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名臣李泌:隐退深山 将功名尽数舍弃

唐朝名臣李泌:隐退深山 将功名尽数舍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20 更新时间:2024/1/16 17:42:05

从古至今,官场的水一直都是深不见底,很多从政多年的老官僚,也难免有阴沟翻船的时候,但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人物,虽数次居于高位但却总能游刃于官场之中,每逢危险来临之时,便隐退深山,如此一直辅佐了四位君主。

此人便是唐朝名臣李泌,他可是当之无愧的四朝元老,曾辅佐过玄宗、肃宗、代宗以及德宗这四位君主,其所处的时代是盛唐逐渐走衰弱的那段时期。当时天下动荡不安,朝廷之上群臣各怀心思,每当新皇登基的时候,他便会被请到朝廷委以重任,等到他自认已经辅佐的差不多了,便选择隐退深山,将身上的功名尽数舍弃。

网络配图

李泌从小就天资过人,是个小神童,因为其不凡的才学,使得玄宗都听说了他的故事,得知他天赋异禀之后,专门让人将他叫到了身前问话。等到李泌长大之后,玄宗让他前去辅佐太子,久而久之他与太子之间走的便非常亲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玄宗朝着西方逃去,而太子则选择在宁夏继位新皇,也就是后来的肃宗,他开始着手召集人马来对抗叛军。就在肃宗非常需要人才的时候,李泌适时地出现了,他在肃宗手下担任高参一职,成为其最为称职的助手。

偶然一次,肃宗与他聊起了前朝宠臣李林甫,此人当初深受玄宗看重,在肃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几次进谗言希望玄宗能够将他这个太子废黜,现如今肃宗继任地位,便想着找此人报仇。只不过,那李林甫年事已高,早已经作古,肃宗却仍不肯放过他,与李泌商议着等到夺回长安之后,便将此人的墓穴掘开,再将其尸骨烧为灰烬,一泄心头之恨。

对于肃宗的此番打算,李泌连连摆手,他苦口婆心的劝说道:“您身为一代君主,应当宽容待人,虽然李林甫算计过您,但他现在既然已经是死人一个,何必再与他计较呢?如果您真的那么做的话,最后吃亏的还是您,因为这会让天下人认为您心胸狭隘,而那些叛乱之人知道您如此瑕疵必报,也就没有了投降的打算,如此来说的话,您可是非常不划算的啊。”

虽然肃宗知道他说的都是实话,但仍旧不肯罢休,他提醒李泌道:“你忘记了吗?他曾经也算计过你啊,你难道就不想找他报仇?”李泌点了点头,称:“我当然记得,但是现在太上皇年事已高,要是让他老人家知道您还惦记着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愧疚,如果他因此而积郁成疾的话,那么天下人还是会认为您是个没有肚量的君主,就算是能够包容整个天下,却无法包容自己的父亲。”

网络配图

至此肃宗才终于受到感化,取消了原本的报复计划,而李泌的此番劝谏,也能够体现出他作为一代名臣的潜质。

一般来说,朝中大臣很忌讳参与皇室的家事,但是李泌却选择大胆介入,因为这事关政局的稳定,也关乎整个天下的稳定,在当时硝烟四起的大环境下,如果皇族内部再发生什么乱子,那么整个大唐无疑会迅速走向衰落。

在平定安史叛军之时,肃宗曾想让当时勇武过人的建宁担任主帅一职,但这却遭到了李泌的反对,原因很简单,如果长此以往发展下去的话,最后可能会将玄武之变的惨剧重演一遍,故而建议肃宗将主帅之位交给太子担任。后来为了避免出现天下间两个政治中心的局面,肃宗想要将玄宗请回来,李泌便给他出主意,告诉玄宗称想要将其接回来做太上皇享福,如此果然解决了这一问题。

而在德宗时期,因为一些问题,德宗想要废太子而后立,甚至一度想要将太子杀死,但是经过的调查走访后发现,这些事其实都并非太子的过错,于是便与德宗据理力争,所谓“力争”其实在气势上也并非盛气凌人,只是通过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劝谏,终于让德宗明白,从而保全了太子。

网络配图

俗话说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李泌如此聪慧,自然对这个道理理解的非常透彻,因为其与历任君主都有很深的交情,因此难免受到一些有心人的嫉妒,开始设计对他进行攻击和陷害。

不过,每当他察觉到有人准备谋害他的时候,便会及时从混乱的政治漩涡中挣脱出来,隐居深山。虽然凭借他与皇帝的交情,其实是很有把握打败那些奸人的,但他认为在朝中应当以做事为先,至于做不做官则显得无关紧要了,没有必要在这方面去计较抗争,他这种平和的心态,非常值得我们效仿学习。

标签: 李泌

更多文章

  • “白衣宰相”李泌:一生辅佐唐朝4位皇帝,后又数次归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近日,《长安十二时辰》热播,李必、高力士、唐玄宗、杨贵妃等历史人物纷纷登场,观众为剧情、道具、演技、化妆叫好的同时,也好好学了把历史课。《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就发生唐玄宗的天宝三年。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彻底黑化,不再是原来那个奋发有为

  • 李泌史称“白衣宰相”,一生辅佐唐朝4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他一生辅佐唐朝4位皇帝,数次出仕又数次归隐,史称“白衣宰相”,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就发生唐玄宗的天宝三年。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彻底黑化,不再是原来那个奋发有为,励志向上的皇帝,他开始懈怠朝政,内忧外患之下,唐朝已经尽显疲态

  • 李亨为什么要称李泌为自己的老师? 李泌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泌,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传说神童李泌从小精通佛、道、儒等经典教义。唐玄宗李隆基知道后很是好奇,随即召他入宫。当时皇帝正和宰相张说对弈,一看眼前这个小孩子,顺便就用“方圆动静”四字为题,让张说和李泌各做一幅对联。张说顺口说道:“方似棋局,圆如棋子;动则棋生,静犹棋死。

  • 李泌曾提出两条旷世良策,皇帝为何不采取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泌。李泌,唐代奇才。他以卓越的才具,为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遗憾的是,他本可以改变大唐命运的两条大手笔良策,却未被采纳。以迂为直,彻底平定安史之乱756年12月,安禄山叛军气势汹汹!忧心忡忡的唐肃宗咨询李泌:怎么办?李泌与肃宗亲近,为时人所

  • 唐肃宗本想封第三子为元帅,李泌为什么大力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肃宗,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谈唐肃宗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带着自己的妻儿就往四川跑。在经过马嵬坡的时候,太子李亨和陈玄礼等人联合,发动了马嵬兵变,诛杀了杨国忠,逼死了杨贵妃。在这以后,李亨就带着兵北上平乱,李隆基则接着往四川跑。然而李隆

  • 李泌:辅佐了李家四代皇帝的“山中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你真的了解李泌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玄宗召集天下儒、释、道三教名士齐聚长安,打算在宫中召开一场"百家讲坛"。入宫论道说法这件事,基本相当于皇帝请私教,历朝历代都很常见,但有一点是基本统一的:凡是能够入宫给皇帝上课的,绝大多数都是些一把年纪的老头子,

  • 李泌时出生不凡,问皇帝要封赏为何大臣都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泌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的李泌是个很好玩的人。说他是隐士吧,他出入于皇宫高第;说他是官僚吧,他又常常处于山林泉下。隐时学道练功,练就了一副仙风道骨;仕时经时济世,甘当一个马奔牛走;傲时敢与皇帝叫板,弱时任由君主拿捏。《太平广记》中

  • 史书称其为“小李世民”,李泌在历史上有多厉害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李泌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在官僚政治没有构建成熟前,皇帝与太子的矛盾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从初唐到中唐的种种乱象,其实都是由这个主要矛盾衍生而来的。如果老皇帝不培养太子,太子肯定无法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等老皇帝死后,太子肯定会受乱臣贼子的欺负。如果老皇帝大力培养太子

  • 四任皇帝都离不开李泌的辅佐,他到底有多神?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泌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时期有一位大臣叫李泌,七岁就能作诗论文,被称为神童。六岁时,就受到唐玄宗的召见,并大为赏识,赏赐给李泌一些礼品,还嘱咐李家要好生抚养。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也特别喜欢李泌,经常和李泌交谈甚欢,并亲切的称他为“小友”。而且不

  • 多次挽救唐朝于危难之中的中堂重臣李泌,为什么会受人排挤?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堂重臣李泌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说起李泌这个名字,我相信十之八九的人可能对其没有印象,但是也并不能说明这个人无所作为。与之相反的是,作为中唐时期的一名贤臣,李泌几次在关键时间点做出的决策,都救唐王朝于危难之中,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