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孟浩然诗词之一,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这首诗该怎么鉴赏?

唐代孟浩然诗词之一,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这首诗该怎么鉴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90 更新时间:2024/2/11 5:13:53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唐代】浩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闻 一作:听)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该诗前四句侧重写“宿桐庐江”之景色。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风、孤舟等凄迷孤寂的景物,构成清峭孤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诗人朋友倾述独客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又抒发怀念友人的拳拳之心。全诗前半写景,后半写情,景与情完美融合,写景愈真切,其情愈深,显得浑成自然,韵味悠长。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

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之所以在宿桐庐江时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诗人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诗人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读者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读者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像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种联系,会分外显得吃力。头一句着一个“愁”字,便为下面作了本。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给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同时,从环境写起,写到第四句,出现了“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的诗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从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自然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系的。没有开头这点代价,后面说不定就要失去浑成和自然。

全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该诗写宿桐庐江的夜间景色的旅途的孤寂情怀,将忆旧与乡思寄给朋友,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更加突出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标签: 唐代孟浩然

更多文章

  • 唐代孟浩然诗词之一,早寒江上有怀这首诗该怎么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代,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唐代】孟浩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孤帆 一作:归帆)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

  • 唐代孟浩然之宿建德江赏析,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代,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首句中“移舟

  • 唐代孟浩然之春晓赏析,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代,春晓

    春晓,唐代孟浩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

  • 唐诗赠孟浩然如何赏析,李白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诗,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唐代李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

  • 唐诗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如何赏析,孟浩然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诗,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唐代孟浩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闻 一作:听)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该诗前四句侧重写“宿桐庐江”之景色。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风、孤舟等凄迷孤寂的景物,构成清峭

  • 唐诗留别王维如何赏析,孟浩然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诗,留别王维

    留别王维,唐代孟浩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这首诗是孟浩然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

  • 王维-诗词《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王维

    古诗《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年代:唐作者:王维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作品赏析【注解】:①义心:谓犹豫不决之心。有迷事、迷理两种,迷事之疑,于见道时断之;迷理之疑,至佛果时始能断之。②空病:执着于空。③天眼:天人之眼,所观甚远,

  • 王维《题友人云母障子》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题友人云母障子,王维

    古诗《题友人云母障子》年代:唐作者:王维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作品赏析【注解】:1. 云母:矿石名,俗称千层纸。古代诗词中性质、状态、光色等如云母的事物如美石、白花、冰雪、鳞片,也称云母。 这里指用来制作障子的美丽的石材。2. 障子 zhàng zǐ :一种家具,可看作是一

  • 王维《哭褚司马》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哭褚司马,王维

    古诗《哭褚司马》年代:唐作者:王维妄识皆心累,浮生定死媒。谁言老龙吉,未免伯牛灾。故有求仙药,仍馀遁俗杯。山川秋树苦,窗户夜泉哀。尚忆青骡去,宁知白马来。汉臣修史记,莫蔽褚生才。作品赏析【注解】:1、妄识:虚妄的认识。佛教以世俗的认识为妄识。2、浮生:谓人生在世,虚浮无定。死媒:死亡之媒介。3、伯牛

  • 王维《听百舌鸟》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听百舌鸟,王维

    古诗《听百舌鸟》年代:唐作者:王维上兰门外草萋萋,未央宫中花里栖。亦有相随过御苑,不知若个向金堤。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万户千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鸣鸡。作品赏析【注解】:①百舌:即反舌鸟。春始鸣,至五月止。“能辨反其舌,变易其声,以效百鸟之鸣,故谓百舌。”(《淮南子·时则》高注)②未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