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洗菜女到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南宋理宗皇后谢道清

从洗菜女到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南宋理宗皇后谢道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320 更新时间:2024/1/20 7:07:05

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长河中,有无数才华出众的女子,有的已广为人知,有的却鲜为人知。南宋理宗的皇后谢道清,度宗时尊为皇太后,恭帝时更尊称太皇太后,并垂帘听政,主持朝政,实在是一位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出色女子。

谢道清(1210-1283年),生于南宋宁宗嘉定三年的台州临海。南宋时期,临海成为重要的辅郡,城内商贾云集,城外白塔鱼市兴盛,有“夜潮千橹急,贩鲜人上船”的诗句。谢道清的祖父谢深甫,官拜右丞相,以“为相稳健”著称,封鲁国公、信王;父亲谢渠伯官至朝奉大夫,追封卫王。但谢道清年少时父母早亡,只在老家过着大家闺秀的闲居生活,她美丽聪慧,端庄贤淑,芳名不胫而走,消息甚至传进了临安宫廷……

有关谢道清入宫封后,民间有不少传说。谢道清祖居临海东郊(一说邵家渡下渡村),村头有小溪、石桥、河埠。谢道清虽出生名门望族,但她却不愿在深闺养尊处优,而是常常与女佣一起上桥头溪边洗菜。据说每当道清临水照影,但见自己头戴凤冠,身穿锦衣,艳丽无比,这连谢道清自己也深为惊异。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道清身上染了疥疮,她不想让自己身上的疮疖被人瞧见,所以洗菜时连衣袖也不卷起。一次,朝廷的选美钦差路过水边,见这位光艳女子洗菜不卷袖,就问缘由,谢道清随机应道:“真龙不露爪么!”钦差见她既明艳又出言不凡,就立即让她上轿进京。奇怪的是,谢道清的轿子一到天台,面容从颇为憔悴到容光焕发;到了嵊县,全身痂痕褪尽;到了临安进宫时,谢道清成了国色天姿的佳丽。进宫后,理宗皇帝见她端庄秀丽,十分欣喜。与之叙话,谢道清应对如流,皇上龙心大悦。

传说仅是传说而已,自然不可当真,然而,谢道清从洗菜女到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确实富于传奇色彩。据《宋史》记载,谢道清“绍定三年(1230)九月,进贵妃;十二月册为皇后。”可谓一步登天。时年道清20岁。

谢皇后虽然年轻资历浅,但她在宫廷内举止端庄,知书明礼,好学不倦,为宫内上下所尊敬,尤其是深得理宗之母杨太后(绍兴人)的喜爱。

“理宗亲政之初,慨然思有所作为,急欲洗濯三十年积弊以实现‘中兴宋室’的宏愿。他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振兴图治之举,被历史上称为‘端平更化’……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无情的现实却打破了宋理宗种种美妙的幻想。”①理宗在位长达40年之久,但总体看,他是一位平庸无为的皇帝。先是专宠贾妃,贾贵妃死后,阎贵妃又因美色得宠。而谢道清对此处之泰然,作为皇后,她平时颇留意国事,明析时政,尽力佐助理宗皇帝。当时,南宋朝廷有一段较长时期的稳定,谢道清实在是功不可没。有一件重大事件可以佐证。

开庆初年,蒙古兵渡过长江,把鄂州(今湖北武昌)团团围困,军情十分紧急,朝野震动。这时,理宗皇帝召集文武百官议事,一些大臣乘机提出要将国都从临安东迁,以避开敌人锋芒,理宗举棋不定。谢皇后得知此事,万分焦急,她力排众议,指出这是“动摇民心”的下等策略,请皇上留跸。理宗权衡得失,终于听从了谢皇后的明谏,放弃了迁都的念头,稳住了军心民心。

景定五年(1264),理宗驾崩,他的儿子赵 接位,即度宗皇帝,改元咸淳,尊谢皇后为皇太后。时年54岁的谢道清,一面经受理宗皇帝死别的伤痛,一面挑起了协助新君初政的重任。在那内忧外患的危难时刻,她又十分艰辛地扶助度宗熬过十一个春秋,使风雨飘摇中的半壁江山得以残存。

咸淳十年,度宗驾崩,与理宗皇帝安葬于绍兴富盛攒宫(南宋有六位皇帝皇后归葬于此,后人称“宋六陵”)。度宗的儿子恭宗即位,谢道清被尊为太皇太后。恭宗此时年仅4岁,众大臣奏请谢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时年65岁的谢道清虽推辞再三,最后还是应允众大臣的奏请,毅然挑起扶幼理政的重担。当时,南宋王朝国力衰微,诸事棘手。谢道清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地应对连年战乱和巨大的军费支出,诏令“汰冗员,节费用,蓄国力”,以其所能致力于变革朝政,蓄养国力的各项主张。当时,“内除奸,外御侮”,是谢道清面临的最大难题。

德祐元年初,20万元兵破鄂州,沿长江东侵。谢道清命丞相贾似道领兵御敌。贾似道畏惧元兵,无心作战,竟去巴结元军头领伯颜,送去黄柑、荔枝等礼物,但伯颜不卖账。宋兵在鲁港被元军击败(今安徽芜湖西南),贾似道躲避到扬州。这件事激起公愤,大臣陈宜中面奏太皇太后,请求斩贾似道以谢天下。谢道清深知贾似道权倾朝野,专权误国,罪孽深重,天怨人怒,但贾似道乃“三朝元老”,其姊是理宗皇帝的宠妃,谢道清与贾似道还是台州同乡。即便如此,谢道清还是以国家社稷为重,于1275年三月罢了贾似道的相,与此同时,尽改以往贾似道不恤百姓之弊端,清除贾的同党,平反被贾似道诬陷的冤案。谢道清作了如此一系列处理,还是难以平民愤,大臣谴责贾似道“既不死忠,又不死孝”,谢道清思虑再三,决定放逐贾似道到漳州。在押解途中,贾被监官处死。

幼主恭宗在位,谢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先后两年时间,朝廷内部清除了像贾似道这样的奸相,内部得到一定程度的整治。然而,此时外部边报似雪片飞来,烽火连天,南宋王朝危若累卵。“面对元军铁桶似的合围攻势,临安城内人心惶惶,……南宋朝臣纷纷弃官逃跑,连左丞相留梦炎也弃官循逃,令主持朝政的谢太后心寒不已,忍无可忍,她愤而起草一份诏书,张贴于朝堂,诏书曰:‘我大宋建国三百余年,对士大夫向来优礼有加,眼下我与新君多难,大小朝臣无一人一语号召救国,以平日所读圣贤之书,所许谓何!于此作此举措,生何面目对人,死何以见先帝。”②

谢道清虽有心回天,力挽狂澜,但赵家的南宋王朝到了度宗、恭宗时期,已是强弩之末。面临残局,谢道清御侮之志依然不移,她几番亲书急诏,调集各路军马奋力抗敌。“强敌压境,社稷将倾。谢太后要各地起兵‘勤王’。”③一批英雄豪杰,奋起与元军苦战。赣州知州文天祥招募数万义兵赶来护卫临安;台州杜浒招募义兵四千奔赴临安,江南大地涌动抗击入侵的风云。但是,与锐气旺盛的元军抗衡,宋军明显寡不敌众,加上南宋上下人心浮动,主和派势力抬头,对于谢道清的抗敌诏令,响应者逐渐减少。

此时,传来了元军攻陷常州的消息,临安门户独松关也危在旦夕,京城为之震荡,在抗战失败,朝廷一片主和声中,谢太后无可奈何,委曲求全,派遣大臣陆秀夫前去请和,但元军统帅拒绝请和,并挥师直逼临安。面对强敌将临,谢太后提升文天祥为左丞相,派他与元军统帅伯颜谈判。在谈判中,文天祥严词斥责元军的入侵,元军头领恼羞成怒,将文天祥扣押。急难中,谢皇后让陆秀夫等旧臣携幼主出逃南方,企望赵氏一脉得以延续。

德祐二年(1276)二月,为保全临安城,使黎民免受兵火洗劫,谢道清派仙居籍的左丞相吴坚等,赴元大都(今北京)将降表进呈给元世祖忽必烈,南宋至此基本告亡(后赵昰、赵昺 从临安逃亡闽、广,组建赵宋流亡政权,并使用景炎、祥兴年号,直到兵败崖山,陆秀夫抱帝昺投海而尽,这一流亡政权才彻底垮台)。是年八月,谢道清被元军从临安押往大都居住,降封寿春郡夫人。又过了七个年头,谢道清74岁那年,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归葬于家乡,墓葬邻近其父亲的陵室。现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还保存有谢皇后的一些遗迹,城内崇和门边有一条“洗菜桥”巷,就是相传谢皇后常去洗菜的地方,城东勾山一带原是谢丞相府上台坊的踪迹。城东谢里(鲁)王,村名沿用至今。

宋朝历代的皇后、妃嫔,基本上没有在史册上留下她们的名字,有的只知其姓不知其名。唯独这位谢道清,史籍上作了较为详细记载。说明谢道清其人其事,确非平常皇后可比拟。对于谢道清最后下诏降元,后人非议颇多,认为她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其实,我们从历史观实际出发,对于南宋末期孤儿寡母式的残破局面,降元实在是一种必然的大势,太皇太后谢道清实在有太多太多的无奈,我们实在无法苛求其率兵抗战到底。

有关谢道清的是非功过,后人自有不少评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刘邦是英雄,难道项羽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舍半壁江山,求一统天下,这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况且,谢道清制止迁都、惩办奸相,尤其是几度组织抗击元军,重用宋末“三杰”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更是可圈可点的政绩。在中国历史上,诸如文天祥这样彪炳千秋的英雄人物,就是谢道清提携起来的,实在令人赞叹!谢皇后其实是一位被历史烽烟埋没的女中豪杰,她恐怕比后来的那位慈禧太后,要可敬可爱得多。

注:

①见曾庆瑛、刘耕荒著《南宋末三帝》47页。

②见刘耕荒、曾庆瑛著《南宋末三帝》37页。

③见林正秋著《南宋都城临安研究》612页。

更多文章

  • 宋理宗皇后谢道清:丑女谢道清如何登上皇后宝座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理宗,皇后,谢道清,丑女,南宋

    灰姑娘嫁王子的童话故事,在全球流传甚广,殊不知,中国南宋还真的发生过类似的传奇故事,有一位灰姑娘,曾一次又一次地书写人生与家国童话,其中的美丽与哀愁、无奈与凄凉,又岂是普通的一则外国童话堪与比拟!这位灰姑娘的芳名叫谢道清,是南宋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降元太后”,又称南宋末代太皇太后。那么,她是如何以一个

  • 谢太后简介 南宋理宗皇后谢道清的别样人生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谢太后,谢道清,宋理宗

    谢太后简介:谢道清(1210年—1283年),天台人,宋理宗皇后,共主南宋朝政2年。祖父谢深甫,曾任右丞相,因拥立杨太后有功,杨太后选谢女入宫,恰好此时宫中有鹊来巢,以为祥兆。而道清生而黧黑,眼睛旁有一黑痣,入宫后一次大病,皮肤脱去后莹白如玉,黑痣也没了。本来理宗欲立贾氏为后,但杨太后认为谢氏端庄有

  • 孝全皇后与恭慈皇太后之间的关系怎么样?两个人是水火不容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孝全皇后,恭慈皇太后

    在清朝后宫,有时会出现皇太后与皇后同时存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虽然皇后是名义上的六宫之主,但不得不说,皇太后在后宫事务方面也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有时甚至会起主导影响。于是,身为儿媳的皇后便会以长为尊,给皇太后三分薄面,但清朝却有一位强势的皇后,与皇太后争夺后宫大权,最终丢掉了性命,她就是孝全成皇后钮祜

  • 宋度宗皇后全皇后简介 全皇后全玖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度宗,宋度宗皇后,全皇后全玖,宋朝皇后

    全皇后全玖,浙江会稽人,宋度宗皇后。度宗死后被尊为皇太后。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谢太皇太后带领宋恭帝投降,全太后也随儿子被押解到大都。最后在大都的正智寺出家为尼而终。早年经历宋度宗全皇后,会稽人,理宗母亲慈宪夫人的侄孙女。她略通书史,年幼时跟随父亲全昭孙任岳州知州。开庆初年,任期已满回朝,经过潭

  • 宋江曾与晁盖争夺梁山的领导权:谁射死了晁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江,晁盖,水浒

    《水浒》中托塔天王晁盖是宋江之前的梁山老大,曾有人推想如果晁盖不死,梁山会去向何方。其实,晁盖是必须要死的,梁山原本就不是他的梁山。所以,后来排座次的时候,时迁白胜这等人都上应星宿了,晁盖却连个土地爷也没混上,证明他就是个打酱油的。水浒梁山上,在晁盖和宋江之间一直在进行领导权的争夺,这一点早有公认。

  • 晁盖是怎么死的?水浒中注定死的悲剧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晁盖,水浒

    晁盖是怎么死的?熟读水浒的人都知道晁盖死于史文恭之手,然而再往深处去回味,我们会发现晁盖不是死在史文恭手里,其实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他的死亡,显示了梁山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悲凉。就晁盖本人来说,在他身上有一个结,这个结解不开,就只有死亡这一条路。刘唐、公孙胜这些江湖游民,听说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有十万贯财宝

  • 揭秘一个真实的高俅:历史上的高俅是奸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高俅,历史上的,奸臣

    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高俅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而广为人知。他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场,因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术,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所赏识。在端王登基成为皇帝后,高俅便飞黄腾达,很快官至太尉。他陷害林冲,手段之毒辣,心计之精巧,让开卷不久的读者瞠目结舌! 120回《水浒传》结束,108 条梁

  • 历史上真正的高俅 有恩必报援助落难中的苏轼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俅,宋代

    导读: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高俅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而广为人知。他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场,因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术,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所赏识。在端王登基成为皇帝后,高俅便飞黄腾达,很快官至太尉。他陷害林冲,手段之毒辣,心计之精巧,让开卷不久的读者瞠目结舌!120回《水浒传》结束,108条

  • 古代跑官的闹剧:北宋高俅凭“球技”当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跑官,野史

    以“男色”邀宠而得意于官场公元前542年,楚灵王绞杀其侄郏敖,自立为王。《韩非子》载:“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人多以为灵王仅喜欢宫女之细腰,其实,其所好之细腰,绝非唯有女性。相反,主要以男人细腰为美。结果,其选官任职的一大标准是:细腰。因此,楚王庭前的士臣,纷纷屏息束腰,节食减肥。宁可饿得

  • 南宋抗金抗蒙名将孟珙主要功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宋,名将,孟珙

    孟珙(1195年—1246年),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