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盛唐诗歌的一座丰碑:满眼悲怆,满心忧郁的杜甫!

盛唐诗歌的一座丰碑:满眼悲怆,满心忧郁的杜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086 更新时间:2023/12/25 1:18:2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盛唐诗歌的一座丰碑:满眼悲怆,满心忧郁的杜甫!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杜甫的一生,可悲可叹,但是,隐约中我们可以透过他或恬静或悲壮或凄凉或孤独的文字,看到他虽满眼悲怆,满心忧郁却并不沉沦,仍积极旷达的心胸。

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随着唐王朝的鼎盛发展,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景象下高昂雄浑、扩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为了诗歌的主流。

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昂扬豪迈的边塞诗,飘逸豪放的李白诗,诗中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闪耀着盛唐时代诗人的雄健与气魄。然而,就在这雄奇豪迈盛唐气象中有一位一枝独秀的诗人为盛唐诗歌的发展树起另一座丰碑,他就是满眼悲怆,满心忧郁的杜甫。

虽然早期的杜甫也李白一样,有着高度的自信与俯视天下的气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壮游》中的“性豪业嗜酒,疾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甚至《前出塞九首》中的“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才”等等,都有着不亚于李白的盛唐人独有的自信、积极、奋进的精神气象。

然而,时局的不稳、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羁旅漂泊的艰辛使他满眼尽是悲怆,满心都是忧虑,进而在诗歌创作上独树一帜,成就了一座后人难以攀爬的高峰——沉郁顿挫的诗史!

一、同怀古人,他是心有不平

虽然深沉的忧患意识是唐代怀古诗的重要精神内核,但盛唐时期的怀古诗更多的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积极进取的热忱之心,如王维的《西施咏》,李白的《古风》(其十)“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诗中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表达自己对自由的热爱和建功立业的渴望。

而杜甫的怀古诗中却更却寄寓的是他自己身世的感慨,时事的深切忧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漂泊异乡,无处安身,壮志难酬,抱负难展的悲叹,感慨寄托在他对古人的感怀中。

二、同思远人,他的笔下多是凄凉

大唐王朝的强盛大大的激发了诗人们建功立业的热情,他们纷纷离家或是求取功名,或是在外宦游,对友人与亲人的思念在他们笔下源源不断涌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些诗歌意境清新,虽有离别之意,却哀而不悲。

然而,忧思满怀的杜甫却常在“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凄凉萧瑟的意境中抒发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三、同写战争,他更念及百姓忧苦

盛唐气象毫无疑问的在边塞诗歌中体现的十分鲜明,无论是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还是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亦或是岑参的“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全都充满着昂扬向上的斗志以及保家卫国的豪情,建功立业的壮志。

杜甫则不然,他更多关注的是战争带来的灾难,百姓所受的苦难,“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舜,苍梧云正愁”,“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心怀家国天下的杜甫已经能在盛唐繁茂的表象之下看到了它隐在的忧患,可见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是时时刻刻心系黎民,心系社稷的。

四、同遭贬谪,他仍初心不改

心怀大志的文人士子们,总是在仕途上遭遇坎坷,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强盛如盛唐时的诗人亦是这样的。阔达恢弘的盛唐培养出来的诗人,同样心胸开阔,他们仕途不顺,遭遇坎坷时,有的寄情于自然山水,寻找精神寄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有的沉迷佛法,潜心修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的不媚俗世,隐居田园“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杜甫则不然,始终心系国家的他虽屡遭贬谪,仍初心不改,一直渴望能够重回朝廷,实现他“致君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不愿因文章被人称著的他,即使到处流离漂泊,身在千里之外,仍心念故都,心系百姓,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令人动容。

杜甫的一生,可悲可叹,但是,隐约中我们可以透过他或恬静或悲壮或凄凉或孤独的文字,看到他虽满眼悲怆,满心忧郁却并不沉沦,仍积极旷达的心胸。“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并未将这个伟大的诗人击倒,反而让他于苦难中成为了中国甚至世界上最富盛名的伟大诗人,在盛唐的诗坛上开出一枝独秀!

标签: 唐朝杜甫

更多文章

  • 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诗人杜甫流浪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杜甫

    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诗人杜甫流浪的一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安史之乱结束了。这对于饱受战乱痛苦、盼望安定的百姓来说,毕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当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过流亡生活的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欣喜若狂,泪流满面。杜甫,字子美。他跟李白一样,是唐代最著名的

  • 杜甫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样的 是豪壮的,也是悲情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杜甫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杜甫一生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都知道,杜甫一生很忙,很忙还没有钱;可以说,杜甫的一生是豪壮的,也是悲情的。杜甫生于712年,死时年59岁。一生写了很多诗,现存1400多首,大多是40岁以后的作品。杜甫19岁离家奔前程,24岁参加科举考试,时运不佳

  • 杜甫最有情韵的一首诗,道尽了世事沧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杜甫,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杜甫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到唐朝音乐家,一定绕不过李龟年。他出生于音乐世家,兄弟三人都是唐朝有名的乐工。尤其是李龟年,吹拉弹唱,无一不精,常出入贵族豪门的宴席。就连梨园始祖,一代天子唐玄宗都对他恩宠有加。王维还给他写下缠绵悱恻的《相思》,“愿君

  • 杜甫的一生坎坷吗?为什么杜甫的诗作都是悲剧落魄的样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杜甫

    杜甫的一生坎坷吗?为什么杜甫的诗作都是悲剧落魄的样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杜甫大家都知道,因为每个中国人在读书时期都读过他的诗,不但知道他是一个唐代诗人,而且,还知道他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物。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杜甫之所以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最厉害的地方并不仅仅是在

  • 杜甫在最落魄的时候写下七绝,堪称古今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杜甫,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杜甫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讲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晚年贫困的生活,同村的孩童还要来欺负杜甫,而大才子杜甫在最落魄的时候,写下大唐最美一首七绝,堪称古今第一。杜甫,先天元年出生

  • 杜甫献给李白的第一首诗,风格为何大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杜甫,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杜甫文章,欢迎阅读哦~在诗歌艺术殿堂中,李白和杜甫是两位分量相当的大神,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共同拥有着众多粉丝,共同享受着后世的崇拜。然而,在他们在世的时候,地位却是不尽相同。李白成名很早,是全民偶像,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无不为之疯狂。杜甫的经历

  • 杜甫的三吏三别讲了什么?杜甫三吏三别分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杜甫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杜甫的三吏三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吏三别是杜甫六首反应民间疾苦,以及在乱世中飘荡孤独的作品。其中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和《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这六首诗其实都包含了同一种情感,就是在战争面前,留给百姓的只有伤害和

  • 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中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杜甫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只要是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背诵过杜甫的诗。他的诗歌不同于杜牧的豪放,也不同于李白的浪漫,充满着现实主义的色彩。杜甫尚存活于世时,他的诗歌便被人称作“诗史”。因为,它记录着唐朝从强盛转为衰败的过程。更难得可贵的是

  • 唐宋八大家的评选标准是什么?李白杜甫为什么没入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宋朝,李白,杜甫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宋八大家的评选标准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宋八大家”和李白杜甫关系不大。这里不是说这两人不行,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成就自然不必说。但是术业有专攻,这个“唐宋八大家”的评选标准仅仅限于古文领域,这与诗歌乃是两种不同的体

  • 杜甫到了37岁不被重用,悲愤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杜甫,唐朝

    杜甫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盛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阶段。按照历史学家的划分,从唐高宗继位到安史之乱,都是处于盛唐期间。当时不仅在国力、疆域、军事上处于顶峰阶段,在文化上也站在一个绝对的制高点。以至于几千年后,日本人都对盛唐时期的文化,仍然以一种仰慕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