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夷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陈夷行,字周道

陈夷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陈夷行,字周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55 更新时间:2023/12/26 20:04:22

陈夷行,字周道,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由进士第,擢累起居郎、史馆修撰。

以劳迁司封员外郎,凡再岁,以吏部郎中为翰林学士。太子在东宫,夷行兼侍读,五日一谒,为太子讲说。数迁至工部侍郎。

开成二年,夷行进平章事。杨嗣复李珏相次辅政,夷行介特,雅不与合,每议论天子前,往往语相侵短。夷行不能堪,辄引疾求去,文宗遣使者慰劳起之。会以王彦成为忠武节度使,史孝章为邪宁节度使,议皆出嗣复。及夷行对延英殿,帝问:“除二镇当否?”对曰:“苟自圣择。无不当者。”嗣复曰:“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夷行曰:“比奸臣数干权,愿陛下无倒持太阿,以柄授人。”嗣复曰:“古者任则不疑,齐桓公管仲于仇虏,岂有倒持虑邪?”帝以其面相触,颇不悦。乐工尉迟璋授王府率,右拾遗窦洵直当衙论奏,杨嗣复嫌以细故,谓洵直近名。夷行曰:“谏官当衙,正须论宰相得失,彼乐工安足言□?然亦不可置不用。”帝即徙璋光州长史,以百缣赐洵直。

帝常怪天宝政事不善,问:“姚崇、宋碌二贤□时在否?”李珏曰:“姚亡而宋罢。”珏因推言:“玄宗自谓未尝杀一无辜,而任李林甫,种夷数十族,不亦惑乎?”夷行曰:“陛下今亦宜戒以权属人。”嗣复曰:“夷行失言,太宗易暴乱为仁义,用房玄龄十有六年,任魏征十有五年,未尝失道。人主用忠良久益治,用邪佞一日多矣。”时用郭荣为坊州刺史,右拾遗宋邧论不可,荣果坐赃败。帝欲赏邧,夷行曰:“谏官论事是其职,若一事善辄进官,恐后不免有私:”夷行盖专诋嗣复。又素善郑覃,阴助其力,以排折朋党。……后□足疾乞身,罢为太子太保。卒,赠为司徒。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

译文

陈夷行,字周道,他的祖先为江左诸陈姓中的一支,世代客居颍川。陈夷行考中进士后,多次被提拔担任了起居郎、史馆修撰。因其功劳升迁为司封员外郎,凡两年,凭吏部郎中做了翰林学士。庄恪太子在东宫,陈夷行兼任了皇太子侍读,每五天去拜见太子一次,为太子太子授书讲学。多次升官担任了工部侍郎。

开成二年(837),陈夷行以本官职位任同平章事。杨嗣复、李珏相继入朝辅政。陈夷行性情孤高,素来不与他们合流,每次在皇帝面前议政,往往在言语上互相冒犯非难。陈夷行不能忍受,就称说有病,请求离职,文宗派遣使者前去他家慰劳,继续任用。恰巧朝廷委任王彦威为忠武节度使,史孝章为邠宁节度使,都是由杨嗣复一手筹划的。等到陈夷行在延英殿应答策问时,文宗皇帝问陈夷行说:“日前委任的两个藩镇节度使,恰当吗?”

陈夷行说:“如果是圣上的选择,没有不恰当的。”杨嗣复说:“如果用人都是皇上的心意就恰当,当然人心都满意。如果说这件事有办得失当的地方,臣下们怎么会没有意见?”陈夷行说:“近来奸臣多次干预朝政,希望陛下不可倒持太阿宝剑,授人以柄。”杨嗣复说:“古时任用了就不怀疑,齐桓公从仇虏中起用管仲,难道有倒持太阿授人以柄的忧虑吗?”文宗对陈夷行的话感到不高兴。乐官尉迟璋被授予王府率的职务,右拾遗窦洵直在官署内评论,杨嗣复嫌怨拿细小的事情来谈论,说窦洵直追求名誉。陈夷行说:“谏官在衙署,正应该评论宰相得失,不该论乐官。但是已经评论,须给予处置。”皇帝就委派尉迟璋任光州长史,赐给窦洵直绢一百匹。

文宗皇帝曾经责怪天宝时期施政状况不好,问:“在天宝年间,姚崇、宋璟两位贤臣还在吗?”李珏说:“姚崇已经去世而宋璟被免了职。”接着,李珏又说:“人君英明圣哲,始终如一极难。玄宗曾说从未错杀一个无罪的人,可是任用的李林甫,毁灭诛杀几十族,不也是昏惑糊涂吗?”陈夷行说:“陛下不可以将自己的权柄移交他人。”杨嗣复说:“陈夷行的话说错了,太宗改变暴乱,实行仁政,重用房玄龄十六年、魏征十五年,又何曾违背道义呢?君主任用忠良时间长了对治国有利,滥用邪辟奸佞之人一天也是多了。”

当时任用郭荣为坊州刺史,右拾遗宋邧上奏论评不合适。后来郭荣因贪赃获罪,文宗皇帝想赏赐宋邧,陈夷行说:“谏官奏论政事,是他本身的职责。如若每奏论一件事就加授一个官职,恐怕以后不免有私情。”

陈夷行所说的话,全都是说杨嗣复擅自专断独揽大权。又平时结交郑覃,暗地里给他助力,来排挤朋党。……后来因为足疾去世后,罢为太子太保,死后,封为司徒。

标签: 陈夷行

更多文章

  • 陈夷行是什么人?唐朝陈夷行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夷行,唐朝

    陈夷行是元和七年(812年)进士,早年曾效力于藩镇幕府,后到东都洛阳为官,历任侍御史、虞部员外郎。太和三年(829年),唐文宗将陈夷行召到长安,授为起居郎、史馆修撰,让他参与编修《宪宗实录》,后改任司封员外郎。太和五年(831年),陈夷行升任吏部郎中,并充任翰林学士。太和八年(834年),陈夷行兼任

  • 张弘靖仗着自己读了点书就瞧不起士兵,后被士兵反叛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张弘靖

    唐朝宪宗年间,朝廷中有一名官员叫张弘靖,他为人圆滑无比,谄上欺下,却深受朝廷器重。没过多久,他竟被朝廷任命为幽州节度使,代替了前任节度使刘总。幽州的百姓以为来了一个好官,急着要一睹张弘靖的尊容。但是张弘靖不了解幽州,根本不懂这里的风俗民情,再加上他出身富贵,所以来到幽州时,他的车驾在三军之中显得十分

  • 《山亭怀古》 唐 张弘靖,张弘靖的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弘靖

    《山亭怀古》唐 张弘靖丛石依古城,悬泉洒清池。高低袤丈内,衡霍相蔽亏。归田竟何因,为郡岂所宜。谁能辨人野,寄适聊在斯。

  • 张弘靖人物生平简介,张弘靖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弘靖

    张弘靖,字元理,雅厚信直。少以门廕授河南府参军,调补蓝田尉。东都留守杜亚辟为从事,奏改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留守将令狐运逐贼出郊,其日有劫转运绢于道者,亚以运豪家子,意其为之,乃令判官穆员及弘靖同鞫其事。员与弘靖皆以运职在牙门,必不为盗,坚请不按。亚不听,遂以狱闻,仍斥员及弘靖出幕府,

  • 【养狸述】舒元舆原文及翻译,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养狸述》

    《养狸述》舒元舆(唐)舒元舆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其体趫、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

  • 【新唐书·舒元舆传】原文及翻译,舒元舆,婺州东阳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舒元舆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

  • 大背景下看甘露之变:唐文宗何以起用李训、郑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甘露之变,唐朝

    摘要:唐文宗起用李训、郑注是为了翦除宦官的流行说法不确,实际上是为了破除李德裕、李宗闵两个官僚朋党。文宗起用他们后,认为他们同自己的太平理想契合,予以倚重,这时才翦除宦官,是实现理想的一个步骤。李训、郑注发动政变,以临时纠集的乌合之众,同拥有强大军队的庞大宦官势力斗争,必然失败。昭义藩镇的介入,抑制

  • 晚唐时期郑注和李训发动甘露之变标志着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晚唐,甘露之变,唐文宗,

    唐敬宗李湛只做了3年皇帝就被杀掉,李湛的弟弟李昂在宦官王守澄、梁守谦的拥立下当上了皇帝,是为唐文宗。文宗是唐朝中后期有所作为的皇帝之一,他看不惯宦官的胡作非为,一心想铲除宦官势力,夺回政权,便从下层分别提拔了郑注、李训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为心腹。而“甘露政变”就是由他发动的,旨在惩治宦官,夺回权力的一

  • 新唐书【李训传】原文翻译,李训,始名仲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训传】

    李训传是一篇经典文言文,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新唐书李训传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原文李训,始名仲言,字子训。擢进士第,补太学助教。从父逢吉为宰相,以仲言阴险善谋事,厚昵之。郑注佐昭义府,仲言慨然曰:“当世操权力者皆龊龊,吾闻注好士,有中助,可与共事。”因往见注,相得甚欢。时逢吉方留守,怏怏不乐,思复

  • 唐朝宰相李训,李训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训,唐朝

    李训年轻时考中进士,补任太学助教,后被辟为河阳节度使幕僚。他形貌魁梧,善于辩论,但好说大话,自以为是,因阴险善谋深受叔父李逢吉信任,与张又新﹑李续等人并称“八关十六子”。宝历元年(825年),石州刺史武昭被罢为袁王府长史,并对宰相产生怨恨之情。当时,宰相李程与李逢吉不和,李程族人李仍叔故意激怒武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