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白这么有才为何仕途不顺呢?只因身世太高贵

李白这么有才为何仕途不顺呢?只因身世太高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74 更新时间:2024/2/13 19:52:47

李白真的从不攀附权贵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从不攀附权贵吗?

中学时代,老师教给我们的一首李白最长的诗,是《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文共286个字。这么的古诗,老师还曾要求背诵,这在当时实是件很痛苦的事,所以,至今仍对李白的这首诗“心生畏惧”。

《梦游天姥吟留别》,题目中既然有“梦游”,说明并非是诗人真实的记游之作,而是一首记梦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李白的这首记梦诗,又可归于游仙诗一类。游仙诗源于汉代以前的道家歌赋,早在《庄子》中已有抒写仙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的篇章。通过“游”的描写以表现逍遥世界,抒发内心的忧思情绪,初具游仙诗的雏形。到了秦朝,始皇帝好神仙,曾“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仙真人诗》的出现,反映了当时求仙氛围的浓厚。继此之后,汉乐府之中,亦有反映道家仙人思想的作品,如十九首郊庙歌中的《日出入》、《天马》都表达了畅游太空的理想。

与其他游仙诗相类,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李白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慨叹,将其我行我素、不屑攀附权贵的豪放性格表达得淋漓尽致。那么,李白的一生,真的如他诗中所写的那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生从不攀附权贵吗?

和每个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一样,李白一开始也是一位怀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传统士人,但是,由于家庭出身的缘故,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就是说,李白是没有资格参加朝廷各种选拔官吏的考试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李白的出身“太高贵”,他与李唐王室是同宗。

李白与李唐王室有个共同的祖宗——李暠。李暠何许人也?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临洮)人,自称西汉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西凉开国国君,为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后被其十一世孙、唐玄宗李隆基追尊其为兴圣皇帝。玄宗李隆基是李暠的十一世孙,李白是李暠的九世孙,这样一排辈,李白就是李隆基的“皇爷爷”了。唐制,李唐宗室,是不可以参加本朝科考的,即使是贵为“皇爷爷”的李白,要想入仕,也只能另想他法。何法?献赋谋仕!

所谓“献赋谋仕”,就是为统治者写诗赋文唱赞歌——这就是最明显的攀附权贵,但是,这就是当时的环境,是任何人都不以为耻的“正经事”。所以,李白在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与文学积淀后,便开始了向权贵自我推荐的“干谒”之旅。

为了解决自己的生活之忧,李白24岁离开故乡青莲,从而踏上远游的征途,25年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27岁时来到湖北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已经30岁了,他的好友王昌龄三年前就进士及第了。待在安陆的李白,为了谋得一份前程,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虽多次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当年初夏,李白又前往大唐的都城长安,去拜谒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但是,却没能找到上进之路,31岁的李白,穷愁潦倒于长安,遂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

在长安是呆不下去了,开元十九年(731年)初夏,李白离开长安,经开封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后滞留洛阳。李白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开元二十年(732年)秋,自洛阳返安陆,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但是,做一辈子的耕读之士,李白是不甘心的,所以,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34岁的李白为唐玄宗李隆基献上著作《明堂赋》,赋云:“穹崇明堂,倚天开兮。”又云:“四门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俨若皇居而作固,穷千祀兮悠哉!”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李白《明堂赋》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谋求官位。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这是真献赋谋仕的原因。

次年,唐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但是,李白的这两次“献赋”并没得到玄宗的回应。捷径走不通,那就另辟他径。李白通过卫尉张卿向玄宗的同母妹玉真公主献诗,其诗名为《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李白写诗豪放不羁,虽然在公主面前,也不失飘逸狂放的本色。什么”鸣天鼓“、“腾双龙”、“弄电行云”之类的,把玉真公主写得像九天玄女一般地浪漫,比起玉真公主的另一位粉丝王维的献诗奔放多了。李白因而受到玉真公主的邀请,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

另外,李白的这次长安之行的另一收获,就是结识了著名诗人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在酒店刚坐下,才想起身边没有带钱。他想了想,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钱。这就是“金龟换酒”的文坛美谈。

后来贺知章去世,李白独自对酒,怅然有怀,想起当年金龟换酒,便写下《对酒忆贺监》: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令其供奉翰林。

所谓“供奉翰林”,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但是,于这种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李白却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天宝三载(744年),李隆基给了李白一笔遣散费,放李白出宫了。在长安再无牵挂,李白放舟东游。44岁的李白的又开始游历山水。是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一段新的传奇,由此续写。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就李白被放出京,返回东鲁(在今山东)家园时所作(李白一生曾有四段婚姻:原配许氏,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继室宗氏,唐高宗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刘氏,与李白同居,后分手;某氏,东鲁一妇人,与李白同居,生李颇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对前半生追求功名的一次总结与了断,可以说只是一时的是激愤之语。

李白的仕途不顺,兴许让大唐少了一位能吏,但是,却为后世留下了一位灿烂千年的文化之星,大唐的天空,因李白的存在,而更加炫目。

标签: 唐朝李白

更多文章

  • 李白对她一见钟情,表白被拒后写了一首酸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白,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古代社会,不管是文化还是发展方面都是比较不全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落后的,不过,即使是在一个落后的时期里,也是不会缺乏文人墨客的,落后的只是整体的社会水平,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当时还是存在的,而且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到了古代社会发展

  • 对联故事介绍:李白巧对戏权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李白

    李白戏权臣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之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

  • 武汉为什么会被称为“江城”?这和唐朝诗人李白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武汉,唐朝,李白

    对武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别称。比如广州被叫作“羊城”,上海被叫作“申城”,昆明被叫作“春城”,成都被叫作“蓉城”,深圳被叫作“鹏城”,哈尔滨被叫作“冰城”……而武汉的别称,是“江城”。武汉为什么被称为“江城”?这与唐朝大诗人李白有

  • 李白有很多描写酒的诗,他的酒量究竟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李白

    李白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

  •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古朗月行》译文及诗词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代,《古朗月行》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古朗月行》译文及诗词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朗月行唐代: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一作:白云)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

  • 为什么说李白达到了浪漫主义流派的顶峰?他的诗中都有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白,唐朝

    李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起李白,在你脑海里面浮出的形象都有哪些?有人想到他是一个手持长剑,吟唱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形象;有人想到到的是让高力士脱靴,抒写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醉酒诗人。而在我眼中看到的是盛唐的一座高山,一座

  • 李白一生放荡不羁,那么他的婚姻状况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李白

    提到唐朝诗人的婚姻爱情,人们耳熟能详的是杜甫对于发妻的一世爱恋,以及李商隐对爱情的忠贞不二,还有元稹对于亡妻的深深怀念。但对于在我国文学史上拥有崇高地位的天才诗人李白的婚姻,人们就不甚了解了。也许是因为他“光焰万丈长”的诗歌太过于惊艳,也许是因为他满腹才华却一生无缘功名太过悲剧,后世之人反而对他的婚

  • 青梅竹马: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之一,如李白《长干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青梅竹马,中国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在诗词中,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如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

  • 折腰: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之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折腰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是否善于用典,是诗词高手与诗词爱好者的本质区别。以下就是常见的典故。作为诗词写作者,不可不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 说说李白和妹妹的故事 李白为何对不起自己的妹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李白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白和妹妹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李白的诗里经常出现的两样道具,明月与酒,用明月来表达自己的情怀,用酒来释放自己的心情,可是这和他的妹妹有什么关系呢?李白与妹妹的故事李白的父亲叫李客,大概因为姓李,当地人因他是外来客,便叫他李客。李白出名以后很少提及他的父亲,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