面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第一处实写:谈笑有鸿儒。 虚写:往来无白丁。 第二处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写作技法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押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句式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比兴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的比兴。文章开头运用“山”“水”类比,引出陋室具有名和灵的性质,点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馨)。

立意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富贵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

线索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托物言志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统领全篇。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与某一具体的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抒情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追求声色娱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从题目看,作者是在赞美陋室,为陋室作铭,其实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本文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也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树立榜样,意在自勉,更表现出了作者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全文仅81字,有三层意思。第一层(第1~3句),运用类比点明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明文章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第二层(第4~7句),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内涵:幽美清雅的环境,反映室主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学问渊博的来客,表明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恬然自适的生活,则表现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弃,从而点明了“德馨”是“陋室不陋”的原因。第三层(第8~9句),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以君子自况的高雅情趣,与开头“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修辞

⑴托物言志的写法

⑵反向立意的构思

⑶对仗工整,押韵

⑷采用类比与起兴的手法

⑸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标签: 刘禹锡《陋室铭》唐朝

更多文章

  • 柳宗元和刘禹锡之间是什么关系?关于两人的友情有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柳宗元,刘禹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代文学家、散文家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至深友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柳宗元和刘禹锡一起参加一个革命失败以后,都被贬官。而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永州是一个很贫穷荒芜的地方。他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心里很是苦闷。就给刘禹锡写书信倾诉自己现在的生活并不舒心。从

  • 刘禹锡的文采到底有多好?上司对皇帝的奏章,很多都出自刘禹锡的笔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刘禹锡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刘禹锡是古代大文豪,很多人写文章只能写一种,但是刘禹锡不同,他的诗文,每个人都能读出不同的味道,对政治感兴趣的人,能从中读出刘禹锡参与宫廷争斗的惊心动魄;对文辞感兴趣的人,则能读出他的激昂文采;对教育感兴趣的人,对他奖掖后进极为推崇;

  • 赏析刘禹锡这首千古名作,读来令人神清气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刘禹锡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诗词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简短的文字便能够塑造出各种不同的意境。诗人不管是写景还是叙事,最终都是要抒情。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有情感,喜怒哀乐愁,充斥于人的一生之中。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人生大多数时光还是充满着失意与遗憾。我

  • 刘禹锡最得意的作品,白居易读了以后都十分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刘禹锡,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白居易和刘禹锡同是唐代宗大历七年即公元772年出生,一个被称为诗王,一个被称为诗豪。但论名气,白居易要大得多。他年纪轻轻就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死后在唐宣宗赠予的挽诗中被尊为“诗仙”,晚唐时更被张为评价成第一类诗人之首,

  • 刘禹锡和柳宗元,不仅是文学上齐名,也是现实生活中肝胆相照的至交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柳宗元,唐朝

    你知道刘禹锡和柳宗元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元稹和白居易合称“元白”,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文学史上把刘禹锡和柳宗元合称“刘柳”。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刘柳的友情显然超过了李杜、小李杜甚至元白。他们不仅是文学上齐名的双子星座,也是现实生

  • 刘禹锡被宰相夺走爱妾,揭秘背后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禹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刘禹锡被人称为“诗豪”,恰如其分,这是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的序言中说赠送的。刘禹锡的诗歌豪气纵横,雄浑老苍中有健气,实在当之无愧。而且,纵观刘禹锡年轻时的作为,狂妄中不乏硬气,也当得起这个“豪”字。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晚年

  • 刘禹锡写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是处于怎样的心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大家好,说起刘禹锡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佳作。刘禹锡,字梦得。与好友白居易一样,两人都出生于唐大历七年,公园七七二年。

  • 刘禹锡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落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你们知道刘禹锡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772年,洛阳刘家降生了一个男孩。古人起名颇为讲究,除了“女诗经,男楚辞”,还寄托着父母的期望,希望易活的叫白居易;希望健康的叫霍去病、辛弃疾……这个孩子姓刘名禹锡,字梦得,大概是母亲生他之前梦见了大禹“赐子”。刘禹锡21岁便中

  • 白居易与刘禹锡把酒言欢,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白居易,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白居易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说法,但这并不能说明,文人之间没有深厚的友谊,比如诗王白居易和诗豪刘禹锡,感情不是一般的深厚,可以用“老铁”二字形容。两人出生于同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七年,只不过白居易在正月出生,比刘禹锡年长

  • 柳宗元写给刘禹锡的《重别梦得》,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柳宗元,唐朝

    柳宗元《重别梦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柳宗元和刘禹锡是中唐时期同时代的人,柳宗元出生于773年,刘禹锡出生于772年,这两个伟大的文人不仅年龄相仿,也成为志同道合的知己。在唐顺宗时期,以王叔文为首的官僚士大夫本着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弊端为目的,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