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诗月夜如何赏析,杜甫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唐诗月夜如何赏析,杜甫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051 更新时间:2024/1/20 5:54:00

月夜,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颔联是说,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前四句中,“怜”字和“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联之中。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长安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共忆长安的往事,已经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深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和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妻子为自己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他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颈联是说,蒙蒙雾气,也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全诗诗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标签: 唐诗月夜

更多文章

  • 唐诗登楼如何鉴赏,杜甫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登楼

    登楼,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 一作:梁父)“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

  • 唐诗蜀相如何鉴赏,杜甫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蜀相

    蜀相,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

  • 唐诗客至如何鉴赏,杜甫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客至

    客至,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馀 通:余)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

  • 唐诗野望如何鉴赏,杜甫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野望

    野望,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惟 通:唯)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首两句写野望时所

  • 唐诗梦李白二首·其一如何鉴赏,杜甫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梦李白二首·其一

    梦李白二首·其一,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死别已吞声,生别常

  • 唐诗梦李白二首·其二如何鉴赏,杜甫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梦李白二首·其二

    梦李白二首·其二,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此诗紧接前诗,前四句

  • 唐诗望岳如何理解,杜甫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望岳

    望岳,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同: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

  • 唐诗赠卫八处士如何理解,杜甫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赠卫八处士

    赠卫八处士,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驱儿 一作:儿女)夜雨剪

  • 唐诗佳人如何理解,杜甫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佳人

    佳人,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

  • 唐诗赏析之哀王孙,杜甫在诗中表达了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哀王孙

    哀王孙,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