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38 更新时间:2024/1/20 5:57:19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诗歌是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剪影,也是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幅画卷。无论是朗朗上口的韵律,还是丰富饱满的情感,亦或是深刻入微的哲理,都使得诗歌经久不衰。以哲理诗为例,不仅揭示了广阔的生活规律和普遍的人生体验,还含有理性与哲学的思考。而通过对哲理诗的解读,往往能进一步提升人生体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诸如这类含有哲理的名篇佳句,在诗歌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便是其中一首名篇。顾名思义,它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一首唱酬之作,其主要内容旨在表达一种正确的老年观。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六十四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与此同时,刘禹锡的至交白居易却已经以同样的身份留居洛阳三年之久。由于两人均经历了长期的仕途辗转、阅尽了人世沧桑,加上年岁已高,又同患有足疾、眼疾,自然少不了写诗抒怀。只不过白居易对自己的衰老、病痛,始终抱有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

如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一诗中,就表现出了对衰老、病痛的消极悲观情绪:“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而《酬乐天咏老见示》便是刘禹锡对白居易《咏老赠梦得》的一首答诗。

《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首先,《酬乐天咏老见示》的前六句可以看成是一部分,它主要是承接了白居易原诗的内容,对白居易关于“老”的看法表示了认同。即世上的人又有谁能不顾虑衰老,毕竟老了很可能就没有人怜惜。因为衰老,我日渐消瘦腰带频频紧缩,头发稀疏帽子也戴不正。书籍也早已经废置不看,这是为了保护眼睛,常常采用艾灸,这是为了延年益寿。

从第一部分来看,刘禹锡认同了白居易对于人到老年,就会有消瘦、发稀、视弱、多病等不利因素的看法。其实正如刘禹锡开篇所说“人谁不顾老”,古今中外,又有谁不顾虑年老呢?不说白居易和刘禹锡当时已经六十四岁,现在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顾虑年老了,然后便开始注重各种养生。当然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没有对错。

然后,“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四句则可以看作是第二部分,它主要是刘禹锡从另一角度谈了自己对“老”的看法。即人老固然有很多不利因素,但是也有很多有利之处。人老了,经历的事就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就多了,遇到的人多了,阅历也就更为丰富。仔细一想,这是一件幸事啊,所以应改变对衰老的顾虑,便能心情畅快起来。

其实这部分的内容,就是刘禹锡在劝慰白居易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的话,便可以做到翛然自乐。从这点来看,与白居易对衰老、病痛的消极悲观不同,刘禹锡更多的是一种豁达乐观的积极情绪。正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所说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样。所以他能正确地对待衰老、病痛。

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便是诗的第三部分,即刘禹锡说出了自己的一种老年观。即不要看太阳到达桑榆之间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它所发出的霞光余晖照样可以映红满天。很显然,它也是诗人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至于其诗意,则颇似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

综观刘禹锡这首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尤为精辟,且具有说服力量,所以这两句诗历来又被当作警策之语为人所称道,即使在千年后的今天,也依然有很多人用来自勉自励。而作为读者来说,刘禹锡含有哲理的这首诗,显然可以不会背,但意思得知道,是值得铭记在心的一首佳作。你是怎么看待衰老和病痛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学习。

标签: 刘禹锡唐朝

更多文章

  •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陋室铭》,唐朝

    刘禹锡《陋室铭》。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及注释译文山

  •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创作背景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陋室铭》,唐朝

    刘禹锡《陋室铭》。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创作背景《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

  •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经典诗句赏析及写作技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陋室铭》,唐朝

    刘禹锡《陋室铭》。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经典诗句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A正面写:可以调素

  • 柳宗元和刘禹锡之间是什么关系?关于两人的友情有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柳宗元,刘禹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代文学家、散文家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至深友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柳宗元和刘禹锡一起参加一个革命失败以后,都被贬官。而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永州是一个很贫穷荒芜的地方。他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心里很是苦闷。就给刘禹锡写书信倾诉自己现在的生活并不舒心。从

  • 刘禹锡的文采到底有多好?上司对皇帝的奏章,很多都出自刘禹锡的笔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刘禹锡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刘禹锡是古代大文豪,很多人写文章只能写一种,但是刘禹锡不同,他的诗文,每个人都能读出不同的味道,对政治感兴趣的人,能从中读出刘禹锡参与宫廷争斗的惊心动魄;对文辞感兴趣的人,则能读出他的激昂文采;对教育感兴趣的人,对他奖掖后进极为推崇;

  • 赏析刘禹锡这首千古名作,读来令人神清气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刘禹锡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诗词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简短的文字便能够塑造出各种不同的意境。诗人不管是写景还是叙事,最终都是要抒情。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有情感,喜怒哀乐愁,充斥于人的一生之中。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人生大多数时光还是充满着失意与遗憾。我

  • 刘禹锡最得意的作品,白居易读了以后都十分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刘禹锡,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白居易和刘禹锡同是唐代宗大历七年即公元772年出生,一个被称为诗王,一个被称为诗豪。但论名气,白居易要大得多。他年纪轻轻就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死后在唐宣宗赠予的挽诗中被尊为“诗仙”,晚唐时更被张为评价成第一类诗人之首,

  • 刘禹锡和柳宗元,不仅是文学上齐名,也是现实生活中肝胆相照的至交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柳宗元,唐朝

    你知道刘禹锡和柳宗元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元稹和白居易合称“元白”,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文学史上把刘禹锡和柳宗元合称“刘柳”。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刘柳的友情显然超过了李杜、小李杜甚至元白。他们不仅是文学上齐名的双子星座,也是现实生

  • 刘禹锡被宰相夺走爱妾,揭秘背后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禹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刘禹锡被人称为“诗豪”,恰如其分,这是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的序言中说赠送的。刘禹锡的诗歌豪气纵横,雄浑老苍中有健气,实在当之无愧。而且,纵观刘禹锡年轻时的作为,狂妄中不乏硬气,也当得起这个“豪”字。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晚年

  • 刘禹锡写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是处于怎样的心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大家好,说起刘禹锡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佳作。刘禹锡,字梦得。与好友白居易一样,两人都出生于唐大历七年,公园七七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