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末名将陈友定:服药自杀未遂,最后被朱元璋处死

元末名将陈友定:服药自杀未遂,最后被朱元璋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812 更新时间:2023/12/10 17:24:33

说到陈友定,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朱元璋率领群雄先后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之后,再派汤和廖永忠南下征讨福建的陈友定。

陈友定,字国安,福清人,本是穷困农民,十分豪气,乡里人对他十分畏服,史书上记载:“为人沉勇,喜游侠,乡里皆畏服。”

元朝末年,朝廷腐朽,群雄并起。陈友谅和朱元璋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信奉明王转世,以推翻暴元,拯救百姓于水火为目标的;张士诚胸无大志,一心想要做个独霸一方的割据势力而已;而方国珍是个鼠目寸光,反复无常的小人,一会儿向元朝称臣,一会儿背叛元朝,有奶便是娘,毫无立场可言。而这个陈友定就完全不同了,虽说此人也起身于元末乱世,但是此人跟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人截然不同,他并非造反起家,而是为了“平贼”应征为元朝官员,死心塌地地为元朝政府南征北战,平定四方贼寇。

元末,群雄纷纷揭竿而起,元朝政府哪里里顾得过来,因此时常招募义兵,依靠他们去镇压农民起义。当然这些人虽然打着义兵的幌子,口头上说自己帮元朝政府镇压农民起义,跟元朝政府要官要爵位,其实出工不出力,而且还时常反叛元朝,方国珍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不过陈友定算是个例外,是极为少数死心塌地为元朝政府卖命的忠心奴仆。

他靠着平定农民起义的功劳扶摇直上,做到了行省参知政事,后来分设福建分省时,还当上了平章,成为行省最高长官。

至正二十五年,也就是1365年,朱元璋平定婺州之时,与陈友定相邻。当时陈友定派大军攻打处州,结果被朱元璋部将胡深击退,还俘获陈友定部将张子玉。后来胡深与朱亮祖兵合一处,继续进攻,结果被陈友定的部将阮德柔率军绕到后方,断了归路,最后胡深被陈友定擒杀。

至正二十七年,也就是1367年,朱元璋平定方国珍之后,立即发兵三路讨伐陈友定。一路是胡廷美、何文辉率军由江西直趋杉关;二路是汤和和廖永忠率领水军从海路进攻福州;三路是李文忠率军从浦城攻取建宁,同时朱元璋还派了一名使者前去招降陈友定。

陈友定听闻朱元璋派了使者前来招降,于是大摆酒宴,宴请诸将及宾客。在宴会之中,当众砍杀朱元璋所派的使者,将其血沥入酒坛,与众人酌饮,还掷杯发誓说:“我们深受元朝厚恩,如果不能以死拒敌者,将受磔刑,并杀其妻儿。”

陈友定随即布防,环城而垒。每五十步,筑成一台,严阵以待。不久,杉关失陷,陈友定又将军队一分为二,一部分驻守福州,一部分防守延平,互为犄角之势。

不过,当汤和和廖永忠等人率领水师抵达福州五虎门时,守将不敌,纷纷溃逃,佥院柏帖木儿在楼下堆积柴火,杀死妻妾及二个女儿之后,放火自焚而死。

汤和率军进攻延平,陈友定手下诸将纷纷请求出战,可是陈友定坚决不同意,想要一直固守不出。诸将群情激扬,不断请战,结果陈友定却怀疑部将想要叛变,将其处死。城内士兵见之,无不害怕,于是纷纷出城投降,不知怎的,恰巧军器局发生火灾,引发炮声,造成城内一片混乱。城外明军得知城中发生巨变,趁机发动攻击。

陈友定见大势已去,与手下众人诀别,说道:"大势已去,我只有以死报国,诸君请继续努力。”

说完,便缓缓地退入内堂,整理好衣冠,面向北面缓缓跪倒,两拜之后吞药自杀了。

手下将士见陈友定自杀后,争相打开城门,迎接明军。明军入城后,却发现陈友定并未断气,便将他抬出,恰巧雷声隆隆,天降大雨,陈友定又苏醒了过来。明军见陈友定没死,并将其戴上械锁,送往应天,请朱元璋定夺。

朱元璋见陈友定后,当面指责他。陈友定却不害怕,厉声说道:“国破家亡,要杀就杀,不必多言。”

朱元璋大怒,于是下令将他与其子陈海一起处死。

元末,像陈友定这样,对元朝如此忠臣之人确是极少,因此他与元人扩廓帖木儿、迭里弥实三人被人并称为”闽三忠“。不过这种忠心在我看来,却是一种愚忠,与时代潮流不符,与民心所向不同,并不可取。

标签: 陈友定元朝

更多文章

  • 山西稷山县姚天福神道碑的来历 铁面御史”姚天福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姚天福

    著名的元碑《姚天福神道碑》,由元代著名文学家虞集撰写。元统元年(1333年)元顺帝诏命为姚天福在稷山县路村庄祖茔树神道碑一通,以表彰其生前的丰功伟绩。碑中记载了姚天福任职40余年间,“摧强扶弱,理冤肃化,所劾治的皆是权奸强酷之吏”的事迹。此碑在1984年由稷山博物馆移至青龙寺。青龙寺位于稷山县西十里

  • 姚天福是哪里人?元朝“包青天”姚天福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姚天福

    姚天福(1229-1302),字君祥,南阳村人,元初名臣,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其父姚居实,属未出仕的读书人,因避兵乱曾到雁门寄居进士赵泰家,与其女结合生天福。天福幼读《春秋》,深通大义,长及青年时,以过人才识被怀仁县推为县吏,不久被征召为县丞。至元初年(1264),丞相塔察尔出使北国途经怀仁,代州太

  • 吴澄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学说上的行走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吴澄,元朝

    美国垮掉派文学的代表人物杰克·克鲁亚克有一部名作叫《在路上》。在路上,可以引申为一个文化命题。打开中国文化史,在路上的文化苦旅者屡见不鲜,最早的儒家创始人孔丘先生就是一个行走在路上的学人,他的学说、主张、见解、一路形成,一路阐述,一路讲学,一路传播。从孔子开始,为学在路上,就有历代学者挥汗如雨,奔走

  • 元代吴澄简介,人物生平介绍,与许衡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代,吴澄

    早年生活吴澄出身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据危素《吴文正公年谱》和虞集《吴公行状》记载,其祖父吴择为人宽厚,不屑细务,擅长于诗赋写作,又粗通天文星历之学。父亲吴枢性格温纯,对人诚实谦让,与世无争;平日乐善好施,热心帮助他人。有一年,其乡瘟疫流行,医生惧怕疾病传染,居然不敢为患者治病,以至于病灾日益严重

  • 元代杰出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吴澄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吴澄,元朝

    吴澄终生治经,孜孜不倦,从年轻时校订“五经”,到中年又“采拾群言”,“以己意论断”,再“条加记叙”,并努力探索朱熹研究五经“未尽之意”,直至晚年方才修成《五经纂言》。除了《诗纂言》而外,其余《易纂言》《书纂言》《礼记纂言》《春秋纂言》四种以及《易纂言外翼》《仪礼逸经传》《孝经定本》《道德真经注》等书

  • 元朝仁德王后为何会远嫁高丽?仁德王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仁德王后

    或许有人问?仁德王后是谁啊,怎么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仁德王后,就是元朝鲁国大长公主,名孛儿只斤·宝塔失里,汉名王佳珍,初封承懿公主。是元代的蒙古公主,嫁入高丽为恭愍王的王妃。下嫁之后,生活可是相当的一波三折,然而却是上演了一场不离不弃的感情剧。剧目一:命中注定,下嫁高缗王一般皇室公主的婚姻都是政治婚姻

  • 和高丽王相爱的仁德王后,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仁德王后,元朝

    仁德王后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元朝从建立到灭亡,一共有98年的历史,98年的故事。在这98年之中,元朝和高丽的关系很不错,一共有7位公主嫁入高丽,为和亲,为联姻,为两国的友谊。在这么多嫁入高丽的公主之中,很惨,只有一位元朝公主是和高丽王真心相爱,两人之间有着爱情,而不是全

  • 王颛和仁德王后:高丽国王与蒙古公主的感人真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颛,仁德王后,朝鲜

    在古代世界,跨国恋就是新鲜事,即使古代很多国家之间会进行所谓的“和亲”,但这都是政治性的联姻,根本没有任何真爱可言。在大元王朝时期,很多蒙古公主会跟高丽王朝的国王联姻,但这些蒙古公主实际上是大元王朝派去监督高丽王朝的“太上国王”,高丽国王跟这些蒙古公主不可能有真爱。但是历史总是有例外的,今天中国历史

  • 元四家倪瓒究竟洁癖有多严重 世界上真的因洁癖而死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元四家,倪瓒,元朝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常州无锡梅里(今江苏无锡)人。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等,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三人并称为“元四家”。倪瓒的洁癖究竟有多深?我们看看古籍中的记载就知道了。No.1 高层厕所厕所一般是家中比较脏乱差的地方之一。倪瓒身为洁癖人士,当然格外注重厕所的位置和卫生。他

  • “元三家”倪瓒: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元朝,元三家,倪瓒

    如果说,徐渭很狂很酷,唐伯虎既炫且衰,王维幻灭静寂,那倪瓒却酷炫狂拽外加从容不迫地好自在。生在大地主家里的倪瓒自小清高孤傲,不问政治,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嬾)瓒”,亦号“倪迂”。古来文人就好高洁,但倪瓒确是身心俱洁的艺术家范例,正是他的干净通透,后人透过历史的迷雾,给他贴上了各种错乱的标签。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