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世祖忽必烈为何选择先消灭大理再灭大宋?

元世祖忽必烈为何选择先消灭大理再灭大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65 更新时间:2024/1/17 14:01:53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命从河西出发攻打大理,两个说法在时间、地点信息上都有抵牾之处,究竟孰是孰非?

13

世纪中叶,蒙古人绕道甘川藏区进征大理国,即所谓的“斡腹之谋”,只是一种典型的模式化叙述。宋元之际的人们,以及后世历史编纂者们,在讲述这段历史时通认为,蒙古人当时已有假道藏区,先图大理国而后再迂回包抄,以捣袭南宋的战略远谋。然而,这一广为人们所熟知、接受的历史叙述,并非历史实情。

其实,经由汉中入川蜀而攻宋,才是蒙古长期以来所奉行的既定的灭宋战略。1252

年,忽必烈受其兄蒙哥汗之命从漠北出发进攻南宋,次年,他即在南方展开一系列活动,熟悉掌握了南方的情形。但他发现按照既定路线直接攻打南宋难度太大,于是请求蒙哥汗改变计划,先进攻大理国,再征伐南宋。最终,蒙哥汗同意了忽必烈的这一提议。但故事却并未结束。

蒙哥汗在登上大汗之位后,即将注意力转向蒙古尚未征服的世界。南宋是蒙古的征服目标之一,蒙哥汗对弟弟忽必烈攻取南宋抱持很大的期望,而攻取南宋也确实是忽必烈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攻取南宋,兄弟二人却产生了分歧,而且随着矛盾的激化,蒙哥汗对忽必烈产生了极大的不满,二人暗生嫌隙。

如前所述,忽必烈受命不久后,即感到攻取南宋之艰难,希望先攻打大理,再征服南宋,对此蒙哥汗表示同意。但是从1252年受命之后,直到1256年,忽必烈掌握军事重权,却始终未对南宋展开大的军事行动,这令蒙哥汗十分不满,他派人到陕西、河南等地对忽必烈进行“勾考”,意即检查、考核。原本这期间,兄弟二人关系已有裂痕,而蒙哥汗这一举动更是激化了二人矛盾。过去历史研究认为,蒙哥汗、忽必烈二人矛盾是由于忽必烈经营汉地有方,暗中壮大自己的势力,蒙哥汗嫉妒,心生猜忌。温海清认为,这一解释固有其合理之处,但忽必烈长期在军事上回避正面攻打南宋,才是关键所在。

也正因为此事,而后蒙哥汗决定御驾亲征南宋,而其亲征之时,忽必烈已完全被排除在攻宋将帅的名单之列。关于此事,史籍中说,忽必烈因患脚疾,而留在了北方一个名叫合剌温只敦的地方。

蒙哥汗御驾亲征南宋,其选择的路线就是蒙古既定的灭宋战略:先攻川蜀、再打南宋。然而,蒙哥汗最终死在了征伐路上,未能实现征服南宋的宏愿。在此期间,对于蒙哥汗坚持既定战略,忽必烈可谓是忧心忡忡,十分忌惮南宋。

为何《元史》等汉文史籍中有意或无意忽略了蒙哥汗最初下达给忽必烈的任务是直接进攻南宋而非大理国?温海清认为,蒙哥汗最终死在征伐路上,对于蒙古人来说,这是一种挫折和失败,在史书上回避之,并不奇怪。至于忽必烈为何在攻下大理之后转而北上,则不得而知。或许,蒙军出征大理,损失严重,是忽必烈抽身北返的一个重要原因。

标签: 忽必烈大理南宋

更多文章

  • 为何忽必烈违背成吉思汗遗志将佛教立为国教?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宗教,成吉思汗,

    元朝在历史上是一个神秘而活跃的朝代,一度将中国的边疆拓展到北海、鄂毕河一带。而这时期的宗教也在碰撞中进行着融合。说起元朝的宗教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元朝历代君主皆崇佛教,但元朝初期的宗教政策却是兼收并蓄,不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皆是照单全收,并未打压某一家。成吉思汗就曾亲近过佛教的海云禅师和道教的丘处

  • 忽必烈为何从亲近儒臣转变为宠信能搜刮的酷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元朝,官场,

    泰极否来。南宋政权终得消灭,但支撑大元帝国骇人军事行动的财源日渐枯竭。在年近古稀的肥胖帝王忽必烈眼中,谁能为帝国搜刮更多的金钱,谁就是真正的“忠臣”。1279年,元朝大军把南宋送进坟墓的同时,它自身千疮百孔的财政问题,也更显突出。忽必烈像忽必烈当王子时代及治国早期,对儒生比较亲近。1242年,汉族和

  • 专家:河北邢台是忽必烈“采行汉法”治国试验田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元朝,汉法,

    中国元史副会长、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王晓欣日前在河北省邢台市举办的大元文化与旅游发展论坛上表示,河北邢台是元朝统治者忽必烈实行汉法的第一块试验田。“如果说元朝的建立标志着一个草原帝国变成了传统中原王朝,那么关键性的一步是在忽必烈作藩王的时候从邢台开始的。”王晓欣说,从忽必烈开始,统治者采行汉法,其中有

  • 历史上的今天2月18日 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上的今天,忽必烈

    1294年2月18日 (甲午年正月廿二)元世祖忽必烈逝世在722年前的今天,1294年2月18日 (农历正月廿二),元世祖忽必烈逝世。元世祖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距今801年)-1294年2月18日),名字全称忽必烈,蒙古人,拖雷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1260年5月5日在部分宗王和大臣的拥立

  • 揭秘忽必烈有足够的实力为何不直接攻打大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

    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强大的草原民族,他们在草原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蒙古国,也就是日后进军中原的元朝。当时除了蒙古国外,中原上还有一个国家南宋,当时的南宋偏安于一隅,国力逐年衰减,而蒙古国却是虎视眈眈地望着中原大地,希望有一天能够占领中原地区。为此,蒙古国一直都在谋划着进攻南宋的战略。说到蒙

  • 解密:美食涮羊肉的发明与元世祖忽必烈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美食,涮羊肉,忽必烈,

    涮羊肉的发明与忽必烈有关。忽必烈率军远征,嫌伙食太差,想吃清炖羊肉。厨子便宰杀羔羊,剔选羊肉准备做。可敌军突然来袭,厨子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锅里混乱搅和一下,就捞出来,放点配料,给忽必烈端去了。忽必烈肚子咕咕叫直叫,吃完就披挂上阵去了。没过多久,忽必烈就凯旋了。回朝后,忽必烈不忘厨子的功劳,

  • 忽必烈东征日本始末:曾想派遣使臣去通好了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东征,日本

    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自立门户、反客为主。到明代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在明代之前的元代,两国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曾作有《木兰花慢》词一首,词中提到“伏波勋业照青编。薏苡又何冤?笑

  • 忽必烈和成吉思汗是什么关系?忽必烈是因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朝,皇帝,忽必烈,成吉思汗

    从辈分上来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他的四子托雷的第四个儿子。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第一位可汗,忽必烈虽然不是嫡长孙,但最后还是继承了汗位,是第五位可汗,因为后来在位时改了国号所以也同时是末代大汗。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一位历史上著名杰出的军事家。他先是一个一个地打败了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在120

  • 揭秘:成吉思汗之孙元世祖忽必烈是因何故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吉思汗,元朝,,元世祖,忽必烈

    从辈分上来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他的四子托雷的第四个儿子。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第一位可汗,忽必烈虽然不是嫡长孙,但最后还是继承了汗位,是第五位可汗,因为后来在位时改了国号所以也同时是末代大汗。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一位历史上著名杰出的军事家。他先是一个一个地打败了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在12

  • 忽必烈为何东征日本?忽必烈东征日本为何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日本,元朝

    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自立门户、反客为主。到明代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在明代之前的元代,两国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曾作有《木兰花慢》词一首,词中提到“伏波勋业照青编。薏苡又何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