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诗人杜甫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

唐代诗人杜甫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164 更新时间:2024/1/22 17:29:24

唐大历三年(769)正月,杜甫离开白帝城出三峡,船行到西陵峡口下牢溪停泊夜宿,峡州长吏在津亭设宴款待。杜甫写了一首《春夜峡州田伺御长吏津亭留宴》,记述了当时的情景。

从此,杜甫离开了他寓居了三年的长江三峡。这三年,是杜甫穷愁潦倒、飘泊在社会边缘的岁月,也是他诗作丰收、诗艺大进的时光。在现存的杜诗里,有将近400首诗是在这个期间写作的,占其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诗作虽然在思想内容上不及“三吏三别”那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感,但在诗艺上却达到了唐诗的顶峰。其中大多数诗作都是经过了刻意锤炼打磨,不仅在意境表达上多有独创,而且在韵律、诗体句式上也有格外的讲究和创新。其中《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登高》、《阁夜》、《白帝》等等,都被历代诗家公认为经典。特别是他写的律诗,体现了诗歌最高工艺所具有的精湛和雅致的品质,纯正自然、谨严规范、细密厚重。这些表明杜甫不愧为唐代诗人里最具“工匠精神”者,甚至堪称中国古代诗人中最杰出的“工匠”。

网络配图

杜甫的“工匠精神”,除了他对前代诗艺的继承和自己的长期修养之外,可以说主要是在长江三峡炼成的,究其成因,我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当时长江三峡山高水远,信息闭塞,远离政治生活中心,杜甫飘泊于此,实际上是处于社会边缘地带。这对一个富有家国情怀而又在精神文化上有所追求的士人来说,就只好致力于诗艺,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搞“纯文学”吧。杜甫和大多数古代诗人一样,是以“仕”为志愿和职守的,写诗只不过是一种业余爱好,是他们言志遣怀的个人表达。其中有些人诗艺水平也很高,但毕竟没有“工匠”的专业化;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才把心思主要用于诗作或其它写作,花更多地功夫精研诗艺和其他文艺技艺。

杜甫年青时即到长安谋求仕途,却十年难以如愿,只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安史之乱后他投奔肃宗做了左拾遗,后来在四川严武帐下参谋政务,但始终郁郁不得志。及至流落三峡,他虽然依旧“每依北斗望京华”,但已完全脱离了政治中心,其仕途希望和报国之愿是完全绝望了。这样一来,他唯有靠写诗来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总之,政治生活的失意、被主流社会边缘化,是杜甫,也是许多古代文化人成为文学工匠的重要成因。

网络配图

二是长江三峡的自然美赋予了杜甫诗艺灵感。从审美对象的角度看,自然美和社会美所呈现的美感形态是有所不同的。社会美更多的是社会理想、思想情感和世态人情善恶的呈现,而自然美则更多的是情景的交融、心灵的升华,最重要的是多以形式美来呈现的。如果说杜甫前期的从政经历和社会见闻让他写出了“三吏三别”那样直抒胸臆的现实主义诗篇,那么,长江三峡奇特而优美的自然风光,则必然给杜甫以不同的审美体验,让他感受到更广阔深邃的意境神韵和形式美的迪,促使他更加注重诗作意境的开拓和韵律语句的讲究。因此,他在三峡期间的诗作构思和遣词造句都格外讲究,常常为构思意境而拈须苦思冥想,践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誓言,许多诗篇都是经过反复锤炼打磨的,简直达到了“工匠精神”的极致。

三是杜甫在三峡期间扎根民间,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为他的诗作提供了新的思想艺术源泉,也影响了他的创作态度。此前,杜甫跻身仕途,虽然也关心民间疾苦,考察世态人情,但毕竟有所隔膜。流落到了三峡,杜甫就不再是“体验生活”、“下生活”,而是真正成为民间的一员,百姓的一分子,其感受自然格外深切。他在三峡卜居乡间、操持田园、交接邻里、品味炎凉、切肤疾苦、感染风情,这一切对他的人生态度和诗学精神都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成为其“工匠精神”的心灵支柱。

网络配图

杜甫在三峡期间炼成的“工匠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咏史抒怀和俯仰山川人物等宏大主题诗作中,即便是即兴咏物和酬唱应答,也是字斟句酌相当考究。比如他在峡口春夜赴宴后写下的那首诗,其意象就非常开阔,而且是很工整的五律,兹录以佐证:

“北斗三更席,西江万里船。杖藜登水榭,挥翰宿春天。白发烦多酒,明星惜此筵。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

标签: 杜甫

更多文章

  • 陈与义的诗风:靠模仿杜甫形成自己的独有风格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与义的诗风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陕西西安人,他的先祖是居住在京兆,后来的曾祖父又搬迁到了洛阳,所以他是河南洛阳人。陈与义出生在宋哲宗元祐年间,在宋高宗绍兴八年的时候去世。陈与义是北宋末期著名的诗人,同时也非常善于填词。他的词虽然在如今保存的并不多,但是都很有鉴赏的价值。陈与义作品陈与义在北宋的时候在地方府中

  • 杜甫的真正死因是饱死的吗?杜甫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杜甫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他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

  • 李白杜甫的神奇友情:怎么就忽然成CP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白

    经常有人在上网时刷到李白和杜甫的段子,歌颂李白杜甫伟大的爱情,不对是友情。但是根据史书的记载,李白杜甫虽然都是诗人,但是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为什么在他们去世之后,李白杜甫忽然就在一起了呢?网络配图李白和杜甫身在同一年代,又有着相似的境遇,被贬谪看不惯朝廷,当然李白更豪放更加敢说一些。这两人的各有各

  • 李白杜甫的神奇友情 怎么就忽然成CP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杜甫

    经常有人在上网时刷到李白和杜甫的段子,歌颂李白杜甫伟大的爱情,不对是友情。但是根据史书的记载,李白杜甫虽然都是诗人,但是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为什么在他们去世之后,李白杜甫忽然就在一起了呢?李白和杜甫身在同一年代,又有着相似的境遇,被贬谪看不惯朝廷,当然李白更豪放更加敢说一些。这两人的各有各的风格,

  • 唐代哪位诗人在邻国日本最受欢迎?并非李白杜甫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杜甫

    唐朝时期,中国的古诗达到了井喷式的发展,遣唐使当然也不会错过那些优秀的诗作,都辛勤地把唐诗传到了日本,有趣的是,在中国名声斐然的李白与杜甫在日本虽然也很受欢迎,但却远远不及于白居易的声望和影响。波澜壮阔,大气磅礴,山河壮美如画,产风流人物无数,政经文武,独领海内外风潮。这便是中国的盛唐。网络配图 樱

  • 杜甫逃亡途中遇旧识,写下一首送别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杜甫,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杜甫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据悉,乾元元年冬天,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杜甫告假回洛阳探望旧居。自洛阳经潼关的回乡路上,杜甫拜访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士。一夕相会,闲话家常,又匆匆告别。诗人在离乱时代中,感喟离多聚少、世事沧桑。动情之中

  • 盛唐诗歌的一座丰碑:满眼悲怆,满心忧郁的杜甫!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杜甫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盛唐诗歌的一座丰碑:满眼悲怆,满心忧郁的杜甫!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杜甫的一生,可悲可叹,但是,隐约中我们可以透过他或恬静或悲壮或凄凉或孤独的文字,看到他虽满眼悲怆,满心忧郁却并不沉沦,仍积极旷达的心胸。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随着唐王朝的鼎盛发展,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

  • 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诗人杜甫流浪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杜甫

    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诗人杜甫流浪的一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安史之乱结束了。这对于饱受战乱痛苦、盼望安定的百姓来说,毕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当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过流亡生活的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欣喜若狂,泪流满面。杜甫,字子美。他跟李白一样,是唐代最著名的

  • 杜甫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样的 是豪壮的,也是悲情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杜甫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杜甫一生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都知道,杜甫一生很忙,很忙还没有钱;可以说,杜甫的一生是豪壮的,也是悲情的。杜甫生于712年,死时年59岁。一生写了很多诗,现存1400多首,大多是40岁以后的作品。杜甫19岁离家奔前程,24岁参加科举考试,时运不佳

  • 杜甫最有情韵的一首诗,道尽了世事沧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杜甫,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杜甫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到唐朝音乐家,一定绕不过李龟年。他出生于音乐世家,兄弟三人都是唐朝有名的乐工。尤其是李龟年,吹拉弹唱,无一不精,常出入贵族豪门的宴席。就连梨园始祖,一代天子唐玄宗都对他恩宠有加。王维还给他写下缠绵悱恻的《相思》,“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