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诗人杜甫的《望春》赏析和艺术特色

唐朝诗人杜甫的《望春》赏析和艺术特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18 更新时间:2023/12/16 1:41:28

《望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望春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

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情中有景。

意境深沉

“国破”然而“山河在”,

“城春”可是“草木深”;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反而“溅泪”,“惊心”,语意的强烈反差,语势的节节逆转,使诗人郁勃而顿挫的忧思情感获得艺术的表现。

一字传神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标签: 唐朝杜甫

更多文章

  • 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最后是怎么去世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杜甫,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杜甫,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自小我们接触到的唐诗最多的就是杜甫和李白的了。而李白的诗大多是十分飘逸潇洒的,所以李白有诗仙之称;而杜甫的诗,多是反映当时社会的状况,并且随着杜甫年龄的增长,诗的意境也变了。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也就是这样的

  •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一度与杜甫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许浑,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许浑,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诗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甚至超过了文学体裁的范畴,成为歌咏志向,抒发情感的范畴。在不少岁月中,诗歌的文化意义和重视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秣兵厉马,农耕桑植。可是,时间也是残忍的,许多杰出的诗人,曾经名动一方,

  • 杜甫描写妇人的一首诗,清丽出奇令人印象深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杜甫,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杜甫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们在杜甫的诗歌中,却很少看到女子的身影。诗圣悲天悯人,仿佛将全身心都投入到国家兴衰荣辱,百姓悲欢离合之中。他的风格沉郁顿挫,似乎对描绘女子有着天然的局限性。然而,翻看《杜工部集》,还是有一首描述女子不幸遭遇的诗歌,流传千古:佳

  • 中国古代诗人介绍:诗圣杜甫都有哪些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

  • 杜甫一生颠簸流离生活疾苦,可也写过欢乐的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杜甫,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杜甫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合称“李杜”,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一生有多半时光都在颠簸流离,历经磨难,备尝艰辛。他生活的

  • 唐诗月夜如何赏析,杜甫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诗,月夜

    月夜,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

  • 唐诗登楼如何鉴赏,杜甫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登楼

    登楼,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 一作:梁父)“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

  • 唐诗蜀相如何鉴赏,杜甫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蜀相

    蜀相,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

  • 唐诗客至如何鉴赏,杜甫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客至

    客至,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馀 通:余)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

  • 唐诗野望如何鉴赏,杜甫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野望

    野望,唐代杜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惟 通:唯)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首两句写野望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