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简介 历史上李元昊怎么死的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简介 历史上李元昊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639 更新时间:2024/1/7 23:38:10

李元昊简介:李元昊是西夏开国皇帝,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李继迁孙,李德明长子,生母卫慕氏。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被其子宁令哥所弑,死后葬于泰陵。

西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1048年),西夏开国君主。又名曩霄,因先世宋赐赵姓,故又称为赵元昊。李元昊少年时身型魁梧,而且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尤好法律和兵书,通汉、蕃语言,精绘画,多才多艺。其父在位时,已经不断对外出战,扩大势力。雄毅大略,不甘臣服于宋,遂称帝,建国号夏。

宋伐之于三川口、好水川等战役给予宋朝沉重的打击,宋不能克,乃封为夏国主,曾订定官制﹑军制﹑法律及创制西夏文字。1032年以太子身份继位,仍称藩与宋,后来为表独立,废唐宋分别赐李、赵姓,改姓嵬名,改名曩霄,自称兀卒,以元魏室后裔自居,并以严酷手段彻底翦除守旧派。

大庆三年十月十一日(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命大臣野利仁荣创西夏文,大力发展西夏的文化。建国后推动教育,创蕃学,西夏文教之风。开凿“李王渠”,以便西夏国民耕种,三次分别于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及定川砦(今甘肃固原西北)等战中大败北宋,并于辽夏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大胜辽国,奠定西夏在辽、宋两国的地位。

本来有意夺取关中之地,攻占长安,但因宋军顽强抵抗,夏军战败,直捣关中之美梦就此破灭。但由于战事繁多,西夏经济破损,遂于1044年与北宋签订庆历和议,向宋称臣,被封为夏国王,为西夏建树良多,堪称一代英豪。

他的文治武功卓有成效,但他本人也有不足之处,在位16年(1032年继承王位起计),猜忌功臣,稍有不满即罢或杀,反而导致日后母党专权。另外,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导致西夏内部日益腐朽,众叛亲离。

据说他下令民夫每日建一座陵墓,足足建了三百六十座,作为他的疑冢,其后竟把那批民夫统统杀掉。废皇后野利氏、太子宁林格,改立与太子订亲的没移氏为新皇后,招致杀身之祸。

延祚十一年正月初二(1048年1月19日),李元昊酒醉回宫,其子宁令哥趁元昊酒醉时,将其刺杀,元昊惊觉躲闪,被削去鼻子,惊气交加。最后因失血过多,鼻创发作,不治而亡,享年46岁,庙号景宗,谥号武烈皇帝,葬泰陵庙号景宗。宁令哥后来因弑父之罪被处死。

标签: 李元昊简介

更多文章

  • 西夏王李元昊简介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夏皇帝,李元昊,西夏,古代皇帝

    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是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11月10日-1048年1月19日在位),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李继迁孙,李德明长子,生母卫慕氏。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

  • 揭秘:北宋朝第一大帅哥狄青到底帅到何种地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狄青,帅哥

    导读:狄青是北宋第一大帅哥。到底有多帅?帅到上战场不敢以真面目视人,怕敌人看到狄青长得太过秀美,嘲笑宋军无人,派了个奶油小生来打仗。在延州前后四年,狄青参加了大小战役二十五次,中流矢八次,每次战斗狄青都身先士卒,受伤后,仍顽强杀敌,屡立战功。战场上的狄青装束非常独特,披头散发,戴上青面獠牙铜面具,“

  • 宋朝执法有多严?名将狄青因烧纸没报备贬官至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执法,狄青

    宋朝执法有多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都非常重视消防灭火工作,制定了相关的法规法典,凡触犯条例者,轻则杖笞、监禁或流放洪荒地带,重则斩首且抄没家财。不过,大多数的王朝都是对犯有“失火罪”或“放火罪”的个人进行惩戒,一般不处罚相关的官员。但是,独有宋代是个例外。宋代的火灾比较多,据《宋史·五行志·

  • 英雄莫问出处 北宋之面涅大将:狄青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英雄,大将,狄青

    面涅将军——狄青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干嘉佑二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北宋大将。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宋

  • 范仲淹《江上渔者》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译文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赏析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

  • 揭秘大辽太后萧燕燕:成为契丹太后还与情人同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萧燕燕,契丹,辽国,韩德让,太后

    导读:有如此恩宠,韩德让自然忠心耿耿,竭尽全力辅佐这对母子。后来,年已古稀的他还曾远征高丽,为大辽江山誓死拼打。不料在归途中得了重病,当时的皇帝和皇后还亲自赐药抚慰。他死后,被葬在萧燕燕的乾陵旁。这样,他就可以和他心爱的女人永远在一起了。萧燕燕(953—1009),名绰,小字燕燕。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

  • 辽国史上的一代女皇萧燕燕:怎么吞并后宫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辽国,萧燕燕,后宫

    中国历史总是“一边儿倒”。男人走运,自然要当主角;不走运,就做配角;女人,连“跑龙套”都没资格,更别提登堂入室、参与朝政了。唯独《契丹国志》和《辽史》大爆“冷门”,这个政权“集体怕老婆”。他们有个奇怪的风俗:“凡事只从妇谋。”这就为女人抛头露面,扫清了道路。辽国后妃的胳膊都很长,简直是一群“事儿奶奶

  • 揭秘:辽国第一女主萧燕燕为何杀掉宠臣的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辽国,萧燕燕,韩德让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辽朝太后萧绰(萧燕燕)简直就是韩德让不折不扣的“小三”。辽景宗去世后不久,孀居的萧绰就召来受景宗遗命辅政的汉人韩德让。带着草原女子特有的豪放直爽,她主动提出要他“入居帐中”,理由是当年她曾与他有过婚约,并已定好婚期,只可惜她被选为贵妃而未能如愿。但这段未了之情却一直藏在她的心底,现

  • 令宋太宗胆寒的契丹皇后萧燕燕:十七岁步入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契丹,宋太宗,萧燕燕

    民间广为流传的评书《杨家将》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她的原型,就是契丹历史上举足轻重、风光无限的承天皇太后。萧太后,名萧绰,小名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与《杨家将》等戏剧、小说中杀伐决断、率领虎狼之师与宋军大战于燕云一带的“母夜叉”形象大为不同的是:历史上的萧燕燕实际上是个美女政治家,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