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大臣杨宪:皇帝身边的情报人员

明朝大臣杨宪:皇帝身边的情报人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998 更新时间:2023/12/26 3:51:30

杨宪是明朝人,他一直都是一个文官,更准确的说是一位皇帝身边的情报人员。无论杨宪是坐到了什么样的一个位置,他本质上就是一个情报人员。

杨宪所在的组织是叫做检校,而且还是其中的领导人员。虽说杨宪只是一个文官,还不是最出色的文官,可是在他当官的前期,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并不低。朱元璋会看重他也是因为杨宪是一个很能力的人。刘基就认为杨宪他其实是有丞相的才能,可是他不具备丞相应该有的器量。

杨宪他是检校的一员,这件事情对于国初功臣他们来说不是什么秘密。其实要做好一个情报人员,就必须具备很强的观察力,不会遗漏任何细节,同时也不会放过任何线索。不过情报人员这样的需求就使得他们不需要有什么器量,“宁错杀三千,不放过一个”这才应该是情报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似乎和杨宪身上的特征重合了,所以他是一个出色的钱情报人员。

杨宪做检校的工作期间,在一开始他向朱元璋报告他收集来的朝中信息的时候还都是有依据的,不过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兄弟杨希圣被罢免的事对他来说打击太大,使得他在面对李善长的时候表面是毕恭毕敬的,可是在私下就一直想扳倒李善长。所以杨宪就曾多次向朱元璋打小报告,说:“李善长无大才,不堪为相。”可是李善长是什么人啊?在朱元璋的心里面,无论多少个杨宪都比不上一个李善长,杨宪这样冒进的举动,使得朱元璋对他很失望。有了一个契机之后,朱元璋就杀了他。

杨宪简介

杨宪生于1321年,死于-1370年。杨宪的本名是杨毕,字为希武。出生于太原阳曲,也就是现今的山西太原人。关于杨宪这个人和他的一生很容易说明的。

他是明朝初年的大臣,是属与浙东集团,就是刘基那一派的。在1356年的时候,朱元璋攻打建康,也就把建康打下来了。于是杨宪就去投奔朱元璋,并在朱元璋的幕府工作,做的是文职,当时杨宪的官职叫做文书。文书是一个小官,不过杨宪做事认真,也做的好,朱元璋当时很是信任他。

到了洪武元年,也就是1368年,杨宪被提拔了。这时他担任的是中书参知政事。这比起原来的那个文书可是升了不少。别看杨宪已经升到了这个位置,到了第二年他就马上升到左丞这个官职上。可谓是官途一帆风顺。不过人的运气是有限的,他也不可能就这样顺风顺水下去。

朱元璋这个人,最为后世诟病的就是他杀了一批跟着他打江山的人。在这样的人呢身边做事可谓是“伴君如伴虎。”杨宪到最后也是被朱元璋杀掉了。不过杨宪被杀者件事并不能完全怪朱元璋,也是杨宪自己种下的苦果。他在担任中书省的时候,做事独断蛮横,先是将那些个旧吏任免掉,再用自己的亲信来做事。这还不止,他还杀了当时的侍御史刘炳并且弹劾左丞汪广洋。这才上位做了左丞。不过一报还一报,后来杨宪就被李善长弹劾,弹劾的内容是说杨宪"放肆为奸事",就这样被朱元璋杀了。

杨宪怎么死的

杨宪在明朝的历史中可能也就是一个小人物。所以《明史》里面并没有给杨宪单独作传,他的那些事一般都是从别人的传记中看到的,不过因为是别人的传记,里面关于杨宪的记载并不会详细。对于杨宪的死这件事一般是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淮西派(杨宪是浙东集团的)的李善长还有胡惟庸去向皇帝告状,说是因为杨宪的教唆才让侍御史刘炳去陷害了原来的左丞汪广洋。这使得朱元璋很不满,就杀了杨宪。

还有一种说法是浙西派的刘伯温,他和朱元璋说了杨宪的那些不光彩的事,让朱元璋下了决心。除去了杨宪。

这两种说法都没有提到杨宪是犯了什么事被杀的,只是因为派别不同,就被各种弹劾。不过这也是和杨宪自身的情况有关。他在政治场上太过于锋芒毕露,还有就是他是出生与情报人员,这让他同时被两种主流的派别政治势力排挤。这就是杨宪的“人不和”。

还有一点是“天不利”。因为这个时候的朱元璋不是在洪武20年以后那个为了加强自己手中的权利将和他开国的那些功臣一个一个杀死的朱元璋。这个时候朱元璋还是需要去照顾到各位开国功臣的情绪的。

所以杨宪就这样死了,他死了,政治上的两个派别都会满意,这样那些领导者这两个派别的元勋们也会开心,所以不管杨宪是个什么样的罪名,他只是需要去死罢了。所以说杨宪的罪名很大可能是莫须有的。

标签: 明朝大臣杨宪

更多文章

  • 明代科学家李之藻,他与利玛窦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之藻,明朝

    明朝的时候,天主教开始在中国传教,带来了许多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明朝的许多人都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打开眼界。例如,因为著写了《农政全书》而被后人广泛知道的徐光启。这部《农政全书》,与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并列为我国农学著述之两大丰碑。而那个时候的徐光启能够在仕途上节节高升,就是因为对西学的学习,掌握了

  • 张差是什么人?他为什么敢拿着木棒,闯入太子东宫逢人便打?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差,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差是什么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大明朝晚期的时候,发生了轰动朝野的三大案,分别为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些案子都与皇帝后宫争权夺位的宫廷斗争有关。郑贵妃非常受万历皇帝宠爱,理所当然地,万历皇帝也连带地十分宠爱郑贵妃所生的儿子朱常洵。皇帝喜

  • 明朝一樵夫张差闯进皇宫,差点杀了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差,明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张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话说万历43年的一天,一个名叫张差的樵夫手拿一根枣木棍儿,一个人凶神恶煞的来到了大明皇宫紫禁城。他从东华门一路径直走到了太子朱常洛的慈庆宫门口,第一道门没人看守他径直走了进去,到了第二道门时有两个老太监,张差用木棍儿打伤了其中一个继

  • 万历皇帝与郑贵妃生了几个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郑贵妃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明朝

    由于郑贵妃深得明神宗的宠爱,所以神宗对她的子女也极为偏爱。子朱常洵朱常洵,神宗第三子,生于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日,明神宗极为疼爱,多次想废王恭妃所生长子,改立朱常洵,被众大臣极力反对。神宗因此荒废朝政以示抗议。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让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万历四十二年(

  • 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怎么死的?郑贵妃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神宗,万历皇帝,郑贵妃,明朝

    皇贵妃郑氏(1565~1630),明神宗朱翊钧之皇贵妃。大兴(今北京大兴)人。明万历初入宫,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生皇三子朱常洵后,进封皇贵妃,因太子久不立,外廷疑郑氏有立己子谋。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太子册立。万历四十一年,奸人孔学为陷害太子,牵连郑贵妃,梃击案又有郑贵妃之太监参予其事。明神

  • 明神宗朱翊钧简介 明神宗万历皇帝专宠郑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神宗朱翊钧,明神宗的年号,明朝皇帝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汉族,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务,在军事上发动了“万历三大征”,平定了哱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对外帮助朝鲜击

  • 揭秘:钱宁、江彬与朱厚照亲密到被人怀疑是断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钱宁,明朝,江彬

    大太监刘瑾死后,钱宁、江彬先后成为明武宗朱厚照最亲信的人。按照史书记载,两人与朱厚照的关系达到了“同卧起”的亲密程度,有些人就据此说朱厚照与他俩有“断袖”之恋,两人是靠当娈童的功夫才忝居高位的,事实果真如此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钱宁小时候寄养在云南镇守太监钱能家中,长

  • 揭秘武将江彬造反前后:全靠阿谀奉承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将江彬

    古时有忠臣,也有陷害忠臣的奸臣,江彬属于后者。他是一个武将,却为何能祸乱朝廷上下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江彬武将。江彬出生年月不详,但是在明武宗去世后不久就被处死,死时1521年。他本人并无才能,是一个靠拍马屁获得明武宗赏识的人。我们只能说他太会察言观色且拍马屁拍到武宗心坎里。武宗对他的放任和谗言真

  • “播州之役”是如何打响的?是谁在推动杨应龙反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杨应龙

    “播州之役”是如何打响的?是谁在推动杨应龙反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杨应龙,播州宣慰使杨烈之子,隆庆五年杨烈去世后袭任宣慰使,此后直至万历十七年,杨应龙都对大明王朝十分忠顺:政治上臣服,供奉上积极,征调时踊跃。万历十八年,以贵州巡抚叶梦熊和贵州巡按陈效上疏弹劾杨应龙在属地内为非作歹为

  • 播州之役中杨应龙造反的原因是什么?对明朝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播州之役,明朝

    万历二十七年(1599)五月,土司杨应龙在播州正式发动叛乱,在云贵地区烧杀抢掠,时叛时降,出尔反尔。明朝政府多次对其进行招安无效,于万历二十七年末(1599)任命李化龙为四川巡抚,总督川、贵、湖广军务,对杨应龙进行征讨。万历二十八年初(1600),李化龙指挥二十余万明军,兵分八路,进攻播州。万历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