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年少有“神童”之誉的李东阳 为何仕途中却碌碌无为被称为“伴食宰相”

年少有“神童”之誉的李东阳 为何仕途中却碌碌无为被称为“伴食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948 更新时间:2023/12/5 7:06:10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唐玄宗开元初年,卢怀慎姚崇同为宰相,怀慎自知才能不及姚崇,所以遇事不敢作主,都推给姚崇决定。按照唐代的制度,大臣们上朝完毕,由宰相率领百官在尚书省都堂会餐,故当时人们戏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此种现象在封建社会中并非绝无仅有,明代的李东阳就曾被称作“伴食宰相”。

李东阳,他为官一任,无所作为,被称作“伴食宰相”。他又是文坛领袖,开创了一代茶陵文风

少有神童之誉

明朝宰相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一作崖),祖籍湖南茶陵县,生于北京。李东阳小时候有神童之誉。他四岁就能写大到一尺的大字。这年,明景帝朱祁钰召见他,叫他写“麟”、“凤”、“龟”、“龙”等十余个大字。当他写到“龙”字时,手腕没有力气了,最后的一勾便用自己的小靴子沾墨水印上。景帝很高兴,把他抱到膝上,赐给他上林苑珍果吃。

有一天,李东阳的塾师出联叫他对,塾师联是:“砚向石边见口。”李东阳对以“笙从竹下生声。”这是一副拆字联。还有一天,父亲李淳给李东阳出联:“虎豹关中,不是关中虎豹。”李东阳对联:“麒麟阁上,皆非阁上麒麟。”

李东阳六岁时,明景帝再次召见他,叫他讲《尚书》,皇上

很满意,就叫他入京读书。有一天,景帝同时召见八岁的李东阳和比他大两岁的神童程敏政,李东阳入朝时连门槛都迈不过去,景帝笑他:“神童足短。”李东阳立即回答:“天子门高。”

景帝又出“鹤鸣”二字,程敏政对“龙跃”,李东阳对“牛舞”。景帝问:“牛何以能舞?”李东阳答:“舜在上,百兽率舞,牛何独不舞?”

景帝让他坐在自己膝上,而此时李东阳的父亲却站在台阶上,景帝便说:“子坐父立,礼乎?”李东阳又说:“嫂溺叔援,权也。”

景帝又出一联:“螃蟹浑身甲胄。”程敏政对出下联:“凤凰遍体文章。”李东阳也对上一句:“蜘蛛满腹经纶。”

景帝又出对:“新月穿云梳插髻。”李东阳对下联:“晚霞铺岭锦缠头。”景帝又出对“鹏翅高飞,压风云乎万里。”程敏政对“鳌头独占,依日月于九霄。”

李东阳对“龙颜端拱,位天地之两间。”景帝很高兴,说:“将来你们一个会当宰相,一个会入翰林院。”并叫翰林院供廪让他们俩读书。

依附太监刘谨

明武宗时,由于大太监刘瑾擅权,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见时势难为,屡次上疏请求致仕,武宗同意让刘、谢二人致仕,惟独留下了李东阳。李不自安,上言:“臣等三人事同一体,而臣独留,何以自容?不知何以为处。”

他虽然多次上章,可终究未得武宗允许,反而被任命为宰相,因为刘瑾重其文名。可他做事大多依附刘瑾。据传刘瑾于朝阳门外造玄真观,东阳写了碑文,极其称颂刘瑾。后来,朝廷抓捕刘瑾,被泄密,人们认为这是李东阳搞的鬼。国子监一监生趁黑题诗于其门嘲讽他:“才名应与斗山齐,伴食中书日已西。回首湘江春已绿,鹧鸪啼罢子规啼。”因为鹧鸪啼声好像“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

标签: 明朝李东阳

更多文章

  • 明朝最能忍的首辅李东阳:熬死了“立皇帝”刘瑾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东阳,刘瑾,明孝宗

    李东阳运气很好,他碰到了明朝年间可以称得上好皇帝的朱祐樘。朱祐樘的父亲朱见深有恋母情结,专宠骄横凶残的万贵妃,把朝政搞得很糟,留下一副烂摊子。朱祐樘即位后不仅自己拼命工作,而且让刘健、李东阳、谢迁入阁,组成三驾马车。刘健处事果断,李东阳长于谋略,谢迁口才了得,在君臣齐心努力下,明朝弘治年间,国力强盛

  • 六扇门第26集剧情介绍 觅良机刘吉反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六扇门

    孙乾赶到刘吉府中,向刘吉报告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推测。通过细细的分析,不推断出齐王府中的那对老夫妇对齐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吉忙指使曹懿恩开始行动,实现她自己复仇的愿望。不久后,六扇门就接到了报案,说是万花楼发生了命案。捕快申力行和言亦冬赶赴万花楼,把犯人曹懿恩押回。曹懿恩痛痛快快地一口承认自己是

  • 六扇门第2集剧情介绍 坠崖幸存 刘吉灭口抹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六扇门,历史剧

    皇帝听闻齐王遭追杀一事,龙颜大怒,命赵无极彻查此事,然后将齐王安置在他的敕宅潜龙邸中。齐王十分担心养女苏溢清的安危,请赵无极帮忙找寻。皇后与刘吉听说皇帝已知晓齐王赴京途中的险情,慌乱不已,如若事情进一步泄露,彼时两人都将人头不保。于是他们决定抹去痕迹,杀人灭口以求自保。坠崖的申力行和苏溢清侥幸得生,

  • 明朝官员余子俊简介:与徐廷璋、马文升并称关中“三巡抚”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余子俊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经历五朝身居高位的马文升:为何不被党争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马文升,刘瑾,明朝,

    马文升(1426—1510),明朝大臣,字负图,号约斋、三峰居士,晚年更号友松道人、三峰居士,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兵部尚书,十五年任吏部尚书,位居一品。去世后赠特进光禄大夫、

  • 史可法的软弱与无能引来清军得寸进尺:南明败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史可法,南明,福王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直隶大兴县人,祖籍河南祥符。明末抗清将领、民族英雄。早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明福王,继续与清军作战。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史可法城破身死。五月十五日,福王称帝,改元弘光。第

  • 大明忠臣史可法:虽然忠义却能力全无的昏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史可法,南明,扬州

    1644年,中国向何处去?4月25日,已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的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帝国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一周后,本已归顺大顺的吴三桂反戈一击,投降关外的大清,大顺皇帝李自成兵败山海关;6月5日,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北京;同一天,史可法等在明朝实行双都制的留都南京拥立朱由崧为监国而后是为弘光皇帝。风云忽

  • 明朝忠臣史可法认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好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史可法,吴三桂,多尔衮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被认为是造成李自成失败、明朝彻底灭亡的国家耻辱,可是在当时的残明人士史可法等人看来,却是大快人心的好事,因为清兵打败的人正是自己的仇敌李自成,因此,北京被清军占领他们并没有仇恨,反而要好好感谢清军。1644年,中国向何处去?4月25日,已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的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崇祯

  • 徐珵是什么人?他真的是奸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徐珵,明朝

    徐珵如何从文武全才沦落成一代奸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这是儒家为茫茫众生指出的一条明道,这也是千年以来士大夫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然而,为何翻遍青史,被后世歌颂的士大夫少之又少。有些成就的能臣多少都遭人诟病:张居正为明朝续命几十年,却因奢靡无度遭

  • 明三杨之一杨士奇的个人资料及人物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三杨,杨士奇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杨士奇一岁时丧父,其母改嫁当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杨士奇于是改姓罗。 后来有一次罗家祭祖,年幼的杨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被罗性发现并赞扬他的志气,恢复其宗姓。 随后,罗性因得罪权贵戍边陕西去世,杨士奇与母回到德安,他一边教学一边侍母。他游走于湖北、湖南进行教学,其间居住江夏的时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