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泰:唐太宗极为溺爱的儿子,只因说错一句话最终错失太子之位

李泰:唐太宗极为溺爱的儿子,只因说错一句话最终错失太子之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61 更新时间:2024/3/10 0:36:35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太宗极为溺爱的儿子,因为说错一句话被揭穿,最终错失太子之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唐太宗李世民共有14个儿子,其中魏王李泰最受他的溺爱,在太子李承乾被废后,一度还无限接近储君之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最关键的时刻,李泰因为说错一句话被揭穿,不仅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而且还被降封,最终郁郁而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李泰是唐太宗的皇四子、嫡次子,因为才华横溢、聪敏绝伦而最受太宗溺爱,所享受的待遇跟太子李承乾几乎相同(“时魏王为太宗所爱,礼秩如嫡。”见《旧唐书·褚遂良传》)。而因为父亲的种种溺爱,李泰逐渐对储位产生非分之想,明里暗里地对哥哥李承乾进行排挤、诬陷,意在取代对方的太子之位。

李世民对于李泰的偏爱,让太子李承乾既嫉妒又恐惧,联想到父皇当年对伯父李建成所做的一切,便会感到不寒而栗。虽然太宗并没有流露出易储的想法,但危峻的局面却需要李承乾主动做些什么,以免步伯父之后尘。要说李家人心狠手辣,真是一点儿都没错。李承乾为了消除李泰的威胁,首先想到的方式,便是采用暗杀,让亲弟弟在人世间消失。

在暗杀行动流产的情况下,已彻底疯狂的李承乾决定铤而走险,与汉王李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等人勾结,打算效仿太宗当年的行动举兵逼宫,迫使其提前退休。然而正当计划即将实施前,先前奉命暗杀李泰的刺客纥干承基向朝廷告变,李承乾等人的谋反计划就此胎死腹中,时在贞观十七年(643年)。

又尝召壮士左卫副率封师进及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深礼赐之,令杀魏王泰,不克而止。寻与汉王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洋州刺史赵节、驸马都尉杜荷等谋反,将纵兵入西宫。贞观十七年,齐王祐反于齐州...会承基亦外连齐王,系狱当死,遂告其事。”见《旧唐书·李承乾传》。

事情败露后,太宗废黜李承乾为庶人,并远流黔州看管。李承乾被废后,储君之位暂时空缺,“候补者”自然以李泰的呼声最高。李泰为当上太子,便扑到父亲的怀中撒娇,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百年之后必定会杀掉亲儿子,然后将皇位传给弟弟李治。李世民被李泰的誓言所欺骗,心一软便答应立他做储君。

可李泰这句话能骗得了皇帝,却忽悠不住宰相褚遂良,后者替皇帝分析人情常理,认为李泰杀子传弟的话过于虚伪,根本不可能发生,他这样做无非是先把储君之位骗到手罢了。褚遂良接着分析到,一旦李泰登基,必定会除掉李治这个“心腹大患”,所以为保障李泰、李治都能活下来,只能采取其他方案。

唐太宗冷静地听完褚遂良的分析,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便终止立李泰为储的想法,改立李治为太子。不久,太宗又将李泰降封为东莱郡王,并在诏书中对李泰排挤兄长、谋夺储位的行为大加指责。就这样,李泰因为作秀过火,说错一句话,最终跟志在必得的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太子承乾废,魏王泰间侍,帝许立为嗣,因谓大臣曰:“泰昨自投我怀中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更生之日也。臣惟有一子,百年后,当杀之,传国晋王。’朕甚怜之。”遂良曰:“陛下失言。安有为天下主而杀其爱子,授国晋王乎?陛下昔以承乾为嗣,复宠爱泰,嫡庶不明,纷纷至今。若必立泰,非别置晋王不可。”帝泣曰:“我不能。”见《新唐书·褚遂良传》

可太宗虽然掐断李泰奔向储君之路,但对他却依然牵挂、照顾,没几年时间便进封他为濮王,并在诏书中一再表达自己不得已的苦衷。唐高宗即位后,对自己的哥哥也是异常优待,不仅允许他开府设官,而且濮王府所用车马、饮食、服侍,全都是特级配置,远超其他诸王(“高宗即位,为泰开府置僚属,车服羞膳,特加优异。车服羞膳,特加优异。”见《旧唐书·李泰传》)。

永徽三年(652年)十二月,濮王李泰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懊悔离世,终年32岁。高宗闻讯后哀伤不已,下诏以最高规格来厚葬兄长,并对其厚加追赠,还特意请法藏禅师来为他的往生祈福。如此操作,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标签: 李泰唐朝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李泰?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唐朝

    还不知道李世民那么喜欢魏王李泰,为何却传位给了李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这两位皇子都是长孙皇后亲生嫡子,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按理说同母兄弟应该相亲相爱,然而这两位皇子为了得到皇位,各种你争我夺勾心斗角,最终却“鹬蚌相争”,让李治这

  • 唐太宗如此喜欢魏王李泰 为何还会将皇位传给其他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世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王李泰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史上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这两位皇子都是长孙皇后亲生嫡子,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按理说同母兄弟应该相亲相爱,然而这两位皇子为了得到皇位,各种你争我夺勾心斗角,最终却“鹬蚌相争”,让李治这个“渔翁”得了利。年幼时的李承乾也是

  • 明朝大学士李建泰,临终前问了50多个小妾一个奇葩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建泰,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建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俗话说得好“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此话的意思是说在古代,每每行侠仗义的人基本都是大老粗,而但凡是忘恩负义的人基本上都是读书人,在古代屠狗辈一般都是些市井小贩,他们文化层次低,所以很讲义气,反观那些读书人,恰恰是因为懂得太

  • 雍正帝选人、用人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以鄂尔泰、李卫、田文镜为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雍正帝,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以鄂尔泰、李卫、田文镜为例,浅析雍正帝选人、用人的基本标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两位“甲子皇帝”之间的重要连接和过渡,雍正皇帝在清朝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极其关键,至关重要。将康熙朝晚年的弊政陋习、官场倦怠重新整顿调整,并为乾隆朝的稳固、良性发展奠

  • 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是谁?李泰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世民,李泰

    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是谁?李泰的一生经历了什么?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历史上的皇帝,在面对自己众多的儿子的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一些很喜欢和很不待见的,尽管他们都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可以说他们在皇帝面前的地位是绝对不一样的。李世民有很多儿子,但是他非常喜欢李泰,可是我们也知道,最终成为

  • 李世民为什么降封李泰?李泰的结局是李世民一手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世民,李泰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为什么降封李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承乾虽然是李世民长子,但他最宠爱的儿子其实是四子李泰。李泰从小便展现出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天赋,此后成为书法、书画鉴赏家。因为李世民的宠爱,让李泰觉得自己可以某得嫡位,所以便立下杀子传弟的誓言。不过李世民在褚遂良的提醒下恢

  • 李泰比李治优秀,为什么李承乾被废之后李世民却选择李治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治

    李治才能平庸、性格软弱,李世民为何选择他而非博学多才的李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历史说起来也真是有趣,李世民当初发动宫廷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才夺取了政权,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但却是没有想到,晚年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却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他倾尽心血所培养的长子李承乾竟然想

  • 李世民为何把皇位传给李治?而不是李泰或李承乾?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治,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李世民传位给李治,算不算李治捡到一个大便宜呢?《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的原话是这样的:“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这段话至少表达了两

  • 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是谁?李泰生平经历了哪些大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泰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是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太宗文皇帝,母亲是贞观之治的文德皇后,太子李承乾的同母弟,高宗李治的同母兄。他的一生备受荣宠,享尽了所有的父爱,种种逾钜的宠爱,频频惹来大臣的侧目,甚至,连负责编撰史册的史官,都不由得对此心生感慨。史

  • 李泰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因四个字而错失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泰,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泰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位奇男子,他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教材,仅仅只是因为四个字便错失了皇位,实在可谓是凄凄惨惨戚戚呀!那么,这位奇男子是谁呢?他就是——李世民之子,初唐魏王,李泰。由于这几十年来各种有关于唐朝的影视剧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