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默默无名的李孝恭为何能排在第二功臣?

解密:默默无名的李孝恭为何能排在第二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70 更新时间:2024/1/16 23:43:06

说到李孝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那些跟随自己多年,为唐朝建立丰功伟绩的大臣,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于凌烟阁挂起了二十四位功臣的肖像,称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不过从这些功臣的排名中我们不免看出,大唐的军神李靖竟然排在了第八名,而默默无名的李孝恭却能够排在第二名,这是为什么呢?

李孝恭与李世民是同宗室的,他是李渊的侄子,算是皇亲国戚了。当初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李渊从太原起兵,作为侄子的李孝恭,积极响应叔父。不过李氏家族中能打仗的没有几个人,除了李世民之外就剩下李孝恭和李道宗,但是在打仗这方面,李道宗不如李孝恭,所以李孝恭成为了李渊起兵之初的一位重要将领。

当时李唐德策略很简单,那就是两面出击,李世民率领唐朝的精兵强将在北方与王世充等强悍的军阀作战,而李孝恭则带领着军队在巴蜀一带作战。与李世民相比较,李孝恭的战绩并不差,他平定巴蜀之后,灭掉了萧梁、辅公祏,后又平定江南。

当然李孝恭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主要自己有一个非常得力的手下,那就是李靖。起初李孝恭平定巴蜀叛乱的时候,被当地的一群土著给击败了,后来李靖率领八百人前来支援,一举平定了叛乱。再后来攻打萧铣的时候,因为不听李靖的意见,结果大败而归,最后在李靖的协助下这才灭掉了萧铣。

李孝恭其实还是有一定的指挥能力的,江陵之战时,李孝恭将战船抛弃,让他们顺江而下,结果支援萧铣的部队以为江陵之战已经结束了,于是停下来打听战况,这位唐军攻打江陵争取了不少的时间。李孝恭在平定江南后被封为扬州大都督,但因为有人造谣说他图谋造反,于是被调入京城,担任礼部尚书,从此远离军队。

李孝恭是皇亲,而且战功卓著,皇帝害怕他图谋造反,所以就将他监视起来。后来李孝恭也知道了自己的处境,于是沉迷于歌舞,最后病死在家中。他因为当初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而遭到了李世民的疏远,死后被追授为司空。

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设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时李靖还活着,而李孝恭已经去世了,他这个排名也是依据官职大小来设定的,再说李孝恭是皇亲,又是司空,怎么说都比李靖的地位高,最重要的是“死者为大“,他被安排再李靖的前面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标签: 李孝恭唐朝

更多文章

  • 李孝恭有什么丰功伟绩?唐朝首屈一指的开国功臣,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孝恭,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孝恭有什么丰功伟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初年,说到李氏宗亲中的佼佼者,李孝恭绝对首屈一指。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曾经为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李孝恭是仅次于李世民的开国二号人物,此人之功绩,甚至可以和唐初名将李靖相提并论。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族侄,太宗

  • 李孝恭是什么身份?凌烟阁功臣当中唯一的王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孝恭,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孝恭是什么身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贞观时期凌烟阁所陈列的二十四功臣当中,李孝恭的画像历历在目,他作为皇室成员之一,也是唯一一个进入功臣行列的宗室大将。那么,李孝恭有什么样的功绩?他又是因何原因而进入功臣行列的?李孝恭是隋末唐初的名将,他是隋朝右领

  • 李孝恭凌烟阁为什么会排名第二?他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孝恭,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存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孝恭战绩远不如李靖,也没有什么名气,凭啥在凌烟阁排第二?贞观十七年,天下已经基本平定,贞观盛世的雏形也显现了出来。李世民为了纪念那些当年一起打下天下和开创盛世的功臣们,因此将他们的画像供奉于凌烟阁,史称凌烟阁二十二功臣。在

  • 李孝恭跟李世民是什么关系?玄武门之变谁也不帮也备受尊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孝恭,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孝恭跟李世民是什么关系 李孝恭是李渊的侄子,而且比李世民大,所以李孝恭就是李世民的堂哥,光凭这个关系,就足以说明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了。不过,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为什么李孝恭听起来并没有魏征、房玄龄、李靖、尉迟恭那样的出名,却能排在凌烟阁功臣的第二位,只是因为

  • 唐朝宗室李孝恭,战功赫赫却为人低调,逍遥富贵的度过了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孝恭

    你们知道李孝恭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大家一说到唐太宗李世民,肯定就有非常多的话说。有人认为他是一代明君,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可以说是古代王朝非常少见的盛世。他为后来整个大唐王朝的繁荣昌盛,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当然也有人会说李世民天性凉薄,因为李世民登上皇位的手段非常的不光彩。他是通

  • 唐初贞观名臣高士廉:曾辅佐太子李治监国辅政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高士廉,贞观,李治,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但他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于是隐居在终南山,闭门谢客。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治礼郎。公元609年(

  • 揭秘:高士廉是谁?高士廉与李世民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高士廉,李世民,唐朝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士廉的妹妹,高氏嫁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也就是说,高士廉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亲舅舅,而且,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父亲早死,两人实际由高士廉抚养。所以说,高士廉相当于长孙二

  • 唐初宰相高士廉生平简介 高士廉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高士廉,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朱鸢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后协助李

  • 唐初宰相高士廉的故事 历史如何评价高士廉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高士廉,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朱鸢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后协助李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高士廉人物生平 贬官岭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高士廉

    早期事迹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但他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于是隐居在终南山,闭门谢客。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治礼郎。609年(大业五年),高士廉因妹夫长孙晟病逝,便将妹妹高氏接回家中,并厚待外甥长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