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太子爷李承乾,为何要起兵谋反?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太子爷李承乾,为何要起兵谋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18 更新时间:2023/12/19 13:38:46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承乾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李承乾,是李世明亲自册封的太子。李世明对李承乾可以说是百般宠爱。可就是这样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位置稳得不能再稳的太子爷,最终还是走向了谋反之路,导致自己被废。那么,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母亲去世

李承乾这个人,他的所作所为是有一个转变的风格的,而时间节点就是在贞观十年,也就是他母亲去世的这一年。

李世民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册封年仅8岁的李承乾当太子。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李承乾可是一个聪明机警、仁厚孝顺的三好少年。

而在贞观三年,李承乾的老师李纲因为腿脚不好,年仅11岁的李承乾就亲自去搀扶自己的老师,并对其恭恭敬敬,后来李纲病逝,李承乾还亲自为李纲立碑。

李世民本来就对自己的嫡长子关爱有加,又见他如此仁孝,于是对他更加好了。贞观四年,李世民下令,让李承乾跟着他一起听官员上讼,还让官员如果对尚书省的判决有什么不满,都可以去东宫找李承乾决断。此时的李承乾连12岁都还不到,就已经被李世民当作储君来培养了。

后来几年的时间里,李承乾数次监国,也多次受到李世民的考验,不过他每一次都能完成的相当漂亮,让李世民和百官对他赞不绝口。

然而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李承乾用尽了一切办法,不管是寻医还是祈福,最终都没能救回长孙皇后的命。这一年,李承乾不过17岁,从这以后,李承乾的所作所为就跟以前大相径庭,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

劣迹斑斑让李世民失望

如果说贞观十年以前的李承乾,是一个备受期望,德才兼备的好储君,那么之后的李承乾,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不堪入目,用现在的话来说简直就是在作死。

第一件事,就是太子李承乾游猎无度,开始荒废学业。以前的李承乾可是相当的勤奋好学,李世民也恨不得让天下所有名士都给李承乾当老师。可李承乾现在却沉迷玩乐,而太子府的官员张玄素多次劝谏他他也不听。

第二件事,就是李承乾圈养男宠。一国储君圈养男宠,这种有伤风化事要是传出去,不论是老百姓还是周边的一些国家,听到不得把大唐皇室给笑话死。李承乾十分宠爱太常寺的乐童称心,不仅如此,李承乾还被两个道士用一些旁门左道给迷惑住了,对两人百般信任。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后,直接下令处死了称心和两个妖道。李承乾在称心被处死后,还嫌自己作死作的不够,竟然在自己家中对称心进行祭奠,哭的那叫一个惨,还私下给称心封官爵立石碑。

第三件事,李承乾可以说是玩的相当前卫了。他和自己的亲信假扮突厥人,学突厥人的穿着,说突厥人的话,还学突厥人用佩刀割羊肉吃。这些玩完了,李承乾还觉得不过瘾,还对身边的人说,如果有一天他当了皇帝,就亲自率领数万铁骑在金城西边狩猎,然后披头散发做突厥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居然会从一国之储君嘴里说出,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了。

不止这些,李承乾还有迫害忠良、奢靡、谋杀亲弟等劣迹,自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后,李承乾可以说是没有做过一件对的事。他的这些所作所为,都被李世民看在眼里,换作是谁,都会对他感到失望吧。

李世民失败的教育方式

李世民当皇帝自然是没的说,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可是他在对李承乾的教育上,可以说是失败之至。

他对李承乾的教育,采用了一种极其矛盾且失败的方法——过度溺爱和过度磨炼。这两种随便一种都会对子女造成不好的影响,更何况两种一起上了。

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和他自己本身有着极大的关系。李世民心中最大的担忧,就是怕自己的儿子像他一样,杀兄弟,逼父亲。李承乾作为他的嫡长子,在年幼时有展现出了一些不凡之处,他自然会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拥有他一样的才能,又能不染上他的那些缺点。

上文我们说到,长孙皇后的去世,对李承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贞观十年后李承乾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可这件事对李世民同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已经失去了最爱的女人,他就更不能失去他们的儿子。

李承乾不学无术,李世民忍,让老师继续开导他;李承乾圈养男宠,他把男宠杀了,不让李承乾接近这些人,李承乾祭奠男宠打他的脸,他也忍;李承乾扮装突厥人,说出大逆不道的话,他也忍,让老师规范他的行为;李承乾迫害忠良,谋杀胞弟,他也能装作没看见。

李承乾犯错的时候,李世民对他最大的处罚就是骂了他,而且骂他的话还是从一个官员口中传出去的,这个官员后来还因此被流放了。然后,就是让老师去教他,去试图把他拉回正轨。

此等溺爱,竟然会发生在太子的身上,李承乾做的这些事,放到其他大部分王朝,都足够让他被贬甚至直接杀头了。

而李世民对他的磨炼,则是在于皇位的考验和他身边的太子府官员。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的那年,李世民把二皇子李泰留在了京城内,他也是独孤皇后所生,本来该去就藩的李泰,因为母亲去世而被父亲怜惜,留在了京城。

李世民对老二李泰的宠爱也是出了名的,很多时候甚至会比宠爱太子还多。这里面既有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爱,还有一部分,就是对太子心性的磨炼。

贞观十三年,好巧不巧,李承乾从马上摔下来,把腿摔瘸了,从此落下了残疾。他是一国之储君,要是腿脚不便,岂不是让人笑话?

李承乾心里便开始有些自卑了起来,同时也开始变得叛逆。李世民把自己身边近乎所有的名臣名士都派给了李承乾,让他们去教导他。可是这些所谓的名士,对李承乾的教育有些过于偏激。

李承乾只要一个地方没听他们的话,他们便会立刻上书奏折,对李承乾严加批评,将其形容为秦二世胡亥之流。孔颖达、张玄素等人更是直接当面批评太子,言辞犀利。

这些名士的教育显然是不适合李承乾的,而李世民却没有发现自己儿子心理的变化,依旧“磨炼”着他,对李泰多加恩宠。而李泰也是个狠毒的人,他在背后煽风点火,说跛脚之人不可能坐上皇位,进一步摧残李承乾的内心。

最终,李承乾被李世明这种极端且失败的教育方式逼得崩溃,他率众冲进皇宫,试图逼宫。可李世民在这方面经验颇深,李承乾的逼宫被现行察觉到,最终李承乾逼供失败,被李世民拿下。

结局

尽管李承乾逼宫造反,可李世民依然舍不得杀他。他最终决定将李承乾贬为庶民,流放在外。失去了自己深爱的儿子之后,李世民变得心力交瘁。而李承乾在失去了太子之位后,也变得郁郁寡欢,没过多久就病死了。

李承乾的悲剧,一个是他自己不争气,但更多的是反映出一种家庭教育的失败,李世民纵使名垂千古,在面对李承乾时,也只是一个失败的父亲罢了。

标签: 李承乾唐朝

更多文章

  • 贵为太子的李承乾为什么要逼宫?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承乾,唐朝

    李承乾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李承乾谋反是唐太宗教育皇子重大失败的体现,当然不止唐太宗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康熙帝等这样英明神武的君主在选择皇储时依然会十分头痛。康熙处理的还算不错,九子夺嫡的情况下尚未发生流血政变,而且也选了一位比

  • 李承乾母亲是长孙皇后又是嫡长子 李承乾选择逼宫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承乾,李世民

    对李承乾逼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生于帝王之家,总是容易生出对权力的渴望,也常常引发皇位之争。无论是朱棣的靖难之役,还是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都是对九五至尊位置的争夺。唐朝的皇位之争尤甚,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父子、母子、兄弟、兄妹争斗不断。其中最为可惜的当属

  • 李承乾腿怎么瘸的 李承乾最后是怎么走上谋反的道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承乾,李世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子李承乾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世民,即唐太宗,生于武功之别馆,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

  • 李承乾为什么要赐杀,李世民派去辅佐他的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玄素,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承乾为什么要赐杀李世民派去辅佐他的大臣?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收到一个让他极为震惊的消息,东宫太子左庶子张玄素在夜里被人刺杀,还好张玄素命大,侥幸躲过一劫。张玄素是李世民亲自给太子李承乾安排的老师,素来勤勉。有人针

  • 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的血统真的很高贵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恪,杨妃,唐朝

    李恪(619-公元653年)唐朝宗室,祖籍陇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排行第三。武德三年六月,封长沙郡王;八年,改封汉中郡王。贞观元年,晋封汉王。次年,改封蜀王,予益州大都督。十一年,封为吴王,安州都督。永徽元年,官拜司空,授梁州都督。二年,加授太子太师。四年,因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

  • 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李恪如何被冤死?李恪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李恪,唐朝

    两个王朝的血脉带给他的不是荣耀,而是灾难。如果没有改变命运的勇气,只能被命运的巨轮碾碎。他系出名门,既是大唐的皇子,又是前朝的皇孙,他继承了两个王朝的皇族血脉,称他为天潢贵胄一点都不过分。可他的一生却颇为悲情,叫他悲剧王子你也会欣然接受,他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一朝君王父,一朝公主母有时

  • 李世民儿子吴王李恪造反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恪,李世民,造反

    李世民儿子吴王李恪造反了吗?从史料记载来看,李恪与父亲的关系融洽,父子相爱,常与父亲见面,甚至与李恪关系密切的人,太宗都会另眼看待。李恪颇得父亲疼爱与欣赏,特别是“类己”的评价,这在有着家天下法则的帝制时代,是有着非常微妙的暗示意味。巍巍大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繁华的国家,其疆域东至大海,西越巴尔卡

  • 唐太宗待遇最差的儿子吴王李恪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恪,李世民

    为何说吴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待遇最差的儿子?虽然一直以来由于电视剧的宣传,很多人误以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但就史实而言,论起唐太宗所有儿子中谁的待遇最差,李恪称第二,没人能比他更差。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史书是如何记载的。首先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恪最迟贞观7年便去了封地,而与李恪同龄

  • 李世民为何不用李恪做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李恪,唐朝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国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一时间被誉为“贞观之治”。不仅如此,李世民也有知人之明,你看他对待手下大臣都能量才录用,可惜他对于自己的儿子却有些偏颇,比如对待太子之位,偏偏弄了个文文弱弱的李治,而对于呼声很高的李恪却不闻不问。李恪是个人物,史载

  • 名将李祎:李恪之后的宗室贤王能征惯战定契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恪,名将,开元,

    李祎(?-743年),唐朝宗室、名将,神武军的创建者,唐太宗李世民曾孙,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少年有志,历任诸州刺史,治理有方;进而执掌帅印,战功卓著。729年(开元十七年)石堡城一役大破吐蕃,促成两国数年之间无交兵的和平局面,并以军功恩泽先人;732年(开元二十年),抱白山之战大破奚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