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神宗钦成皇后朱氏简介 宋哲宗生母朱皇后生平

宋神宗钦成皇后朱氏简介 宋哲宗生母朱皇后生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67 更新时间:2024/1/16 22:12:49

钦成皇后,朱氏(1052~1102),宋神宗德妃,宋哲宗生母。开封人。

父亲崔杰,为平民,在她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李氏改嫁朱士安,又将她托付给一位姓任的亲戚抚养,因此她就有了三位父亲。

1068年选为宫嫔,得神宗宠幸,先后生下二子一女,即宋哲宗赵煦、蔡王赵似、徐国公主。累晋才人、婕妤、德妃。元丰八年十月(1085年)宋哲宗即位,因当时宣仁高太皇太后、钦圣向太后皆居尊,故朱氏没有被尊为皇太后,只尊为皇太妃。

元祐三年,宣仁高太后下诏尊崇朱太妃,提高了她在后宫的地位。绍圣中期,钦圣向太后再次下令提高朱氏的地位,为她居住的地方建立宫殿,称“圣端宫”;改乘车为乘舆;可以由宣德东门进出宫廷;百官上笺称“殿下”。追赠崔、任、朱三位父亲皆至太师、太保。但朱氏始终没有被尊为皇太后。

宋徽宗即位,奉礼尤谨。崇宁元年二月薨,年五十一,追册为皇后,上尊谥“钦成”,陪葬永裕陵。

与婆母高太后的关系

(一)

朱氏性格温顺恭敬,对人十分温和,不干预朝政,也不以自己是皇帝生母而自傲。高太皇太后(即宣仁皇后)却不怎么欣赏她,甚至还经常训斥她。

元丰八年,朱太妃护送神宗的灵柩前往巩县陵区安葬,途中在永安驻留。时任河南知府的韩绛曾担任过宰相,知道朱氏的身份,对她十分尊重,亲自从洛阳赶到永安迎接,礼仪侍奉极其周到。朱太妃非常感动,回宫后还念念不忘,忍不住向身边人诉说此事。高太后知道竟勃然大怒,当面训斥道:“韩绛是先朝老臣,你如何配受他的礼遇!”。朱太妃当场被骂哭,不停向婆母谢罪。一些善于拍马的大臣顾不得朱太妃的身份,竟立即罗织了几条所谓朱氏的罪名上奏,要求严惩朱氏,以讨好高太后。

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为姑姑对朱太妃的态度深感不安,而起居舍人邢恕也劝高公绘应多为高家的未来打算。他说道:“太妃是当今皇帝的生母,理所当然应受到尊崇。小人挑拨离间的风气,绝不能继续。高后对太妃的态度若被皇帝知道,你们高家以后麻烦可就大了。”并将自己写的一份尊崇太妃的奏章拿给高公绘,要他抄一遍,由他出面劝姑姑高太后礼遇太妃。高公绘照办。高太后阅罢奏折,颇感惊讶,问高公绘:“你平素不多识字,如何写出这等文章?从实讲来!”公绘不敢隐瞒,具实以奏。高太后大怒,当即将刑恕贬到湖北随县。

冷静之后,高太后觉得刑恕和高公绘的话无论从礼法还是自己的长远利益考虑,都是有道理的。于是在元祐三年下诏:“《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其寻绎故实,务致优隆。”。朱太妃在舆盖、仗卫、冠服的待遇得到提高,和皇后一样。

(二)

高太后不喜欢朱氏,令她万万料不到是,正是这个儿媳妇朱氏,在她身故后的危急时刻,挽救了她和高氏家族的命运。

事情是这样的: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危,朝廷发生一场皇储之争:宰相王珪拥立神宗的儿子赵煦,而蔡确、邢恕则密谋在高太后亲生的两个儿子雍王赵颢和曹王赵頵中,选立一人为帝。为保证事情成功,蔡、邢二人甚至安排了杀手,意图暗杀王珪。激烈争斗中,高太后遵从了封建宗法制度,向神宗提出立朱德妃所生的皇子赵煦为太子,神宗同意。当时,向皇后、朱德妃都在场。蔡确被迫放弃了暗杀计划,王珪则在不久后病死。同年赵煦即位,即是宋哲宗。

元祐八年(1093年) 高太后去世,蔡、邢二人为献媚于宋哲宗赵煦,竟然四处宣扬说是他们策立了赵煦,反而诬蔑说高太后当初想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帝,有废哲宗的阴谋。蔡京章惇等人也勾结宦官郝随,说高太后曾经参与阻挠哲宗即位的计划。哲宗即位时年仅10岁,记不起旧事,信以为真,打算废掉祖母高氏的皇后之位。蔡京、章惇等人甚至将废高后为庶人的诏书都拟好了,只等哲宗签署。

向太后偶然知道此事,大惊失色,向哲宗申辩,哲宗不怎么相信。向太后便要求朱太妃出面解释。朱太妃是个性格善良、心胸宽厚的人,并没有因为婆母高太后曾经看不起自己而记恨,她向儿子力辩高太后在此事上无可非议。哲宗听了生母的话,这才相信祖母高太后冤枉。当蔡京等人再次请求废黜高氏的时候,哲宗怒斥道:“你们坚持诬陷高太皇太后,是不是一定想陷我于无视祖宗之地,使我死后无面目进英宗之庙?”,蔡京等人被迫放弃了废黜高太后的计划。最终,高氏的皇后地位保住了,高氏家族亦有惊无险的躲过了这场灭顶之灾。

史料记载

《宋史》列传二:

钦成朱皇后,开封人。父崔杰,早世;母李,更嫁朱士安。后鞠于所亲任氏。熙宁初,入宫为御侍,进才人、婕妤,生哲宗及蔡王似、徐国公主,累进德妃。

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妃。时宣仁、钦圣二太后皆居尊,故称号未极。元祐三年,宣仁诏:《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其寻绎故实,务致优隆。于是舆盖、仗卫、冠服,悉侔皇后。绍圣中,钦圣复命即閤建殿,改乘车为舆,出入由宣德东门,百官上笺称「殿下」,名所居为圣瑞宫。赠崔、任、朱三父皆至师、保。徽宗立,奉礼尤谨。崇宁元年二月薨,年五十一。追册为皇后,上尊谥,陪葬永裕陵。

更多文章

  • 北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简介 宋徽宗生母陈皇后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神宗皇后,钦慈皇后,宋朝皇后

    钦慈皇后陈氏,生卒年不详,开封人,宋神宗赵顼的妃嫔,宋徽宗赵佶的生母。陈氏自幼聪颖庄重,选入掖庭为御侍。生徽宗赵佶后升为美人。神宗去世后,守护着陵殿,因思念著神宗的旧恩,悲伤过度而身体看起来像皮包骨。侍女想让陈皇后喝粥吃药,但陈皇后把粥、药撤去,说:“若能早早去服待先帝,我就满足了!”。没多久就去世

  • 宋哲宗孟皇后:三立两废 荆棘上开出的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哲宗,孟皇后

    公元1102年9月的一天,一辆宫车从宫苑中缓缓驶出。这时车帷被掀开一角,露出一个美丽少妇的容颜。她最后看了一眼那九重宫阙,轻轻叹了口气。15年前,她满怀忐忑地走进这座梦幻中的宫殿,10年前,她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然后身不由己地卷入情感纠缠和政治漩涡。十年间,周遭人事兴衰,自己两度废立,真是白云苍狗,

  • 揭秘宋哲宗孟皇后:因祸得福 被迫垂帘听政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哲宗,孟皇后,宋朝皇后

    宋哲宗是宋朝的第七个皇帝,父亲神宗去世时,他才10岁,奶奶高太后垂帘听政,从10岁到18岁,朝堂上意气风发的少年皇帝只是摆设。宋朝的变法是一场大戏,其中牵涉到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比如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等。高太后是坚决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她也许知道,小皇帝已经积怨很久了,或许也想到了,哲

  • 宋哲宗孟皇后的传奇一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哲宗,皇后,宋代

    宋哲宗皇后的传奇一生:公元1090,哲宗年届15,高太后准备为他迎娶皇后.高太后与大臣们经综合多方因素、反复权衡家庭背景相对简单的孟元的孙女为后。当时选后的历史背景为高太后(英宗高皇后——奶奶辈)垂帘听政和向太后为先帝(神宗)之后独断朝纲.哲宗生母朱德妃时称为朱太妃受到高太后压制.其间夹杂着复杂的政

  • 宋哲宗昭怀皇后死亡之谜:昭怀皇后不是自杀是他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昭怀皇后,刘清菁,宋哲宗

    两宋后宫少内斗,因此迷案不多,这是史学界公认的常识,原因之一,就是祖宗家法严,迫使历代后妃不得不以“冲淡”自守,和平共处。《明史》在“马皇后列传”里也特别提到,马秀英入主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但是赵炎读《宋史》,仍然发现了一个迷雾重重的“自杀门”:哲宗昭怀皇后刘清菁之死。姐

  • 宋徽宗惠恭皇后简介 显恭皇后王氏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徽宗,惠恭皇后,显恭皇后,宋朝皇后

    显恭皇后王氏(1084年-1108年),北宋宋徽宗的元配皇后,开封人,父亲为德州刺史王藻。徽宗即位后册立为皇后,生赵桓(后来的宋钦宗)和荣德帝姬。王皇后性格恭谨节俭,当时贵妃郑氏和王氏争宠,皇后均待之以平。大观二年(1108年)王皇后薨逝,得年二十五岁,谥曰静和,先葬于裕陵,绍兴年间才改于徽宗庙室。

  • 宋徽宗皇后郑氏简介 显肃皇后郑氏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徽宗,宋神宗,皇后

    徽宗为端王时已由郑氏和王氏二人侍奉,徽宗即位后封贤妃,其后又晋贵妃。郑氏性端谨,姿色娇美,自入宫后喜好读书,奏章整理得井井有条,且能歌善舞,徽宗十分喜欢她的才华。王皇后逝世后,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年)册立郑氏为后,后来有宫人为她制作冠服,郑皇后深明大义,其时国库不多,冠服又奢侈,于是命宫人改制贵

  • 宋徽宗显肃皇后郑氏简介 显肃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徽宗,宋徽宗皇后,显肃皇后

    导读:显肃皇后郑氏(1079年-1131年),北宋宋徽宗的第二任皇后,开封人。郑氏少年入宫,聪明伶俐,向太后总是令郑氏侍候端王赵佶。徽宗即位后,向太后便把郑氏赐给徽宗。徽宗为端王时已由郑氏和王氏二人侍奉,徽宗即位后封贤妃,其后又晋贵妃。郑氏性端谨,姿色娇美,自入宫后喜好读书,奏章整理得井井有条,且能

  • 宋徽宗明达皇后简介 宋徽宗明达皇后子女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徽宗,明达皇后,宋朝皇后

    明达皇后(11世纪-1113年)刘氏,北宋宋徽宗的妃嫔。刘氏出身寒微,但姿色明艳,入宫后即为徽宗所宠幸,由才人晋升至仅次于皇后的贵妃,生下三个儿子,即济阳郡王(后封为益王,靖康之难前已废为庶人)赵棫,祁王赵模,信王赵榛。政和三年(1113年)秋薨逝,追封为皇后,谥曰明达懿文。史籍记载宋史卷二百四十三

  • 《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朝,赵佶

    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赵佶 〔宋代〕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创作背景这是一首悼亡词。1121年(宣和三年)夏四月丙寅,贵妃刘氏薨。徽宗对刘妃的去世极为悲痛,啜泣不已,五月甲辰,特旨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