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唐时代宣宗时兵部侍郎宰相——魏扶

中唐时代宣宗时兵部侍郎宰相——魏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757 更新时间:2024/1/15 19:55:25

魏扶,太4年进士第。大中3年,为宣宗正议大夫、行兵部侍郎、判户部事。封上柱国、钜鹿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魏扶守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始任宰相,至大中11年2月辛巳,方以檢校戶部尚書、平章事罷爲西川節度使。魏扶颇具采。有诗流传于世。后世得以流传的“剥皮诗”,亦称“拟古诗”,这种诗通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为基础,运用删节、增添、颠倒、改动或仿拟的手法,使所得的诗产生与原诗对比鲜明的新意,以及嬉笑怒骂、诙谐幽默的效果,为人们喜闻乐见。

魏扶,太和4年进士第。大中3年,为宣宗正议大夫、行兵部侍郎、判户部事。封上柱国、钜鹿县开国男、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魏扶守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新唐書》卷七二《宰相世系表》,魏氏宰相6人,唐以後只有魏扶、魏謩2人。同書卷六三《宰相表下》記大中3年(849)4月乙酉以“兵部侍郎、判戶部事魏扶守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次年6月戊申薨。

魏謩則於大中5年10月戊辰(《舊唐書》卷一八下《宣宗紀》在五月)以戶部侍郎判戶部“守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始任宰相,至大中11年2月辛巳,方以檢校戶部尚書、平章事罷爲西川節度使。

魏扶魏謩兩位宰相的任職都是在宣宗大中一朝,並且任相前都是中央官。

宣宗大中元年,礼部侍郎魏扶上奏,以所放进士23人之外的封彦卿、崔琢、郑延休等3人,“皆以文艺为众所知,其父皆在重任,不敢选”。重试合格后,宣宗下敕文:“有司考试,只合在公,如涉循私,自有典刑。……”

魏扶颇具文采。有诗流传于世。

宣宗年间,魏扶考中进士当了主考官,在考馆的墙上题诗一首,以明心志:“梧桐叶落满庭阴,缫闭朱门试院深。曾是昔日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可其实际行为违背了自己的诺言,于是有士子将其诗的每句前面两个字去掉,变成了意义相反的一首诗:“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昔日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这就是后世得以流传的“剥皮诗”,“剥皮诗”也称“拟古诗”,这种诗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为基础,运用删节、增添、颠倒、改动或仿拟的手法,使所得的诗产生与原诗对比鲜明的新意,以及嬉笑怒骂、诙谐幽默的效果,为人们喜闻乐见。

.......愁

.....迥野.深秋

....生枕上.起眉头

...闺阁危坐.风尘远游

..巴猿啼不住.谷水咽还流

.送客泊舟入浦.思乡望月登楼

烟波早晚长羁旅.弦管终年乐五侯

―――魏扶<<赋愁>>

双塔:它是由一字七言发展而来的,一般左塔不押韵,由右塔押韵。

魏扶的这首双塔对峙诗,按形状来排,左与右的塔只是半个塔。在我国诗歌海洋里,其意境与韵味,回味无穷。

标签: 魏扶

更多文章

  • 魏扶人物生平简介,魏扶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扶

    魏扶虽居高位,但作为唐朝官史的两唐书没有他的传,根据其家谱作传,其先乃唐初名相魏征也。据《新唐书·宰相世系二(魏氏)》所载,他的祖父叫魏盈,父亲叫魏昌,虽无官职,但却长居于同州良辅食邑之内。《全唐诗》收入了魏扶的三首诗并对他做了简单介绍,称他在唐文宗年间的太和四年(公元830年)中了进士第,大中三年

  • 唐代周墀的诗?周墀有哪些诗词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酬李常侍立秋日奉诏祭岳见寄唐代:周墀秋祠灵岳奉尊罍,风过深林古柏开。莲掌月高珪币列,金天雨露鬼神陪。质明三献虽终礼,祈寿千年别上杯。岂是琐才能祀事,洪农太守主张来。贺王仆射放榜唐代:周墀文场三化鲁儒生,三十馀年振重名。曾忝木鸡夸羽翼,又陪金马入蓬瀛。虽欣月桂居先折,更羡春兰最后荣。欲到龙门看风雨,关

  • 唐朝宰相周墀人物生平简介,怎么评价周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周墀父周霈早逝,由母纺织劳作抚养成人。因此他对母亲很孝顺,又知刻苦用功,勤奋学习。822年(长庆二年)他赴京科考,中进士,即留京城长安任职。835年(太和九年),累迁官至监察御史、起居郎。文宗皇帝很器重他,拜为集贤殿学士,转考功员外郎。814年(会昌元年),武宗即位,周墀历任华州(今陕西华县)、鄂州

  • 《猎刃》第19-21集剧情介绍:孔梅和李国邦回根据地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猎刃

    猎刃第19集剧情介绍长谷川带人紧紧跟在大牛等人后面,炳叔为了掩护大家,壮烈牺牲。黑子带人如约赶往三棵树,与姚三会合,不料却遭到鬼子的伏击,投降惨重。长脚判断是姚三头像,才遭了鬼子暗算。黑子不置可否。吴永顺和孔梅化装成伪军,取得了碑排镇胡把总的信任,并利用胡把总的伪军阻止松井堪介的追击,自己则顺利离开

  • 李回轶事趣闻,“唐故相李回”原文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李回

    唐故相李回,少时常久疾。兄軿,召巫觋,于庭中设酒食,以乐神。方面壁而卧,忽闻庭中喧然。回视,见堂下有数十人,或衣黄衣绿,竞接酒食而啖之。良久将散,巫欲撤其席,忽有一人自空而下,左右两翅。诸鬼皆辟易而退,且曰:"陆大夫神至矣。"巫者亦惊曰:"陆大夫神来。"即命致酒食于庭。其首俯于筵上,食之且尽,乃就饮

  • 渤海郡王大祚荣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渤海

    在1298年前的今天,0719年4月2日 (农历三月初八),渤海郡王大祚荣逝世。大祚荣(?——719.4.2),本名祚荣无姓,后因其尊称而取姓为大氏。靺鞨族粟末(松花江的简称)部人,公元7世纪末中国东北地区渤海郡国的创始人(698—719年在位),谥号:大圣明武高大王。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军

  • 大祚荣是谁?渤海国创始人大祚荣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祚荣,唐朝,渤海国

    家世背景大祚荣粟末靺鞨(靺鞨族分支之一)人,他的父亲乞乞仲象原是粟末靺鞨中的一个部落首领,曾依附于高句丽政权。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灭高句丽之后为了防止高句丽政权复辟并有效控制高句丽遗民与临近靺鞨、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将大批高句丽遗民和一部分靺鞨人强行迁往内地。其中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率其

  • 渤海国是怎么灭亡的?大祚荣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祚荣,唐朝,渤海国

    唐朝鼎盛时期,在中国的东北大地上,出现了一个以粟末靺鞨族为主的靺鞨国。公元713年,其首领大祚荣被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该国在后来的战乱神秘消失。而在北京郊区怀柔区,有一个怀柔第一行政大村“渤海所村”,这里边是纯属巧合还是有其内在的联系?史料记载公元698年至926年,靺鞨人大祚荣在大唐东北地区建立

  • 崔彦昭人品这么样?忠孝仁义的谦谦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崔彦昭

    同时崔侍郎个人品质也十分不错。当时兵部侍郎王凝与彦昭、同举进士,但王凝先及第,曾身着便服与彦昭见面,并冷讽地说道:“君为何不考明经科呢”。当时崔彦昭年少气盛十分恼怒,遂与王凝不和。这也难怪,唐代科举考试分成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

  • 崔彦昭是什么人?唐朝崔彦昭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崔彦昭,唐朝

    崔彦昭,字思文,清河人。父岂。彦昭,大中三年进士擢第,释褐诸侯府。咸通初,累迁兵部员外郎,转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再迁户部侍郎,判本司事。特长彦昭长于经济,儒学优深,精于吏事。前治数郡,所莅有声,动多遗爱。十年,检校礼部尚书、孟州刺史 、河阳怀节度使,进阶金紫。十二年正月,加检校刑部尚书、太原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