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关于李世贤的轶事有哪些 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关于李世贤的轶事有哪些 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979 更新时间:2024/1/28 15:54:16

轶事典故

侍王李世贤

1861年5月28日,三路太平军喊杀震天地攻进军事重镇金华,领头的正是年轻将领——侍王李世贤。就在洪秀全所占领的天京处于清军的重重合围之际,与之遥相呼应的浙江太平军却节节胜利,开疆拓土,或许这支部队的统帅太有才了,李世贤却非等闲。早年,他在广西大黎山随洪秀全揭竿而起,当时还是个不到20岁的毛头小伙,只沉寂了几年,随着天京内讧的爆发,终于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作为少壮派的代表人物被洪秀全起用,在天京两度告急之际,李世贤配合忠王李秀成彻底摧毁了清军的江南大营,立下不世的“救驾之功”,被封为侍王,称霸一方。

溧阳失守

1864年溧阳失守,转战江西。天京陷落后,率汪海洋、陆顺德等经广东入福建,在漳州一带坚持斗争,斩清福建提督林文察等。次年春,左宗棠率重兵分路围攻,力战不敌,撤至永定,清兵尾追,往镇平(广东蕉岭)投汪海洋,汪曾杀李部将李元茂,因畏罪而于8月23日将他杀害。

内忧外患

此时的太平天国内忧外患,年轻将领们横空出世,为太平天国一度赢来了“中兴”局面。李世贤成功占据金华后,便以此为中心建立太平天国浙江根据地,侍王府成了浙江的军事、政治中心。

后期发展

太平天国后期,滥封王位,十羊九牧,下层百姓苦不堪言,而每一位受封者的待遇、级别依然水涨船高,全然不顾死之将至,李世贤也不例外。侍王府原来是唐宋时州衙所在,朱元璋曾驻于此。明时为巡按御史行台,清朝成了试士院。李世贤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召集工匠大加修建,总占地面积达到了63000多平方米,可供10万太平军将士在府内操练。1863年太平军撤出金华以后,王府曾遭到一定的破坏,但基本保持原貌,使我们能一睹为快。

侍王府气势超凡,尽显一个“大”字,门前的照壁高大巍峨,少说也有两层楼高,严严实实地遮住了王府正门,更显得府内的神秘与幽深。北京的王府不少,可没有一家的影壁如此显赫,飞檐陡出,傲然翘起,青瓦白墙、古朴凝重,四周镶嵌着数十方雕刻佳品,实属罕见,无愧为影壁家族中的巨无霸了。那么大的面积,要填满雕刻品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工匠们把能刻上去的祥瑞之物统统刻了上去,双凤牡丹、鹤桃、水鸟荷花、蝙蝠祥云应有尽有。浮雕、平雕、透雕、划雕等手法一应俱全,而最具标志性的是正中嵌入的一方石雕团龙、精美绝伦、呼之欲出。龙是帝王的化身,除了皇宫谁敢拿它作家门口的装饰?太平军的豪气与反叛精神彰显得淋漓尽致。如今这只团龙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已被取下保管,免受风吹雨淋之苦。

照壁也叫影壁,据说是满族人的发明创造。当年,为了纪念努尔哈赤上山背参而兴建,目的是让后人不忘祖上的艰苦奋斗。视清朝统治者为清妖的太平军采取拿来主义,用其装点自己的门楣,看来好东西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

后人评价

王府

漫步穿过甬道是王府的东院大殿,后人为了纪念风云一时的侍王,在大殿正中立了一尊李世贤半身镶金塑像,目光炯炯,威风凛凛,眉宇间透着一股不屈的英气。1939年4月2日,周恩来同志为加强抗日统一战线,曾在这里做过重要的抗日讲演,为侍王府增添了几分新的传奇色彩。宽阔、高大的大殿是当年太平军首领的议事厅,殿内所有墙壁、梁柱上均绘有内容各异的壁画和彩画,琳琅满目,色彩艳丽、衬托得大殿更加金碧辉煌。大殿后面是穿堂、二殿、最后为耐寒轩。耐寒轩前的二株高数丈的千年古柏值得一看,相传为五代吴越王钱谬亲手种植,历经千年风雨,躯干斜而不倒。与东院相对的便是西院。是李世贤的办公地点和住所。

壁画和彩画

侍王府内最具价值的古迹要算壁画和彩画了,淡墨浅绛,严谨豪放,堪称太平天国艺术之绝唱。现已发现壁画119幅,彩画407幅,以往被泥土覆盖,直到1963年维修侍王府时才被发现的,使埋没了近百年的艺术珍品又重新泛出耀眼的光辉。

那么,太平军是文化的创造者,还是文化的毁灭者呢?据说,太平军一向蔑视传统文化,每到一处,焚烧文庙、劈孔子牌位,曾将江宁学宫改为“宰夫衙”用来宰牛屠狗,大伤读书人的心和尊严。

可端详这些彩画,笔调粗犷而纤细,内容丰富而阳光,看不出丝毫的野蛮与愚昧。像反映现实、描写金华人民辛勤耕作的《四季捕鱼图》,生动描绘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里渔民们捕鱼、打鱼的收获场景,情趣盎然。《采樵图》、《读书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还有反映太平天国军事、作战场景的《望楼兵营图》,还有以当地民间故事为题材的《黄初平叱石成羊》、《八仙同乐图》,以勇猛、强悍的飞禽走兽为内容的彩画也不少,《双狮戏珠》、《太平有象》等等。其中一幅《樵夫挑刺图》最“以人为本”,被视为壁画中的奇葩。在人迹罕至的茫茫大山中,一名樵夫赤足砍柴,不慎木刺入足,疼痛钻心。另一名樵夫蹲踞于地,小心挑拨,手足之情油然而生,太平军倡导的“四海皆兄弟”思想跃然壁上。此幅画取胜的关键不仅是巧夺天工的画技,更是内容的温馨与和谐。

太平天国早在广西永安就有绘制壁画的传统。建都天京,壁画更为讲究,政权内部还专设绘画机构“绣锦衙”。侍王府壁画绘制过程中,少不了一些名画家的参与,朱小尊、方绍铣、陈昌贤、陈声远等等。方绍铣当时年仅20岁,后随军到苏州、杭州、绍兴等地也绘过画。兄弟四人都参加了太平军,1921年,天京陷落六十周年之际,已经八十余岁的他为缅怀太平天国的英雄们,怀念自己青春时代,饱含深情地画了一幅《英雄图》,其风格与侍王府三进东厢额枋上的《麒鹰图》如出一辙。

《樵夫挑刺图》

立于《樵夫挑刺图》前,笔者不禁陷入沉思,洪秀全早年呼唤平等: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人人皆兄弟。可到了晚年等级制度怎又森严起来?平等思想在短短几年内就幻灭了呢?洪秀全仅仅占领了一个南京城,就开始作威作福,深居宫中,足不出户,虽杨秀清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批定时日”。清廷的细作甚至怀疑洪秀全是否还活着?天王摆谱,下面人跟着效仿,“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哪里还有“四海皆兄弟”的影子?《樵夫挑刺图》的出现说明,太平天国后期,口头上并未放弃“四海皆兄弟”的思想,只是把它画在墙上,写在纸上,成了一种摆设,一种装饰。

“每与先帝议于此,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驻足壁画前,想起诸葛亮的肺腑之言,笔者也未尝不痛恨太平天国统治者的目光短浅与腐败奢靡。天京城临破前,洪天王还沉醉于“朕的天下固若金汤”中,当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的上策时,竟神经质地怒斥:“朕奉上帝圣旨……何惧之有!”其昏庸超过清帝。李秀成在《李秀成自述》中不得不说出了:“固积今日之患,国破实洪姓之自害此也。”这样的怨气话。

太平天国后期人心涣散,长城自毁,画在墙上的《樵夫挑刺图》除了见证他们的自相残杀,没有了任何意义。更具悲剧色彩的是李世贤也成为内讧的牺牲品,死得既悲惨又无价值,虽躲过了清兵的追捕,却没躲过“兄弟”的暗杀。

其实,大逆汪海洋也是条不怕死的好汉,最后血拼清军、战死疆场。可此人对待“兄弟”心太黑,先是杀害了李元茂等投奔来的太平军将领,后又瞄上顶头上司李世贤,趁一月黑风高的夜晚,将睡梦中的侍王杀害。

天京城破之后,李世贤成为太平军最后的希望,以他的威望和能力,指挥太平军卷土重来也未可知。“祸乱起于萧墙,堡垒从内部攻破”,太平天国的败亡给这句古老的真理又增加了一条沉重的注脚。

回首侍王府,璀璨的艺术值得我们骄傲,而充斥的血腥令我们扼腕;它铸造了一个时期的文化丰碑,却无法阻挡一个农民政权的灭亡。看来,一切粉饰之词不能仅仅挂在口头上,更要付诸行动。“四海皆兄弟”的美好愿景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画几张壁画就能实现的。

标签: 清朝太平天国

更多文章

  • 李世贤撑起了太平天国的后期的一片的天空 躲过了敌人却没有躲过兄弟的暗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平天国,清朝

    乱世之中,必有英雄出现,群雄割据的事情极易出现。在清朝后期,国家早已因为闭关锁国而国力削弱,再加上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想要在中国的地域上分一杯羹,因此各地起义不断。当然,最为著名的当属太平天国运动了,在洪秀全的带领下,太平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大半个中国,并且定都南京,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然而,在清

  • 揭秘:宋太宗为什么立李贤妃的儿子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贤妃,明朝

    熟悉宋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宋朝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继任者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然而赵光义在位时期,并没有立太子,从宋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驾崩之后仍然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三儿子赵恒。这是怎么回事呢?不立太子,最后却又传位给儿子,是不符合传统儒学观点的。那么为什么赵光义不立太子呢?接下来为您揭晓。1

  • 李贤:第二个因为龙阳之好被搞下台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贤,唐朝

    唐朝第二个因为龙阳之好被搞下台的太子,章怀太子李贤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章怀太子李贤,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后次子。永徽五年出生于高宗和武后祭拜昭陵途中,自小教育良好,“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李贤的伴读。著有《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等书,还曾召集文官注释《后汉书》

  • 李贤的《黄台瓜辞》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自己会被逼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李贤

    同样是写亲人相残,《七步诗》耳熟能详,《黄台瓜辞》却鲜为人知!武则天的兽行,被一囚徒赋诗曝光,还入选了《全唐诗》!在中国历史上,有个非常混乱的特殊的时期,那就是南北朝时代,短短的170年间,朝代更迭频频,留下了许多人伦悲剧。南朝的刘宋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的朝代,共传四世,历经十帝,享国59

  • 李贤妃是什么人?生下三个皇子却默默无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贤妃,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贤妃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明朝的皇帝之中,明仁宗朱高炽的嫔妃不算多,相比他父亲明成祖朱棣在后期广征美女而形成的庞大后宫,实在有些寒酸。这与他在位时间太短不无关系,但他的儿子数量并不少,朱棣只有4个儿子,他却有10个儿子。小珏并非在宣扬多子多福的观念,也没有男

  • 李贤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被武则天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贤,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贤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武则天本来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高宗死后,她就把握大权,自立皇帝了。她没当皇帝之前,曾经立她的儿子李贤为太子。可不久,李贤却以谋反的罪名被贬为老百姓,并被流放到离京城很远的巴州地区。李贤到了巴州后,没过多久就被人杀死了。李贤是被谁杀的

  • 李贤是什么人?身为章怀太子的他到底有多可悲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贤,唐朝

    李贤是什么人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在讽刺亲人之间自相残杀的古诗词中,有两首被奉为经典,一首是《七步诗》,另一首是《黄台瓜辞》。《七步诗》通常被认为是曹操的儿子曹植所作,以讽刺曹丕残害亲兄弟;而《黄台瓜辞》则被认为出自唐朝章怀太子李贤之手,以讽谏武则天不要对至亲骨肉赶尽杀绝

  • 李贤是怎么被废掉的?唐朝第二个因为龙阳之好被搞下台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贤,唐朝

    李贤是怎么被废掉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章怀太子李贤,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后次子。永徽五年出生于高宗和武后祭拜昭陵途中,自小教育良好,“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李贤的伴读。著有《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等书,还曾召集文官注释《后汉书》,史称其“章怀注”。李贤于咸亨

  • 李贤的生母到底是不是武则天?李贤真的谋反了还是被陷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贤,唐朝

    李贤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李贤的出身及被废、被杀,一直是个谜。史书的记载,除了“官方说辞”外,又以曲笔的方式,暗示李贤很可能是武则天的姐姐武顺所生,李贤的被害,也极有可能是武则天暗中指使。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从史料的只言片语中,将相关事件整理,并作如下逻辑分析

  • 武则天为什么会那么害怕李贤?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为什么会那么害怕李贤,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武则天和李治的4个儿子中,次子李贤最像她。他不像李弘那样病怏怏毫无活力,也不像李显那样凡事不过脑子没心机,更不像李旦那样软弱无能,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他和武则天一样,是个有心计又有野心的人,是武则天最害怕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