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贺知章《回乡偶书》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贺知章《回乡偶书》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488 更新时间:2023/12/9 12:39:06

《回乡偶书》作者是唐代学家贺知章。其全文诗词如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处来。

【前言】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注释】

⑴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⑶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在《辞海》中有两种读音意义: 一:(shuai)衰落;衰退。如:年老力衰。 二:(cui)1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2通“缞”。古时丧服,用粗麻布制成,披于胸前。 从诗句语境来看,“衰”应作减少讲,即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减少。 而且,古人作诗讲究合辙压韵,“衰”应与首句尾字“回”压“ui”韵。故此句中“衰”读作“cui”,一声。疏落,衰败。鬓毛衰:老年人头发稀疏减少。

⑷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翻译】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越来越少。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赏析】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标签: 贺知章中唐四明狂客

更多文章

  • 贺知章是古代最幸福的人没有之一!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贺知章

    贺知章是古代最幸福的人没有之一!为什么这么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相信大家都学过这么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没错,这首诗就算唐代著名诗人“诗狂”贺知章,小编认为贺知章应该是中国古代最幸福的人了,没有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贺知章首先

  • 贺知章:浙江的第一位状元,还被称作头号酒仙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贺知章,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贺知章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长安十二时辰》是以唐玄宗时期为背景的一部电视剧,随着此剧的热播,里面的人物受到关注,大家都纷纷找剧中人物的原型。大家关注最多的可能是圣人、太子、右相、李必这些热门人物,但是其中有一个老人家,人称何监,却是我们最应该熟悉的人。我想大

  • 贺知章:大唐最长寿诗人,活过整个盛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贺知章,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贺知章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天宝元年(742年),李白与贺知章在长安相遇。两人都是狂放豪迈的诗人,也是疏宕不拘的酒徒,虽相差42岁,却一见如故。初到长安的李白向老前辈呈上一首《乌栖曲》,年过八旬的贺老一边痛饮一边吟诵,赞叹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遂身居高位还能善终回乡!“开挂”人生背后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贺知章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贺知章“开挂”人生背后的秘密!欢迎阅读哦~唐天宝二年,京都,长安城。在四海的文人墨客都千辛万苦,想要挤进京都长安的时候。有一个老人却与众不同。他满头的银发,佝偻的身姿,写了辞职信上书给皇帝,想要辞官回乡。皇帝犹豫了再三,看着他大病初愈后憔悴的面庞,终于点头答应了他的

  • 唐朝最长寿的诗人!贺知章洒脱如梦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贺知章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贺知章洒脱如梦的一生!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天宝三年(744年),贺知章因病恍惚,求还乡里。唐玄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以御制诗赠之,太子率百官为贺知章饯行。回归故里后的贺知章住在道观中,建“一曲亭”自娱,其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二首》。再不久,贺知章病逝,年八十六

  • 贺知章的诗词都有哪些?贺知章为什么被称为四明狂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贺知章,四明狂客

    贺知章四明狂客的由来?贺知章的名作都有哪些?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贺知章的诗词。贺知章简介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

  • 李白和贺知章是什么关系?金龟换酒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白,贺知章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白贺知章金龟换酒,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天宝元年(742年),诗人李白来到京城长安。他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浏览,碰见了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

  • 李白与贺知章的友情是怎样的?李白与贺知章相差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白,贺知章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白与贺知章的友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代的李白与贺知章,是一对令人称羡的“忘年交”。贺知章他爱才若渴,热情提携诗坛后辈。当他身居太子宾客时,李白还是一个平民,诗才也只初露头角。贺知章读了李白写的《蜀道难》后,赞叹不已,称李白是“谪仙”。两人年龄相差

  • 回乡偶书之唐代诗词鉴赏,该诗表达了贺知章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代,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唐代贺知章,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

  • 贺知章笔下的春天,短短四句却都是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贺知章,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赏析贺知章的诗词吧!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轻垂下的柳条宛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也不知道是谁将细细的柳叶裁剪的如此美丽,就好像是二月的春风如同一把剪子一样。这就是贺知章笔下最为真实的春天景象。《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