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终南别业之唐代诗词鉴赏,该诗表达了王维什么感情?

终南别业之唐代诗词鉴赏,该诗表达了王维什么感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41 更新时间:2023/12/6 21:51:43

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唐代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标签: 唐代终南别业

更多文章

  • 终南山之唐代诗词鉴赏,该诗表达了王维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代,终南山

    终南山,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接 一作:到)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品其诗如赏中国画。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诗中一句一词,点点

  • 酬张少府之唐代诗词鉴赏,该诗表达了王维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代,酬张少府

    酬张少府,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

  • 唐诗送别如何鉴赏,王维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诗,送别

    送别,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

  • 唐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如何鉴赏,王维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金门 一作:君门)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孤村 一作:孤城)吾谋

  • 唐诗过青溪水作如何鉴赏,王维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诗,过青溪水作

    过青溪水作,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磐石 一作:盘石)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

  • 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如何理解,王维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诗,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诗人

  • 唐诗秋夜曲如何理解,王维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诗,秋夜曲

    秋夜曲,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

  • 王维“诗佛”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禅宗对他造成了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维,唐朝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都有在课本上学过王维的诗,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等。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而他还有一个称号叫“诗佛”,因为他的作品其实和禅宗走的非常的进。或许这一点知晓的朋友并不多,今天也是准备跟大家讲讲王维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称号,禅宗究竟对他造成了哪些影响

  • 中国智慧故事之王维智擒偷瓜贼,该故事揭露了什么哲学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王维智擒偷瓜贼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王维智擒偷瓜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少年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慧,而且富有正义感,好打报不平。一天,他听见邻居刘老爹在瓜田嚎哭,原来他的好多西瓜被人偷掉了。王维听见哭声下田—看,瓜几乎被洗劫一空,只见瓜藤不见瓜,他气愤地说:“偷这么多瓜,准是

  • 岑参《汉上题韦氏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上题韦氏庄,岑参

    古诗《汉上题韦氏庄》年代:唐作者:岑参结茅闻楚客,卜筑汉江边。日落数归鸟,夜深闻扣舷。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