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房产制度有多坑爹?李白杜甫竟是千古房奴

唐朝房产制度有多坑爹?李白杜甫竟是千古房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43 更新时间:2023/12/20 16:52:23

都说李白活得很潇洒,每天喝酒吟诗,让人羡慕得双眼放光。可现实是,李白真没这么潇洒。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他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据说后半生都是在船上度过的。但其实这也不怪李白。唐朝的制度决定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甚至韩愈这样的仕途达人,都逃不掉房奴的命运!

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诗句中能看到他当时处境并不好,家人颠沛流离,房子也是破败不堪。

李荣浩一首《李白》风靡大街小巷,每次他哼到“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的时候,不知道他知不知道李白当年的处境——并!不!好!啊!他没有房!

据史料记载,

李白的后半生大多数是住在船上的。每天借酒浇愁,从四川一直漂到安徽,也算是有史以来的长江漂流第一人吧。悲催的是,长江漂流过程中,李白喝大了,本想来个猴子捞月,结果一不小心掉到水里,一命呜呼……

其实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要想轻松搞定一套住宅,还真不那么容易。白居易、杜甫,那不都是流传千古的房奴嘛。为什么唐朝连大佬都买不起房子?

主要是因为唐朝的土地政策有够狠——为了保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逼格,唐朝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管制。

比如“限购令”。

朝廷规定,普通人家每3口人给一亩宅基地,“贱民”之家每5口人一亩,如果多占,“一亩笞十”,就是每超过一亩打10大板。同时还规定,一处房产或地产要出售,买卖双方谈妥还不行,还要征求所在地的邻居以及卖方族人的意见,“先已亲邻买卖”,即邻居和族人有优先受让权。

限购令极大地增加了房地产交易的难度。但这项制度也减少了一些邻里矛盾和家族纠纷,所以这项制度不仅在唐朝施行,而且一直流传至今。

比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规定,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的,同一集体组织的本村村民有权使用。

除了限购,唐朝还推出另一种房地产管理政策,放到现在也是如雷贯耳——房产税!

唐朝收取的房产税叫间架税,以“间架”为标准。按照《资治通鉴》的解释,“间架”是指“每屋两架为间”,也就是并列的两个屋架之间的空间称为一间房。至于怎么收费,史料记载:豪华一些的所谓“上屋”每年每间收2000钱,一般化的房子也就是所谓“中屋”每年每间收1000钱,差一些的房子也就是所谓下屋每年每间收500钱。

据说,房产税刚施行几个月,长安城外发生了一次军队哗变。叛军为赢取民心,打出了“不税汝间架除陌矣”的口号,说他们要是取得了政权,马上就取消房产税和其他的乱收费,老百姓纷纷支持叛军。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吓尿了。平息叛乱后,他立刻下诏废除“房产税”。

说到买房,最倒霉的要数公务员了。

在唐朝,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公务员,局级以下干部,那么你可以排队等待公家分配的房子。一旦退休,必须马上给新人腾出来。

最坑的是,唐朝是干部异地交流、异地轮岗最频繁的时代之一,很多人往往几年就换一个地方,所以公务员基本不买房。结果退休时发现,连个养老的地方都没有……

好在唐朝给退休的官员发放一些养老金,再加上他们做官时的积蓄,稍微努努力,也是可以买得起房的。

那么,唐朝官员的薪水和养老金究竟有多少?

《新唐书》写到,公元618年,唐朝正一品的年薪为七百石,正四品的年薪是三百石,再往下差别也不大。

九品芝麻官的年薪大约四十石。九品芝麻官的年薪大约四十石。

这些以粮食为单位的薪水都是一年之内一次性发放到位。悲催的是,京师以外的地方官吏没有年俸。在唐朝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地方官员的待遇远不如京师官吏。而退休金的标准呢?在职工资的一半。那唐朝一套房子要多少钱呢?

九品芝麻官的年薪大约四十石。

这些以粮食为单位的薪水都是一年之内一次性发放到位。悲催的是,京师以外的地方官吏没有年俸。在唐朝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地方官员的待遇远不如京师官吏。

而退休金的标准呢?在职工资的一半。

那唐朝一套房子要多少钱呢?

唐宋八大家老大韩愈在朝中最高做到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中组部的副部长。

晚年,他买了一套称心如意的商品房。

买房之后,韩部长感慨万千,赋诗一首:“始我来京师,止携一卷书。辛勤三十载,以有此屋庐……”

吏部侍郎是唐朝“正四品上”级别。

按照规定,这一级别的俸禄为 74.1万/年。此前,韩愈还曾当过国子监博士,也就是高校校长,年薪两万。

韩部长为了这套房,用尽了三十年的工资和稿费,基本上和按揭30年差不多……

说了这么多,终于明白杜甫为什么会写出那句有名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朝的房地产政策,万恶之源!怪不得李白杜甫都成了千古房奴啊!

标签: 李白杜甫房地产

更多文章

  • 陶渊明“粉丝”众多:诗仙李白写诗以表仰慕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陶渊明,诗人,李白,

    说起来,陶渊明的粉丝还真不少,除李白外,还有很多“重量级”、“大腕级”的人物。读一篇介绍李白“粉丝”的文章,联想到自己喜欢的陶渊明,心想:李白还是陶渊明的粉丝呢!很明显,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和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脉相承的。李白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

  • 解密:诗仙李白如何能够肆意斗酒不担心花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白,唐朝,诗仙,

    李白的酒品不太好,或者说太不好。他若是喝醉,连皇上都敢惹。杜甫有一句写李白的名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大部分人关注的往往是后面两句,觉得李白真是率性而活,狂放到连天子叫他都不去的地步。其实前面两句,仔细琢磨一下也很有意思。你会发现,他之所以频频在长安

  • 李白晚年为何被判流放夜郎:在帝位之争中站错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白,夜郎,唐朝

    陷帝位之争被流放李白最终陷入落魄,要从安史之乱说起。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避居庐山。这场唐朝的内乱原本没李白什么事儿,但怪就怪他的名气太大了。唐玄宗在马嵬坡遭到兵变,被逼无奈杀了杨国忠与杨贵妃。此后,唐玄宗与太子李亨分道扬镳。玄宗入蜀,李亨则在灵武自即帝位,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 李白为何爱当上门女婿:一切竟然是为了捞官做?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白,诗人,上门女婿

    在大家的心目中,诗仙李白一直以狂士的形象存在着,他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些诗句何其潇洒,何其狂放。他叫“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何曾把权贵放在眼里。然而最

  • 史思明是突厥人还是粟特人?他与李白是老乡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史思明,李白

    史思明族属之谜作为追随安禄山叛乱并称帝的蕃将,史思明相关的材料远不如安禄山丰富,这也令他的身世模糊不清。虽然出生于默啜可汗统治下的突厥国中,但史思明的族属却并不明晰,一种说法是阿史那氏突厥人,一种说法则为昭武九姓粟特人。那么他到底是什么族属呢?西安北周安伽墓石棺床屏风,左边是突厥人首领,右边是粟特人

  • 解密: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会喜欢放荡不羁的李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隆基,唐玄宗,李白,

    李白是唐朝大诗人,在重视诗歌的国度里,李白的名声绝对是一流的。那饱蘸笔墨酣畅淋漓的诗歌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那种想象是天生的,那种狂放不羁,让人想象成天上的神仙一样。却说李白受到玉真公主的推荐,玉真公主说

  • 解密:大诗人李白为什么要入赘安陆豪门许氏?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白,唐朝,诗仙,

    唐朝诗人李白是个很潇洒的人,因为才气纵横,常常认为自己有栋梁之才,所以有时也以帝王师自居。可惜没有引荐的人,一直四处游历。尤其是当时的经济发达地区扬州,更是李白最喜欢去的地方。在扬州,李白小住数日,一天晚上写下著名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从家乡出来,带了不少钱财

  • 解密: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后究竟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诗人,李白,唐朝,

    李白《早发白帝城》诗里说“千里江陵一日还”,如果以为他真是一天的功夫就回到了江陵,那显然是把浪漫当现实了。实际上,他不可能当天就穿过三峡到达江陵,而且江陵也并非李白所要到达的目的地。所谓“还”,只不过是指路程的来回而已。那么李白当时实际行程究竟是怎样的呢?从白帝城放舟顺水下三峡当然是很快的,但是再快

  • 诗仙李白的影响力:李白的诗歌为何经久不衰?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诗仙,李白,唐朝

    李白的诗词被世代传颂,在文学史上创造了不可逾越的巅峰。他就是一块界碑,飘逸豪迈的洒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脍炙人口的诗句也在世界各国人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就是一个传奇,历代文史学家都在研究他,但始终未有一个定论,李白的诗歌之所以辉煌的原因是什么?又为何经久不衰?李白的诗句深入到了平民百姓中间,

  • 解密:世人为什么总喜欢把李白杜甫放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白,杜甫,唐朝,

    李白,杜甫,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晚李白、杜甫六七十年的诗人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有“时人谓之李、杜”句。可见,李白杜甫去世一个甲子前后,就有“李杜”之说了。李白与高适、孟浩然、贺知章等诗人的关系都不错。李白曾写“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说明他与孟浩然的深沉友谊。李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