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青年时也曾科举失意

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青年时也曾科举失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273 更新时间:2023/12/29 11:02:15

我们勤劳而勇敢的中华民族曾经取得过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无论是在科技,经济还是化方面,我们都曾经领先于整个世界。在那些创造过惊人成就的人当中,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应星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位。他在自然科学和人文领域都取得过惊人惊叹的成绩,而由他所编写的《天工开物》一书,早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整个世界的珍贵财富。

宋应星雕像

宋应星的命运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小时候也被家里人教导要努力考取功名,走上仕途。他也是如此要求自己的,但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在先后两次考取了乡试的情况下,他参加之后的会试确是输得一败涂地。或许是他被打击得灰心丧气了,在第五次考取会试失败之后,他便立下了永不参加科举考试的决定。

科举这条路走不通,他便把其的时间都用在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和技术上。他常深入农田和纺织妇女家中实地考察他们的生产情况,因此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另外他还大量翻阅前人所留下的史书典籍,并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对典籍上的内容加以甄别。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他写下了《天工开物》这本巨著。而这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书也使他轰动一时,至今仍然被许多人所推崇和查阅。宋应星能够写出旷世巨作靠的并不是他的聪明才智,而是他日复一日地观察和思考。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通往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东西了。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科举一直是普通平民子弟能够从社会底层进入上层社会的一条重要也可以说是唯一的一条途径。自从科举制度在隋朝被创立以来,经过唐朝的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已经成为了朝廷选举官员的重要通道。无数的古代青年那时候的最大梦想便是“十年寒窗苦读时,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是有的人却偏偏放弃了这条道路,比如著名科学家宋应星。

宋应星雕像

其实宋应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考取功名毫无兴趣之人。他出生在一个已经没落的官僚家庭,因为家庭的关系父母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高中,出人头地。而宋应星也是这么做的。他在书塾中读书的时候他便十分刻苦努力,才几岁便能作诗,看过的书能够做到过目不忘。后来他和他的大哥一起参加了乡试,在一万多名考生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宋应星自然是十分欣喜,以为距离自己高中的日子不远了。然而他的好运气似乎到头了,随后连续参加了五次会试,却一次都没有考中。他到此时才觉得自己或许并不适合走科举这条路,再考下去也只是白白浪费时间,不如把时间用在其他更有意义的地方。于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便诞生了。

宋应星在余下的时间里,除了教书这门事之外,其余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最终写出了《天工开物》这本恢弘的科学巨著,成为了后世称颂和崇敬的大学者,轰动一时。

宋应星跌宕起伏的人生警示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灰心丧气,试着换一个方和角度,也许你会发现一片新的天地。

宋应星的著作

在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和珍宝,这些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结晶的对象早已成为了我们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在这些浩如烟海的珍贵典籍中,《天工开物》绝对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之一。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一本记载中国古代的科技创造的综合著作。全书总共分为三卷,共十八篇,主要收录了农业,手工业等领域的技术和机械,砖瓦,陶瓷等生产技术。可以说它是一部记述农业和手工业的史诗著作,是对中国历史上那些突出的科学技术的总结和归纳。它被西方的学者们称为”17世纪的公益百科全书”。它还在日本、英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广泛传播,对于指导欧洲的蚕桑技术,促进养蚕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这本轰动一时的巨著的作者,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

宋应星的命运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他曾经先后两次考中了举人。但是之后进行的会试,他考了五次却依然没有考上。虽然他的科举之路并不平坦,但是这五次的会试使他大开眼界,对于事物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经常到田间地头进行详细地实地考察,获得了很多关于农作物和农业的知识。真实因为对这些领域的详细研究,他才能写出像《天工开物》这样的旷世巨作来。《天工开物》这本中国古代的科学巨著,直到今天仍然被很多人所传颂和阅览。它里面蕴含的先进的科学知识和伟大的思想必影响后世很多人。

宋应星纪念馆

宋应星是生活在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他是一个在农业,手工业和自然科学领域都有突出贡献的大学者。尤其他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内容详实,资料丰富,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此外,在思想方面,他坚决反对神怪迷信说,而认为应该从日常的生活实践中进行总结和概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人们为他建立了一座纪念馆。

宋应星纪念馆

宋应星纪念馆始建于1983年,位于他的故乡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是为了永远铭记这位做出杰出功绩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青少年接受良好的科普教育。该馆始建于1983年,经过四年的紧建设之后,于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历经二十多年的时间,已经接待了近千万人次来此馆参观。此馆现在已经成为了江西省十大名人馆之一,同时也是江西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宋应星纪念馆的具体位置在狮山大道的中段,整座建筑是仿园林式的古建筑,占地面积为十二亩,有三幢殿堂式的建筑组成。馆内有宋应星的雕像和他的著作,也有能够让游人亲自动手体验宋应星提出的操作方法的仪器。

在2003年的时候,由于园林的场馆面积较小,条件一般,不能充分展示宋应星的研究成果,因此便另选新址,建造了一座面积更大,功能更多的新场馆,让游客在充分感受到他的伟大研究成果之外,也展示了中华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和过程。可以说是兼具了科普教育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两者为一体的全新场馆。

一个伟大的人物,即使经过了数千年的时间洗礼,依然会对后世的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

更多文章

  • 宋应星的著作对后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应星的著作

    宋应星,生于公元前1587年,卒于1666年,字长庚,出生在现今的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著名科学家。他的一生都在研究农业和手工业领域的生产实践,他因此查阅和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众多资料,这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还编写了许多的著作,这些著作涉及到了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当然其中最著名的作品

  • 浅谈明朝杨溥:即使像是一个蓬头垢面的鬼魂,最后也翻盘!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

    明宣宗元年(公元1426年9月),一位老人低头沿着红色的宫墙慢慢的走着,他的背后是宏大的文渊阁,已经被夕阳涂抹成了一片金黄色,他叫杨溥,今年55岁,现在是一品大学士,与杨荣、杨士奇这两个昔日的老上司共同打理内阁,也就是宰相。回想起12年

  • 明三杨之南杨 杨溥的艺术造诣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三杨,杨溥

    人物评价总评杨溥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没有城府。个性恭敬谨慎,每次上朝,都顺着墙跟走。即使对隶属小官,也不敢怠慢。 大臣们论事时争辩不下,有的甚至口出秽言,杨溥却平心静气地处理,大臣们为之叹服。当时人们说杨士奇有学者风范、杨荣有才干见识、杨溥有高尚的品德,这些都是别人比不上的,史称其“安贞履节,酿醴调

  • 明三杨之南杨 杨溥的人物生平及主要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三杨,杨溥

    人物生平东宫僚佐洪武五年(1372年),杨溥出生在湖广石首。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杨溥任太子洗马,成为皇太子朱高炽的东宫僚属。太子有一次读《汉书》,称赞张释之有贤才。杨溥说:“张释之诚然有贤才,但如果不是汉文帝宽厚仁爱,他也无法施展他的抱负。”于是摘取汉文帝的

  • 明朝官员耿裕简介:任职期间能因势利导,力纠时弊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耿裕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年少有“神童”之誉的李东阳 为何仕途中却碌碌无为被称为“伴食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李东阳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唐玄宗开元初年,卢怀慎与姚崇同为宰相,怀慎自知才能不及姚崇,所以遇事不敢作主,都推给姚崇决定。按照唐代的制度,大臣们上朝完毕,由宰相率领百官在尚书省都堂会餐,故当时人们戏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此种现象在封建社会中并非绝无仅有,明代的李东阳就曾

  • 明朝最能忍的首辅李东阳:熬死了“立皇帝”刘瑾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东阳,刘瑾,明孝宗

    李东阳运气很好,他碰到了明朝年间可以称得上好皇帝的朱祐樘。朱祐樘的父亲朱见深有恋母情结,专宠骄横凶残的万贵妃,把朝政搞得很糟,留下一副烂摊子。朱祐樘即位后不仅自己拼命工作,而且让刘健、李东阳、谢迁入阁,组成三驾马车。刘健处事果断,李东阳长于谋略,谢迁口才了得,在君臣齐心努力下,明朝弘治年间,国力强盛

  • 六扇门第26集剧情介绍 觅良机刘吉反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六扇门

    孙乾赶到刘吉府中,向刘吉报告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推测。通过细细的分析,不推断出齐王府中的那对老夫妇对齐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吉忙指使曹懿恩开始行动,实现她自己复仇的愿望。不久后,六扇门就接到了报案,说是万花楼发生了命案。捕快申力行和言亦冬赶赴万花楼,把犯人曹懿恩押回。曹懿恩痛痛快快地一口承认自己是

  • 六扇门第2集剧情介绍 坠崖幸存 刘吉灭口抹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六扇门,历史剧

    皇帝听闻齐王遭追杀一事,龙颜大怒,命赵无极彻查此事,然后将齐王安置在他的敕宅潜龙邸中。齐王十分担心养女苏溢清的安危,请赵无极帮忙找寻。皇后与刘吉听说皇帝已知晓齐王赴京途中的险情,慌乱不已,如若事情进一步泄露,彼时两人都将人头不保。于是他们决定抹去痕迹,杀人灭口以求自保。坠崖的申力行和苏溢清侥幸得生,

  • 明朝官员余子俊简介:与徐廷璋、马文升并称关中“三巡抚”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余子俊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