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白诗中的“噫吁嚱” 是什么意思?关于蜀语文化的历史介绍!

李白诗中的“噫吁嚱” 是什么意思?关于蜀语文化的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09 更新时间:2024/2/13 10:10:5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白诗中的“噫吁嚱” 是什么意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说到李白大诗人,诗仙,最厉害的诗人,大家也应该记得李白有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感叹词,这个词就是“噫吁嚱”,很多网友都已经念出来了啊,最近小编看到一篇文章的解析,其实李白说的“噫吁嚱”就是今天的“哦豁”了,那么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到底要怎么理解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吧!

● 川人常常说的“你不要图撇脱”的“撇脱”是什么意思?“搓甲甲”又是什么意思?

“呜呼”这个古语词,川人说成“哦豁”或“哦嗬”。“哦嗬,碗打烂了。”“哦嗬,我迟到了。”“他把药吃拐了,哦嗬了。”“哦嗬,跘到起了。”意义都有所不同。如果再用两种不同声调(阳-阴/去-上),更难理解。

● 南京是十朝古都,或许你也没有想到,成都这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古代也曾好些年被称作“南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你喝过不少的川酒,但是你喝过“玻璃酒”吗?

日前,由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汪明领衔撰写的《中上古蜀语考论》获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一等奖。“王力语言学奖”被认为是中国语言学界的最高奖,一等奖曾多年空缺。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学界对中上古蜀语一直缺乏宏通性的考量,《中上古蜀语考论》一书,对中上古蜀语进行系统梳理,填补了这项空白,对于巴蜀文化的追根溯源具有重大意义。

那么,从古蜀语到今天的四川方言,其间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现在四川人的哪些说法远在中上古时期就被先人使用了?1月6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汪启明教授,为大家揭开古蜀语的神秘面纱。

1、千年变化

古蜀语和四川方言已相去甚远

据汪启明介绍,《中上古蜀语考论》根据文献,系统梳理、探讨了蜀语的发展历程。根据地域名称及行政归属的演变,把中上古时期的蜀地人语称为“蜀语”,把宋元明时代蜀地人语称为“蜀方言”,把清代以后的蜀地人语称为“四川方言”。“‘蜀语’一词始见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蜀方言’一词始见于南宋黄希的《补注杜诗》。至于四川方言,由于张献忠明末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清军又多次清剿,原有四川人已经十去七八,‘湖广填四川’后,四川方言更是一种混合语。”

“蜀语就是蜀方言,但不能称之为四川方言,之所以用‘蜀语’一词,是因为历史上的蜀方言和今天的四川方言已经相去甚远。”汪启明补充道,“但是四川方言是以中上古蜀语为‘底层’,发展变化而来的。”

汪启明指出,中上古时期,蜀人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蜀地居住的各民族。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蜀语混合了多种语言,而非单一语种。“魏晋南北朝时期,蜀地经历了三件大事,给蜀语带来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僚人(蜀地周边的少数民族)入蜀。据记载,西晋初年,蜀地只有20多万人口,但10余万户僚人来到四川的核心地带。其次是大量西北流民入蜀,他们是从甘肃等地逃难来到四川的,还建立了存在50余年的成汉政权,原来的三蜀居民却避乱东下。再就是魏晋南北朝的侨置郡县,北方人大量南下,来到南方以后,北方的语言和南方的语言产生了接触与融合。”汪启明说,这三大事件几乎改变了整个蜀人的结构和蜀语的面貌。

“不仅如此,据《汉书》记载,汉代初年关中、西北、山东大荒,大批人涌入蜀地;后来还有官员、罪犯、豪强等等,都来到了蜀地;三国时期,以北方人居多的刘备军队也来了蜀地。所以说蜀方言是以古蜀语为基础,融合了各个时期、各个人群的语言。”

汪启明说,天府文化中的包容特质,也可追溯至此。“四川是很开放包容的,不管是朝廷命官还是乞食的难民,四川都敞开怀抱迎接,可以说成都就是一座移民城市。但蜀语和其他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产生大量接触与融合,蜀语也因此变得很杂,并不纯。”

2、流传至今

部分蜀语现在还在使用

在《中上古蜀语考论》中,汪启明等4位学者通过对扬雄的《方言》、杭世骏的《续方言》、张慎仪的《方言别录》和李实的《蜀语》等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将蜀语词汇编成表列出。哪些蜀语消失了,哪些蜀语流传至今,一目了然。

例如甘蔗,在蜀语中被称为“竿蔗”,“蜀语是描述形状,现在的叫法是体现味道。”汪启明说。

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词语,比如“董乱子”“董嘴”的“董”,“院坝”“晒坝”“坝坝电影”的“坝”,“白雨”,表示人体部位的“倒拐子”、“脚拐子”等蜀方言词,也都沿用至今。

不仅如此,一些极具四川方言特色的词语也由蜀语阶段沿用至今。

“比如四川人经常说的‘老子’,蜀地先人早就在用了,本来指的是父亲,后来小辈装大,也经常说‘老子要咋子咋子’,这个词已经泛化了。”汪启明笑称。

现在四川人所说的“撇脱”,也是蜀方言,有不拘泥、洒脱、简单、简便、轻松、容易之意。还有一个川人常说的词语“搓甲甲”,也是古蜀语,据文献记载,蜀人称身上积垢为“甲甲”。

汪启明提到,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语气词,“李白《蜀道难》中的第一句,‘噫吁嚱’,就是‘呜呼’,相当于四川话的‘哦豁’,表示一种惊叹。”但这个词是一个方言多义词,意义不限于此。除了李白在诗词中常用蜀语,不少在四川的诗人都在诗词中用过蜀语。

苏轼21岁出蜀,他讲的方言对海南至今都有影响,他文字中提到的“鲜翠”、“元修菜”等蜀语,比比皆是。“现在海南人都还把他说的方言称作‘东坡话’。”

长期生活在蜀地的杜甫,在《闻斛斯六官未归》中,有一句“荆扉深蔓草,土锉冷疏烟”。这里的“锉”就是一种蜀语,意为釜,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锅。杜诗、陆游诗多用四川方言,早已被前代学者注意到。

3、曾有5年成都称作“南京”

语言中的历史

“蜀黍”二字,前几年在网络上走红,大家把它称作叔叔的别称,亦称为怪蜀黍(怪叔叔)。其实“蜀黍”二字,古蜀语中就有使用,“现在大家都称之为高粱,很少有人说蜀黍了。”

同时,汪启明提到了东汉《说文解字》中记载:“蜀人呼母曰姐”,是说当时的四川人,把母亲叫作姐姐。这是古羌语融入古蜀语的词。

又如陆游有一次到眉山,酒后赋诗:“蜀语初闻喜复惊,依然如有故乡情。绛罗饼餤玻璃酒,何日蟆颐伴我行?”诗后边又自注:“玻璃春,郡酒名也,亦为西州之冠。”但历史上没有说这是什么酒。原来当地东门外有个玻璃江,用江中水酿造的酒被叫成“玻璃酒”。

在采访中,汪启明多次提到蜀语变迁背后的历史,“从语言的研究出发,能够窥见当初的政策变迁、移民变化、民族融合、文化交融等现象。比如,我们在研究杜甫诗中的蜀语用词时,发现他的《梅雨》中写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而在黄希的《补注杜诗》中写到‘南京,成都府也’。我们就查找了大量文献,最终发现,在公元757年到公元762年,蜀郡被改为南京,所以成都被称为南京这个说法存在了5年时间。”

据了解,学界称《中上古蜀语考论》为中上古蜀语研究的开山之作,也是基于该书落笔在研究语言,意又在语言之外。通过文献语言、历史移民和考古的互证,《中上古蜀语考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源头之一,古蜀语是汉语的前身华夏语的源头之一。

“研究语言,其实也就是研究历史,一个简单的词语,背后可能就有一段历史。”提及这些词语的沿用与消失,汪启明说。

这些古蜀语 你懂起了吗?

“撇脱” 不拘泥、洒脱、简单、简便、轻松、容易

“哦豁” 呜呼

“搓甲甲” 擦洗身上积垢

“老子” 父亲

“母亲” 姐姐

“竿蔗” 甘蔗

“蜀黍” 高粱

标签: 唐朝李白

更多文章

  • 李白的武功有多强?李白杀人的事情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李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于李白武功的讨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我们的认知中,中国知识分子大概是一袭长衫文质彬彬的,他们琴棋书画诗酒花,摇头晃脑走天涯,他们一袭白纱弱柳扶风手无缚鸡之力但心中有万千雄兵。但事实上,在冷兵器时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是不会点防身的功夫,说不定在你去京城赶考

  • 揭秘李白国籍之谜 李白到底是不是中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李白

    还不知道:李白是不是中国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大诗人李白出生地的问题,一以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李白祖籍甘肃,生于四川青莲乡,还有一种说法是生于西域的碎叶城,之后才举家搬到四川。那么,如果按照后一种说法来看,李白竟有可能是西域人?什么?韩国人说端

  • 一位碌碌无为的庸官,韩朝宗为何能得到李白的推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朝宗,唐朝

    韩朝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韩朝宗,京兆长安人,曾任工部侍郎,后来出任荆州长史,所以被时人称作“韩荆州”,虽然为官数十载,政绩却乏善可陈。为官期间,韩朝宗做得最值得称道的一件事,就是破除水井的迷信。那是他担任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期间,当时襄州长沙有一个

  • 杜甫李白都曾写诗赞赏的张垍,最后却背叛了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垍,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张垍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白和杜甫,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号称唐朝诗坛最为璀璨的双子星。两人虽然名垂史册几千年,如今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但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两人的人生经历却都极为坎坷困顿,饱含酸辛,“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是对他们的人

  • 李白的《静夜思》家喻户晓,辛弃疾的《静夜思》你知道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辛弃疾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辛弃疾的《静夜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上面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所作!全词通过创造雄奇

  • 李白除诗以外还以剑闻名,有侠客梦的李白剑术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李白

    李白的剑术如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剑,属于短兵,是兵中王者,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在世人眼中,剑器往往是武士的专属,可事实上,古代文人学士对剑的钟爱,不亚于武士。究其根本,在古代社会,剑除了被视为武器外,还有另外一种意义,在《贾子》中就曾记载:“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

  • 李白做官不到两年时间 唐玄宗为什么要炒掉这个大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白,唐玄宗

    还不知道:李白做官被炒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天宝元年(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

  • 李白一共有四段婚姻和四个妻子 在感情上也有失败的时候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白,妻子

    对李白娶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白写的诗大多都是豪迈大气的风格,李白出生在繁华的盛唐时期,他平时喜欢游历山水,所以做出来的诗大部分也是像山水一般大气磅礴。虽然盛唐时期作为我国文化高度发达的一个时期,涌现出很多著名的诗人和诗作,但是这样人才辈出的时代,李白依

  • 李白工作时间只有两年 李白哪里那么多的钱游山玩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李白

    你真的了解李白的钱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李白的祖先在唐朝获罪已被流放,“余无少长,皆徙边檄”,“一房被窜于碎叶”,被送到遥远荒凉的西部地区,据说,罪越大被流放的地方越远,李白祖上被流放到几千里外的西域,可见罪名之大。因此,尽管李白才华横溢,但他一辈子都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失去

  • 李白被罢官的原因是什么 仅仅是因为用错典故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白,唐朝

    对李白被罢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白我们都知道,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被人称为诗仙。他的一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作,写诗对于他来说是小菜一碟。但是在公元743年,他却因写诗用错典故被罢官革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听小编来给大家说一说。天宝二年,李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