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一代帝王忽必烈的晚年悲惨生活

揭秘一代帝王忽必烈的晚年悲惨生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533 更新时间:2024/2/19 14:03:04

元世祖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名字全称忽必烈,蒙古人,拖雷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1260年5月5日在部分宗王和大臣的拥立下,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但未获普遍承认。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从大蒙古国皇帝变为元朝皇帝,正式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汉文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谥号薛禅可汗。

网络配图

1251年总理漠南汉地军庶事,1253年率军灭大理国。

1259年(元宪宗九年)攻打来鄂州(今湖北武昌)时,得蒙古汗(元宪宗)死于台州的消息,决策北还。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大汗位,年号中统。1271年定国号元。

1279年(至元十六年)灭南来,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注意吸收汉族历代的统治经验,建立了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并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控制,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网络配图

1294年2月18日(元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病逝。

统一天下

元朝画家刘贯道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二月绘制的《元世祖出猎图》,其中骑著黑马、身穿白裘的男子是元世祖忽必烈。1268年秋天,元军开始围困襄阳,将襄阳和樊城分隔开来进行围困,至元十年正月九日(1273年1月29日),在回回炮的助攻下,元军将领阿里海牙攻克樊城,襄阳彻底成为孤城,元世祖降诏谕襄阳守将吕文焕,阿里海牙亲自到城下劝降吕文焕,保证吕文焕和城中军民的安全,吕文焕犹疑未决。于是阿里海牙和吕文焕折箭为誓担保,吕文焕感泣,至元十年二月二十四日(1273年3月14日),吕文焕和儿子出城投降,归顺元朝。元军经过接近五年时间包围,最终取得襄阳。但是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

至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1274年7月20日),忽必烈向行中书省及蒙古、汉军万户千户军士发布问罪于宋的诏书《兴师征南诏》。

至元十一年(1274年)农历七月,忽必烈发布《下江南檄》,派伯颜统率大军讨伐南宋,并告诫伯颜要学习曹彬不杀平江南。伯颜后来取临安,的确做到了忽必烈的要求。

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伯颜率领大军攻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宋恭帝派遣使者给元军统帅伯颜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在降表中宋恭帝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元军俘虏5岁的宋恭帝和谢太皇太后,以及南宋宗室和大臣,灭南宋,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

网络配图

至元十三年二月十一日(1276年2月27日),忽必烈发布《归附安民诏》,诏谕江南一带新附府州司县官吏士民军卒人等,稳定江南社会秩序,安定江南士人和百姓之心。

逃离临安的部分大臣陆秀夫等人,先后扶持宋端宗,宋帝昺,建立海上流亡政权,在东南沿海一带继续和元军对抗。至元十六年二月六日(1279年3月19日),在厓山海战中,元军将领张弘范击败南宋海军,南宋丞相陆秀夫挟8岁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至此,天下一统,元朝结束了中国自安史之乱以来520多年的分裂局面,全国有一个统一的首都大都(今北京)。

标签: 忽必烈

更多文章

  • 南宋权臣贾似道并非奸臣 忽必烈赞其军事才干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贾似道

    核心提示:甚至忽必烈也不得不承认贾似道在军事上的才干,发出“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的慨叹。网络配图如果说对秦桧前期的表现,史学界尚有人加以些许肯定,那么对南宋后期身任理、度、恭三朝丞相的贾似道,就只有全盘否定。诚然,贾似道入朝以后的独揽朝政,排斥异己,结党营私,奢侈腐化等一系列罪行,对加速南宋灭亡具有

  • 揭:忽必烈征战日本失败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

    导读:蒙古铁骑一直以来都是蒙古人的骄傲,在世界史上,蒙古铁骑一出基本都是攻城掠地,无所不克。然而在入侵日本的道路上,忽必烈的蒙古铁骑却两次接连失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日本靠什么抵抗了蒙古大军?忽必烈向高丽人提出的或许是最苛烦的要求,是协助他与日本建立联系。在长达4个世纪的历史时期内,日本岛国的大部分

  • 忽必烈跨海东征日本入侵日本为何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跨海东

    忽必烈入侵日本为何失败?忽必烈向高丽人提出的或许是最苛烦的要求,是协助他与日本建立联系。在长达四个世纪的历史时期内,日本岛国的大部分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与中国完全隔绝的状态。由于9世纪中叶佛教在中国遭受迫害,日本与中国逐渐疏离,直至最后决定几乎完全切断与中国的贸易和文化联系。对于忽必烈来说,如果能与

  • 忽必烈灭南宋:联盟海盗建立海上粮食运输系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灭南宋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实施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此时南宋占据着临安(今天的杭州)等地,忽必烈极其需要一条通道,来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蒙古人作为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一向惯于陆地作战,他们向南方进军时,亦聪明地懂得如何利用海洋——他们不仅收纳了背叛的南宋海军,拥有规模庞

  • 为何忽必烈违背成吉思汗遗志将佛教立为国教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

    元朝在历史上是一个神秘而活跃的朝代,一度将中国的边疆拓展到北海、鄂毕河一带。而这时期的宗教也在碰撞中进行着融合。说起元朝的宗教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元朝历代君主皆崇佛教,但元朝初期的宗教政策却是兼收并蓄,不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皆是照单全收,并未打压某一家。网络配图但元朝后世统治者为何违背成吉思汗各宗

  • 元朝历史上忽必烈为何要先征大理再灭南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为何要先征大理再灭南宋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向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宋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命从河西出发攻打大理,两个说法在时间、地点信息上都有抵牾之处,究竟孰是孰非?网络配图13 世纪中叶,

  • 忽必烈东征日本始末:诸将失和致军心瓦解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东征日本始末

    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自立门户、反客为主。到明代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在明代之前的元代,两国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曾作有《木兰花慢》词一首,词中提到“伏波勋业照青编。薏苡又何冤?笑

  • 成吉思汗之孙元世祖忽必烈是因何故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吉思汗

    从辈分上来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他的四子托雷的第四个儿子。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第一位可汗,忽必烈虽然不是嫡长孙,但最后还是继承了汗位,是第五位可汗,因为后来在位时改了国号所以也同时是末代大汗。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一位历史上著名杰出的军事家。他先是一个一个地打败了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在120

  • 元朝的开国君主忽必烈:东方帝国的创立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

    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国君主,也是少数民族皇帝中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在位35年(1260—1294),创建了一个具有空前规模的东方大帝国。结束了中国数百年来南北对峙的局面,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国,东临大海,西至中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南到南洋群岛,北抵北海,成为疆域最辽阔的一个朝代,为统一的多

  • 元世祖忽必烈重用汉族读书人对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世祖忽必烈

    许衡是元代的著名学者,他在汉、蒙文化的融合交流方面,起过不小的作用。忽必烈即位后,曾任命他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有一年盛夏,许衡遇到一件急事要外出处理,便顾不得烈日当空,带着几个人匆匆出门了。骄阳似火。许衡一行在酷暑中赶路,一个个热得满头大汗,喉咙干得像要冒火。忽然,他们发现前面有一棵梨树,不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