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代的大诗人赵翼,中了状元为何又被降为探花?

清代的大诗人赵翼,中了状元为何又被降为探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861 更新时间:2024/1/11 12:51:26

赵翼是清代有名的学家、史学家、诗人,虽然仕途没有顺风顺水,但仍能名流千古。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赵翼曾差点中了状元,但在阴差阳错中屈居探花,赵翼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转折。

早年赵翼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曾五次会试都落第了,乾隆二十一年他有幸被选调到了军机处上班,担任军机章京,令他没想到的是,正是他的这一身份让他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受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赵翼已经三十六岁了,他在这次恩科考试中获得了第一的成绩,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进贡,本来状元是稳了,但是乾隆皇帝在钦点状元时,却将他与杰的试卷对调了一下,结果本为探花的王杰夺得了状元,而赵翼却只中个探花。为什么赵翼会丢了状元呢?这其实与当时的科举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就在前一年,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状元榜眼分别被毕沅和诸重光夺得,这在当时引发了人们的纷纷议论,有的人认为二人皆为军机章京出身,因此能够在殿试中取得好成绩与阅卷的军机大臣偏袒有关。过了不久又发生了御史眭朝栋上疏建言被杀一事,这让原本饱受非议的军机处更是处在了风口浪尖上,许多军机处大臣再也不敢上疏言事了。赵翼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参加了恩科考试,当时皇帝钦定的9位殿试读卷官中有两位军机处大臣刘统勋和刘纶,其中刘纶是赵翼的老乡,私交甚好。据记载赵翼为了避嫌,曾故意改变自己的字体,让二刘认不出他的卷子,从而能够客观公正地评卷,但“事与愿违”,最终赵翼在这次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

乾隆皇帝之所以将二人名次调换,主要出于几个原因:其一便是赵翼的军机章京的出身以及与二刘的关系,这让乾隆皇帝对赵翼的成绩生疑。其二是为了均衡地区差距,清朝科举取士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状元往往被江浙一代的文人所得,因此乾隆皇帝试图平衡这一文化差距。在恩科考试中,第一名的赵翼为江苏人,第二名为浙江人,只有第三名王杰为陕西人,而且前两位又都是内阁中书,因此乾隆皇帝通过人工调整的方式来稳定全国局势。其三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乾隆时期陕西的局势不稳定,因此如果陕西人王杰成了状元,对朝廷拉拢当地的精英分子是有帮助的。总而言之,赵翼丢了状元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寓意,成为皇帝巩固其统治基础的牺牲品。

标签: 赵翼

更多文章

  • 揭秘:赵翼的作品对研究清朝历史有何价值?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翼,史学家,文学家,清朝

    赵翼是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诗词在清朝时一绝,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赵翼的诗歌具有很鲜明的个人特色,他的一生留下了很多为后人称道的诗歌,赵翼的生平经历很丰富,下文是大概的赵翼简介。赵翼的父亲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赵翼接替了父亲的职业,成为一位私塾老师,他优秀的文学素养也为今后的人生

  • 解密:清代诗人赵翼在广州当官有什么待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诗人,赵翼,官员,

    清代著名诗人赵翼在考场既得意又不得意,得意的是不负多年苦读,终于金榜题名,考上了进士,而且是前三名;不得意的是,本来考官们都认定是状元了,但是只因赵翼是江苏人,而乾隆觉得陕西好一阵没出状元,于是殿试改卷的时候临时改陕西的王杰为状元,赵翼落到了第三名。赵翼一直以此为憾事。公元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 清代大才子袁枚为何一生只写了一首词《满江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代,袁枚,诗词,

    袁枚是清代诗人、散文家。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袁枚字子才,人如其字,袁枚是位不折不扣的大才子,他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袁枚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

  • 大才子袁枚为何一生只写了一首词?清代袁枚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袁枚,乾隆三大家

    袁枚是清代诗人、散文家。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袁枚字子才,人如其字,袁枚是位不折不扣的大才子,他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袁枚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

  •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 性灵派三大家之袁枚资料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袁枚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浙江钱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他与纪晓岚(清乾隆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有“南袁北纪”之称。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

  • 蒋士铨《水调歌头·偶为共命鸟》:开篇即定下悲剧性的基调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蒋士铨,《水调歌头·偶为共命鸟》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

  • 蒋士铨《岁暮到家》:这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蒋士铨,《岁暮到家》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

  • 清朝诗人蒋士铨一首诗,写出了过年回家父母的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蒋士铨,清朝

    我们过年为什么要回家?很多时候并非是因为我们有多么想家,而是因为家中有一个等待我们的人。他们时刻都欢迎着、等待着我们回去。尤其在岁末年初的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中全家团圆的情结,在年纪越来越大的人心中,长得越来越茂盛。还记得过年刚回家时候父母的反应吗?这首古诗当中的十个字太形象了。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

  • 清朝奇葩状元李蟠带着36个馒头进考场,写到深夜才交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蟠,状元

    科举考试从隋唐开始,直到清末,有历史记载的状元共356名,这些状元各有不同经历。其中有这么一位状元,殿试经历可谓独步古今,揣着36个馒头进考场,别人都交卷了他才刚开始,最后却被康熙指定为状元,他就是李蟠。李蟠,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明朝天启时的举人,父亲是明朝弘光时的拔贡。从小资质聪慧,36岁中举,4

  • 趣闻揭秘 历史上饭量最大的状元李蟠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蟠

    状元大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然而历史古城徐州清代状元李蟠碑园、状元碑亭,状元纪念馆却有个趣闻。小编对状元李蟠做一些细节性的探讨,结果得知李蟠居然是历史上最能吃的状元,食量大的惊人,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网络配图李蟠(公元1656年—公元1729年),江苏徐州丰县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李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