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怎么评价元代画家黄公望?关于黄公望的小故事

怎么评价元代画家黄公望?关于黄公望的小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12 更新时间:2024/1/10 20:20:13

黄公望是元代著名画家,早年的时候曾经被聘为小吏,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来因为被人诬告下狱,出狱之后拜师金月岩,加入全真教。看破红尘的黄公望,此后沉浸于山川之中,用自己的画笔记录名山大川,终成一代山水画大家。

黄公望五十岁的时候开始学习画山水,最开始的师从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学习这些人的绘画技巧,到了晚年的时候自成一派,成为山水画大家。《富春山居图》是他一生绘画成就的最高代表,历代学者对这幅画评价都十分之高。他不仅仅是山水画作中的精品,同时也是画中瑰宝,无愧于“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称号。

黄公望之所以在山水画中有这样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痴,对山水的痴迷,对自然的痴迷。全身心沉浸于自然山水之中,手中的画笔成为表达自己观感的工具,寄托自己的情感,所以才有了《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等名画的问世。

黄公望早年因为被人诬告下狱,出狱后看破红尘,纵情于山水。没到一个地方居住,第一时间看的就是当地的山水,为了能够更好的观察这些山川,他甚至终日静坐山中,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正是他的这份专注,使他能心有山川,现于笔下。民间流传他甚至因为作画,差点丢了性命。

至正七年的时候,七十九岁的黄公望来到浙江富阳。他很快就被“无处不画图”的富春山水吸引,此后决定在此居住,将这美丽的景致描绘出来。

一天中午,黄公望和往常一样到富阳城东面的鹳山矶头,观察山水,并将之描绘出来。在他正陶醉于山水之时,突然被人给推入江中。黄公望还没有看清犯人是谁,那人就已经急急忙忙的走了。

推黄公望的人,正是张闾的亲属。张闾是黄公望任职书吏时候的上司,官至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的高位。后来因为贪污舞弊掠夺田产而逼死了九条人命,被捕下狱,黄公望也因此受到牵连。

黄公望在狱中的时候,供出了张闾的罪行,使张闾受到严惩。虽然在出狱之后,黄公望因为心灰意冷,加入全真教,此后纵情山水,但是张闾的亲属却对他的举报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推黄公望的人正是张闾的外甥王其达,他得知黄公望一人住在富春,于是来到富春,趁黄公望在江边作画的时候,将人推入江中。

也幸好当时有一位叫何树平的樵夫路过,将黄公望给救了起来。何树平因为不放心年迈的黄公望一人,于是将人带到了自己在江边山上的居处。

何树平的家在一个一个叫庙山坞的山沟里,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酷似一只淘米的竹编筲箕,所以称为“筲箕泉”。风景秀丽,树木葱茏,山峦起伏,真真是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黄公望一到这儿,就被这里的美丽景色给吸引,安心的在这里住了下来。

黄公望沉浸于此地山水之中,一开始还 不敢去远的地方,害怕引来张闾亲属的报复,久而久之,发现并没有异状,便开始满山的转悠,但凡是难得一见的胜景,黄公望都会立刻拿出画具,将自己眼前的景色记录下来。

当然为了感谢何树平和村民们的帮助,黄公望将自己所绘画作交由何树平贩卖,标价十两银子起底。为了避免麻烦,黄公望还隐姓埋名,在当时绘的画上面没有署真名,落款是“大痴道人”。

黄公望在这里住了半年之久,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标签: 元朝黄公望画家

更多文章

  • 黄公望简介 元代时期著名画家元四家黄公望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黄公望,元朝,画家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苏常熟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带卖卜。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道,简淡深厚。又于水墨

  • 陈友定,元末割据势力的头目,和陈友谅没有任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元朝,陈友定,陈友谅,朱元璋

    陈友定,一名有定,和陈友谅不是弟兄,陈友谅是湖北沔阳人,他是福建福清人,寄籍在汀州路清流县。他是农家子弟,在一个姓罗的家里当佣工,娶了罗家的女儿。丈人爷给他钱,让他做买卖。他赔了本,投身到“明溪寨”里当一名忠于元朝的所谓“义兵”,对本地的“妖贼”(弥勒教的分子)作战有功,被任为明溪乡的巡检(警官)。

  • 元代"左榜状元"第一人张起岩:七岁通四书五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代,状元,科举,

    张起岩(1285—1353年),祖居山东章丘相公庄魁文街中首路南,现在“藏书楼”遗址犹存。他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穆公。元代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中央集权的朝代。元代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等人:一是蒙古人;二是色目人(包括西夏、回回等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三是汉人;四

  • 元代名人张起岩简介:元朝第一位汉“左榜”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汉人,状元,

    张起岩(1285—1353),字梦臣,山东禹城人,元朝第一位“左榜”状元,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左榜”是元代专为汉人、南人设的科举考试,难度大于专为蒙古人、色目人设的“右榜”。元延祐(1315)年,张起岩中“左榜”进士第一名。元代首位汉人状元张起岩幼时勤奋好学、嗜书如命、聪颖过人,7

  • 耶律喊舍为什么不称帝,只称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耶律喊舍,辽国,后辽

    在中国,夏商周三代天子称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的称号以彰显其功绩。此后,“王”成为仅次于“帝”的尊号。在中央政权存在时,其他人只能称王,如汉末之曹操、刘备等,称帝就是公然反叛,如袁术。在古代皇帝只能有一个,而王可以有多个!皇帝在古代就是最高统治者!称帝。。。是要被天下攻之,称王,则是天下援

  • 耶律喊舍是辽国的皇帝吗?后辽怎么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耶律喊舍,辽国,后辽

    后辽是辽朝皇族后裔所建的帝国。所有皇帝耶律姓。1215年,耶律留哥攻占金东京,部将耶律厮不等劝留哥称帝,摆脱蒙古控制,留哥不从,与子往朝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仍封留哥为辽王,命其继续统领部众。公元1216年初,耶律厮不背叛留哥,在澄州称帝,国号辽,改元天威。不久(公元1216年),耶律厮不被部下所杀,众

  • 耶律喊舍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耶律喊舍,辽国,后辽

    耶律喊舍(1176-1220):契丹人,后辽最后一位君主。在金国和蒙古帝国的打击下,后辽东渡鸭绿江,直至高丽西京平壤,渡大同江。在金国和蒙古帝国的打击下,后辽东渡鸭绿江,直至高丽西京平壤,渡大同江。1217年,耶律统古与杀死了后辽君主、自称大辽收国王的耶律金山,自立为王。旋即耶律喊舍又杀耶律统古与,

  • 成吉思汗最宠爱的孙子木阿秃干中箭死,下令屠城不留活物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成吉思汗

    古代著名兵法《孙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说,不战就让敌人投降,是最好的计策。可史学界有一种说法,当年蒙古大军纵横欧亚大陆时,制作的屠城事件,就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外国历史学家对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屠城的记载,“城破,不问老幼妍丑、贫富逆顺,皆诛之,略不少恕。”不过,有专家认

  • 元朝唯一一个远嫁朝鲜的公主 仁德王后与恭愍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仁德王后,恭愍王

    孛儿只斤·宝塔失里(?—1365年),是元裕宗真金的玄孙女,元代皇族魏王孛罗帖木儿之女。1349年在漠北与时为高丽江陵府院大君的恭愍王王祺结婚,封承懿公主。1365年,她因病去世,元惠宗赐谥号鲁国徽翼大长公主(后高丽改翼为懿),简称鲁国公主;高丽追尊仁德恭明慈睿宣安王太后,简称仁德王后。宝塔失里的死

  • 仁德王后简介 仁德王后与恭愍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恭愍王,仁德王后简介

    仁德王后是历史上的一位和亲公主,这位公主的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元世祖忽必烈。仁德皇后的汉名叫做王佳珍,名为孛儿只斤·宝塔失里,她的父亲是元代皇族的魏王阿木哥。她被称为仁德王后是因为嫁给了高丽王世子恭愍王,那么这位仁德王后简介是怎样的呢?仁德王后做为元朝鲁国大长公主,地位自然是很高的,被封为了承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