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瓖曾三次背叛降敌,最后他的结局如何?

姜瓖曾三次背叛降敌,最后他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448 更新时间:2024/1/23 3:31:22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主力在宁武关,遭遇明军总兵周遇吉领兵的顽强抗击,经过一番苦战后,两天后大顺军最终破宁武关,周遇吉战死,大顺军的主力也损失严重。李自成陷入进退两难地步,怕在前方大同等城市遭遇到顽强抵抗,大顺军再无力攻破明军固守的城市。没有想到,宁武关城破当日夜里,大同总兵姜瓖秘密派信使就来到宁武关,向李自成奉上降表。李自成大喜过望,立马带大顺军队直奔山西重镇大同。

2月19日大顺军兵至大同城下,姜瓖带领城内将领出城向大顺军请降,李自成非常瞧不起这个没有骨气的家伙,下令将姜瓖绑起来杀掉。大顺军将领张天琳觉得如果此时杀姜瓖,增加了以后明军投降的难度,于是他向苦劝李自成为留下姜瓖性命。于是李自成放了姜瓖一条生路,仍任命他为大同总兵,但褫夺了他直接领兵的权利。3月6日李自成离开大同前,命张天琳等三位大顺将领领兵留守大同。

李自成进北京仅42天后,就被吴三桂联合满清军队打败,李自成败出北京不久,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清将吴惟华,就领兵围攻大同。姜瓖眼见大顺政权日暮西山,乘城内张天琳等大顺守将不备,带领亲信侍卫数十人冲进帅府,将救自己一命的大顺将领张天琳、柯天相等人杀死,夺取了城内军队的指挥权。5月10日姜瓖带领大同守军出城,向清英亲王阿济格投降,仍被任命总兵镇守大同。

满清虽然任命他为大同总兵,其实并不信任他,大同城内军队调动权利全在清将吴惟华手中,而且清英亲王阿济格亲自坐镇大同。阿济格此人极为好色,进入大同城内后就为非作歹,只要他看中的女人,就直接命人抢走带回。有一天姜瓖手下的亲信将领结婚,没有想到接新娘的花轿行走大街上,被阿济格看见后,当即命人强抢夺回府。姜瓖闻讯亲自到阿济格府上求情要人,没有想到被府里满人奴仆驱打出来。姜瓖回到家里后怒不可忍,第二天姜瓖带领亲兵冲进阿济格府内见人就杀,将府内满人砍杀一尽,阿济格见势不妙翻越城墙而逃。姜瓖害怕清军的报复,又见事已至此,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决定起兵反清复明,连夜将80岁的老母和家人送往山西榆林。

1649年1月在大同城门口,姜瓖聚集数万军民,他用佩剑将头上的辫子割除,号称自己为平狄大将军,宣布大同城即刻反清复明了。大同境内百姓几个月内受尽满清人的欺压,纷纷拥护姜瓖的起义,很快起义军占领了大同全境。满清摄政王多尔衮闻讯后大惊失色,派遣阿济格带领重兵携带红衣大炮,前往大同镇压。多尔衮还派人给姜瓖带信招降,宣称只要能率部投降,满清朝廷将既往不咎,仍然保证他的荣华富贵,姜瓖知道再次投降满清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拒绝了多尔衮的招降。多尔衮见招降无效后,增派多部清军加紧围攻大同。

满清军队在红衣大炮的掩护多次向大同发起进攻,都被城内同仇敌忾的军民打退,清军损失惨重,清军久攻不可的情况下改变战术,用深壕将大同重重围困。到了当年八月,清军已将大同周边反清势力全部消灭,大同已成为一座孤城,城内食物奇缺,已经到人相食的困境。八月二十八日姜瓖部下杨振威为了活命,带领手下600多士兵,乘人不备将姜瓖兄弟、部属数十人杀死,打开城门向清军投降。

清英亲王阿济格曾险些在大同城内被姜瓖带人杀掉,又带兵围攻大同城数月不能攻克,所以格外恼羞成怒。带着押着投降的杨振威一起进城,沿路看见跪在护城河边剪掉辫子的投降官兵,顿时杀机大起,命清军将这些投降官兵全部屠杀,刹时护城河边响起起了震天的哭骂、哀求声。降兵被杀完后,阿济格还不罢休,还命人骑马在这些降兵的尸体上来回践踏,直到被马踏成肉泥方才罢休。紧接着多尔衮又残忍下令,除投降的杨振威部600多官兵外,将大同城内的活人尽数杀死,一个不留。凶残的满洲士兵接到命令后,骑马先将全城的房屋全部点燃,就在城内百姓逃出房屋躲避大火的时候,清兵们纷纷手持兵器杀向百姓,刀削斧剁的将全城百姓杀的一干二净,连杨振威手下士兵的家属都有不少被屠杀。到九月二十九日满清封刀之日,偌大的大同城已经没有一个可以站立的汉人。

据清史载九月戊午日,清廷谕和硕英亲王曰:“斩献姜镶之杨震威等二十三人及家属并所属兵六百名,俱著留食,仍带来京候封,其余从逆之官吏兵民,尽行诛之”当时大同城是十万人的大城,还有两万多军队,满清此次屠城最少被杀十万余人。虽然姜瓖为了自己的私利犹如墙头般,先背叛大明投降大顺,后来又将救命恩人杀掉投降满清,最后又因不堪满清的侮辱,起兵反清复明。他也受到报应,被围城后他部下为活命,又将他杀死,虽然导致大同十万百姓被屠杀,但是他在最后一刻,还是保住了汉人的最后一丝血性。满清在围剿姜镶发动的大同起义时,也受到大同军民的顽强抗击,先后四次增兵大同,满清八旗将校有29人在攻城作战时阵亡,满清在大同久攻不克,满清在大同屠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攻城时满清军队损失惨重。

标签: 清朝姜瓖

更多文章

  • 明末左懋第壮烈殉国,吓得刽子手刀都掉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左懋第

    自古以来,朝代的兴衰变化,似乎是世间永恒不变的定律。而每当朝代更替之时,便是国家陷入混乱之际,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在这种时候,就会出现两批人,一批忠于起义者,一批忠于旧的君王。不管最后谁获得了胜利,这些辛勤付出的人,都令人敬佩。而作为旧势力的一方的人,最终免不了落败的场景。人们虽然对于这个朝代很

  • 他是明朝著名外交家,左懋第也是南明的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左懋第,明朝

    你们知道左懋第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当年南明朝廷一种有两种党派,一种是主战派,一种是求和派,而左懋第则是主战派,因为他认为只有南明不惧怕各种压力,主动迎战清朝八旗队伍,就能获得主动权,可以为日后的谈和创造条件,因为南明一直都处于被动状态。可是南明皇帝目光短浅,在加上朝廷大臣贪生

  • 左懋第与文天祥有什么相似之处?为什么称他为“明末文天祥”?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左懋第,明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左懋第的故事。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夺取了明朝都城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进京后的农民军开始对官僚阶层残酷的剥削。使得明朝官僚阶级开始不看好李自成的政权。时任山海关总兵的吴三桂因父亲被李自成的手下鞭打,小妾陈圆圆也被李自成

  • 揭秘“明末文天祥”左懋第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左懋第,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左懋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627年,“木匠皇帝”朱由校驾崩,因为他没有儿子,他的弟弟朱由检继承大统,年号崇祯,这也是明朝正统意义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登基之后,大明朝已经风雨飘摇,崇祯二年,白莲教纠集5000多名教徒围攻山东莱阳县。莱阳久不经战火,百

  • 孙元化:明朝西洋火炮的专家,最后怎么被处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元化,明朝

    对孙元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五年七月二十三,北京城的西市格外喧闹,人潮涌动,许多人都来看热闹,因为一位朝廷大官被砍头了!两年前,蓟辽督师袁崇焕在此地被凌迟处死,这次要杀的正是他的生前好友、登莱巡抚孙元化!孙元化虽然知名度不高,但他却是明朝历史上最顶级的

  • 祖大寿的投降为什么那么令人同情?祖大寿算不算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祖大寿,明朝

    祖大寿,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他在袁崇焕被宣布罪名后带领人马出走,崇祯和大臣们想方设法劝其回头。皇太极大展人才招降术,使其被迫投降,期间又曾背叛了与皇太极的“降约”,在前后两朝均未讨好。在其身后,对其评价非常低,《明史》无传,《清史稿》将其列为“贰臣传“。他就是明末辽东汉军

  • 祖大寿献锦州降满清,为何没有奸臣之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祖大寿,清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祖大寿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祖大寿是辽东人,他的父亲祖承训原本在李成梁手下效力,公元1620年,祖大寿被授予靖东营游击,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此后的二十多年,祖大寿一直在为大明效力,他是继袁崇焕之后,抵御后金军的中坚力量。锦州、大小凌河是

  • 将门之后的祖大寿,最后为何选择投降清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祖大寿,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祖大寿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明朝末年,朝政腐败,位于北方的后金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异军突起,侵占了明朝很多地区,明军为了抵御后金军的侵略,调兵遣将,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吴三桂、祖大寿、卢象升、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风云人物。

  • 杨宪办事干练又能力出色 杨宪被杀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宪,明朝

    对杨宪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宪原名杨毕,他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得力大臣之一,属于刘伯温的浙东集团。笔者认为杨宪不仅是死于骄纵专权,他还不自量力想和李善长、胡惟庸等功勋元老作对。杨宪本来只是个文官,任检校(其实就是个大特务)一职,他观察能力强,办事情也是非

  • 杨宪治理扬州是假的吗 鱼米之乡的称号究竟是怎么恢复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宪,扬州

    对杨宪扬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建国初期百废俱兴,朱元璋北上第一站是当时文明天下的繁华城市扬州,但在朱元璋亲自到扬州后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一片废墟和几十年没有耕种的土地,国家恢复过来第一就靠农历,所以扬州成为第一复兴之地。朱元璋下令刘伯温推荐一个