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臣刘秉忠是如何为忽必烈设计修建元大都的?

汉臣刘秉忠是如何为忽必烈设计修建元大都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649 更新时间:2024/1/26 13:08:27

元朝开国,蒙古族定鼎中原,极力推动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跑马占地,荒废农桑,把天下臣民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在这种政治高压与民族歧视的政策下,“汉臣”想与蒙古政权谋求合作,并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是十分困难的。不过,有一位汉臣,却博得了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

此人就是刘秉忠

十七岁时的刘秉忠就出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之后,辞去吏职,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1242年,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推荐他入藩忽必烈的幕府。由于他博学多才,谋略十分了得,深受忽必烈器重,时年二十七岁。

刘秉忠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可直接参与制定国家大典,参与设计草案时,刘秉忠最大限度地施加了自己的影响。他还建议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的寓意,将当朝政权更名为“大元”。忽必烈十分满意地采纳了。

此外,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大都”和“上都”的建设,特别是修建元大都,可以说现代北京的原始轮廓就是在那时划定的。由于新城规模宏伟,耗资庞大,刘秉忠与同僚张柔、段桢等人事必躬亲,尽心竭虑。历时十八年建成后,忽必烈又采纳刘秉忠的建议,将新都命名为“大都”。

元大都城的平面设计,以《周礼•考工纪》关于都城建设为指导思想进行规划修建,符合汉统治者建都思想。新建之城街巷规划极有规律,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除了大小街之外,还有384火巷、29弄通,十分壮观,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

此外,刘秉忠还是一个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散曲家。在天、卜筮、算术、文学上都有成就,计有《藏春集》等四十五卷。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9日 元朝颁行郭守敬的《授时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的今天,历史上的今天12月19日

    1280年12月19日 元朝颁行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的《授时历》在734年前的今天,1280年12月19日 (农历冬月廿六),元朝颁行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的《授时历》。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汉族。生于元太宗三年

  • 郭守敬简介 元朝时期天文学家数学家郭守敬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郭守敬,元朝,科学家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

  • 杨基所作的《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似若咏物,实系喻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基,明初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明朝初期诗人,“吴中四杰”之一,他的诗风清俊纤巧,五言律诗境界开阔,被誉为“五言射雕手”。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杨基所作的《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吧。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杨基 〔明代〕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

  • 杨基所作的《春草》,写出诗人对生命意义哲理性审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基,明初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明朝初期诗人,“吴中四杰”之一,他的诗风清俊纤巧,五言律诗境界开阔,被誉为“五言射雕手”。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杨基所作的《》吧。春草杨基 〔明代〕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

  • 《天平山中》元末明初时期杨基隐居时漫步山中,有感而作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基,明初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明朝初期诗人,“吴中四杰”之一,他的五言律诗境界开阔,被誉为“五言射雕手”。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杨基的诗作吧。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因四人或是吴中人,或在吴中生活多年,并以诗名著世,故时人比之于初唐四杰而称之为“吴中四杰”。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

  • 金宣宗完颜珣的简介 金宣宗为什么要南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宣宗完颜珣,完颜珣

    金宣宗完颜珣是南宋时期金国的一位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的的孙子,金朝的第八任皇帝,在位时间十一年,由于他对外措施的错误,导致金朝灭亡。完颜画照完颜珣是金国的一代昏君,他在任期间国家的国土不断沦丧,在贞祐二年三月,金国和蒙古议和成功,但是金国没有遵循议和的条件,随后金宣宗就南迁到了汴京,这个举动激怒到了

  • 金宣宗完颜珣大力的弘扬儒家文化而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金宣宗

    金宣宗完颜珣是南宋时期金国的一位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的的孙子,金朝的第八任皇帝,在位时间十一年,由于他对外措施的错误,导致金朝灭亡。完颜珣生于世宗大定三年(1163年),初封温国公,授特进之职,后赐名珣,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晋爵丰王,随后历任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又改封为翼王、邢王、丰王。至宁

  • 为什么说金宣宗完颜珣伐宋是他最大的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金宣宗,完颜阿骨打,儒家,金国

    金宣宗完颜珣是南宋时期金国的一位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的的孙子,金朝的第八任皇帝,在位时间十一年,由于他对外措施的错误,导致金朝灭亡。完颜珣是金国的一代昏君,他在任期间国家的国土不断沦丧,在贞祐二年三月,金国和蒙古议和成功,但是金国没有遵循议和的条件,随后金宣宗就南迁到了汴京,这个举动激怒到了蒙古,战

  • 历史上对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评价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实甫

    王实甫的名字是德信,应该是王德信,字是实甫,今天人们说到名字都是一个,在古代名和字是两个意思,古人一般都有名和字,并且名和字意义相似,或者说字是名字的解释,名与字相互呼应。德信和实甫其实就是古代人名和字的典范,王实甫的名与字也是相互呼应,互为释义的,下面解释一下,王实甫的名和字到底怎么回事。王实甫画

  • 王实甫简介 元朝时期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实甫,元朝,杂曲家

    王实甫,名德信,定兴(今定兴县)人。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